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台·清明應制

鎖定
《三台·清明應制》是北宋詞人万俟詠創作的一首應制詞。這首詞使用賦法極力鋪敍京都清明的節序風光。第一片以寫景為主,並總敍太平盛世景象。第二片轉入具體描寫,寫出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間以景物點染,筆調明快。第三片描繪清明時節宜人而往往陰晴不定的天氣,極有情味,並化用韓翃寒食》詩意,切合節令,歸結到宮廷生活景象。鋪敍勾勒,層次分明,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
作品名稱
三台·清明應制
作    者
万俟詠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詞    牌
三台

三台·清明應制作品原文

三台·清明應制1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2、不禁過青門3,御溝漲、潛通南浦4。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5、非煙非霧6。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7、太平蕭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8,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9,鬥草聚10、雙雙遊女。餳香更11、酒冷踏青路12。會暗識、夭桃朱户13。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14,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15、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16。清明看、漢宮傳蠟炬17,散翠煙、飛入槐府18。斂兵衞19、閶闔門開20,住傳宣、又還休務21 [1] 

三台·清明應制註釋譯文

三台·清明應制詞句註釋

  1. 三台:唐教坊曲名。宋李濟翁《資暇錄》:“三台,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宋張表臣珊瑚鈎詩話》:“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台。”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或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應制:即應詔,指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
  2. 內苑:皇宮花園。
  3. 青門:漢長安東南門,後泛指京城城門。
  4. 浦:水邊,這裏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5. 鳳闕:漢代宮闕名。《史記·孝武紀》:“於是作建章宮······其東則鳳闋,高二十餘丈。”《三輔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日鳳闕也。”後泛指宮殿、朝廷。
  6. 非煙非霧:指祥瑞之氣。《漢書·天文志》:“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困,是謂慶雲。”慶雲是一種彩雲,古人迷信,認為是祥瑞之氣。
  7. 九陌: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後來泛指都城大路。駱賓王帝京篇》:“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户千門年旦開。”
  8. 乍:恰好,正是。囀:鳥聲宛轉。
  9. 榭:建在高台上的寬敞屋宇。
  10. 鬥草:古代的一種遊戲,也叫“鬥百草”。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白居易《觀兒詩》:“弄塵鬥百草,盡日樂嬉嬉。”
  11. 餳(xíng):糖稀,軟糖。
  12. 踏青:指春天郊遊。
  13. 夭桃:茂盛而豔麗的桃花。語出《詩·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甚華。”
  14. 漏永:夜漫長。
  15.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16. 三分:很,最。
  17. 漢宮傳蠟炬:唐韓翃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18. 槐府:貴人宅第,門前植槐。
  19. 收斂,引申為撤離。閶闔:宮之正門。
  20. 住傳宣:停止傳旨、宣官員上殿。
  21. 休務:停止公務。 [1]  [2]  [3] 

三台·清明應制白話譯文

梨花還染着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裏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悦。帝城條條大路,喧響着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着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盪漾不伍。一對對遊女,聚集着做鬥草遊戲,踏青路上洋溢着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着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濁,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衞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户,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3] 

三台·清明應制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時万俟詠任大晟府樂官時奉皇帝之命所作。 [3] 

三台·清明應制作品鑑賞

三台·清明應制文學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敍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遊,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寫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並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內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東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閒靜,細柳靜靜地垂拂着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燕子去來,近水台榭映鞦韆,成雙遊女戲鬥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遊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於“夭桃朱户”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遊冶逸興。“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這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徵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近綠水”四句描寫了盪鞦韆和鬥百草兩種遊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餳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寫了富貴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聖。“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這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候特徵,暗示天下風調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清明看”四句,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斂兵衞”四句描寫了節日裏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衞”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統觀全篇,是一種竭力羅列鋪陳的賦體寫法。比之於出自真情實感的抒情詞作來,其文與價值或要遜色得多,但就當時文學現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詩詞體式“應制體”來看,也還是寫得比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評詞者的讚許。全詞鋪敍勾勒,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處處照應;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2]  [3] 

三台·清明應制名家評價

李攀龍《草堂詩餘雋》:“鋪敍有條,如收拾天下春歸肺腑狀。” [2] 
黃昇花菴詞選》:“雅言之詞,詞之聖者也。發妙音於律呂之中,運巧思於斧鑿之外,平而工,和而雅,比諸刻琢句意而求精麗者,遠矣。” [2] 

三台·清明應制作者簡介

万俟詠,字雅言,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紹興五年(1120年)補下州文學。万俟詠精通音律,與晁元禮、田為、周邦彥同官大晟府,審定舊調、創制新詞,均有參助之功。黃庭堅曾稱其為“一代詞人”。有《大聲集》五卷,今不傳。《全宋詞》錄其詞二十九首,多應制頌聖之作,敍帝都節物風光,辭采典麗平和。抒情詞受柳、秦影響較深,小令多佳制,如《長相思》二首、《訴衷情》等。 [3] 
參考資料
  •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勳 編注.宋詞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
  • 2.    上疆邨民.宋詞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70-171
  • 3.    沙靈娜.宋詞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