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反運動

(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鎖定
194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黨統治區廣大青年學生及各階層人民反對美蔣反動派的鬥爭。 [1] 
中文名
三反運動
1
反飢餓
2
反內戰
3
反迫害
時    期
解放戰爭
地    點
國民黨統治區

目錄

三反運動發展歷史

1947年,隨着人民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也愈來愈嚴重。國民黨為維護其統治,加強了對人民運動的鎮壓。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發出由周恩來起草的關於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方針和鬥爭策略的指示,要求國民黨統治區的黨組織“應擴大宣傳,避免硬碰,爭取中間分子,利用合法形式,力求從為生存而鬥爭的基礎上,建立反賣國、反內戰、反獨裁與反特務恐怖的廣大陣線”。指示還指出:“在鬥爭中要聯繫到、有時要轉移到經濟鬥爭上去,才能動員更廣大羣眾參加,而且易於取得合法形式。有了經濟鬥爭的廣大基礎,也易於聯繫到反特務反內戰的鬥爭上去。” [1]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中共上海中央局和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的指導和部署下,中共上海局領導下的北平學委同晉察冀城工部領導的北平學委一起,對北平、天津的學生運動作了具體部署。 [1] 
當時,由於國民黨政府把大量教育經費挪用於內戰,使得國民黨統治區的教育危機日趨嚴重。靠工資收入的教師朝不保夕,靠助學金和貸金維持生活的學生受到失學、失業的嚴重威脅,掙扎在飢餓和死亡線上。1947年四五月間,上海、南京等許多城市的學生髮出“搶救教育危機”、“向炮口要飯吃”的呼聲。5月4日,上海學生走上街頭進行反內戰宣傳,遭到國民黨特務、警察的毆打和逮捕,各學校立即舉行罷課表示抗議。5月1日,南京中央大學等學校的學生3000人,為要求增加教育經費到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和教育部請願,未能得到滿意答覆,於是決定5月20 日舉行大規模遊行。同時,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醫學院等也派出代表到南京請願。在北平,5月18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的學生也紛紛上街進行反飢餓、反內戰宣傳。華北學生還成立反飢餓反內戰聯合會,鬥爭聲勢日漸擴大。 [1] 
國民黨政府為了鎮壓日益高漲的人民運動,於1947年5月18日發佈《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禁止10人以上的請願和一切罷工、罷課、遊行示威。蔣介石發表講話,聲稱將對學生“採取斷然之處置”。但是,愛國學生沒有屈服,學生運動逐步由各地、各校分散的鬥爭匯合成全國性鬥爭。 [1] 
5月20日,寧(南京)、滬(上海)、蘇(蘇州)、杭(杭州)16個專科以上學校的5000餘名學生在南京中央大學會合後,衝破憲警的阻攔,舉行“挽救教育危機聯合大遊行”。在珠江路口,遊行隊伍遭到憲警的水龍噴射和棍棒、皮鞭的毆打,重傷19人,輕傷90餘人,被捕20餘人,這就是五二〇血案。在國府路口,學生們冒雨同國民黨政府的騎巡隊對峙六個小時。當天,國民黨操縱的第四屆第三次國民參政會開幕,蔣介石到會講話,大肆攻擊中國共產黨,掩蓋他發動反革命內戰的事實。學生遊行隊伍向國民參政會請願,高呼“反飢餓、反內戰”的口號。同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的7000餘名學生從北京大學出發,由北大宣傳卡車開道,高舉“華北學生北平區反飢餓反內戰大遊行”的巨幅橫標,進行持續五個多小時的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遊行隊伍不斷高呼“反對飢餓,反對內戰”、“恢復政協路線”、“提高教育經費”等口號。與此同時,天津的大、中學生也進行了反飢餓、反內戰遊行。 [1] 
五二〇血案後,在中共組織的引導和推動下,學生鬥爭進一步發展為“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這一運動席捲武漢、重慶、廣州、杭州、長沙、昆明、福州、南昌、桂林、濟南、開封、瀋陽等60多個大中城市。社會各界以及上層愛國民主人士,以各種形式支持和援助學生運動。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教授,紛紛罷教或發表聲明,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譴責國民黨政府,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郭沫若、柳亞子、馬寅初、馮玉祥等社會知名人士,分別發表慰問信、題詞、演説和告全國同胞書,聲討國民黨政府對學生運動的鎮壓,讚揚學生的愛國民主精神。民主同盟、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南京分會等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分別以致函、捐款等方式,慰問學生。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釋放全體被捕學生。 [1] 
學生運動的高漲,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工人、農民、市民鬥爭的發展 [1]  ,形成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
參考資料
  •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7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