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原縣

鎖定
三原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位於咸陽市北部,東與西安市臨潼區閻良區和渭南市富平縣相連,南與西安市高陵區接壤,西鄰涇陽縣淳化縣,北靠銅川市新區、耀州區,區域面積576.9平方千米。 [6]  截至2022年10月,三原縣轄1個街道、9個鎮。 [2]  2022年,三原縣常住人口34.74萬人。 [26] 
新石器時代中期(前6000~前5000年),三原縣境北部就有先民從事畜牧、漁獵、農耕活動。漢惠帝四年(前191年),以其地置池陽縣。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皇始二年(352年),設三原護軍。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罷護軍置三原縣,隸屬於北地郡。 [4]  2019年12月19日,三原縣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20] 
2022年,三原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8.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速2.6%。 [26] 
中文名
三原縣
外文名
Sanyuan County
別    名
三原
行政區劃代碼
6104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咸陽市
地理位置
咸陽市北部
面    積
576.9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9個鎮(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駐地
城關街道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38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
人口數量
34.74 萬(2022年) [26] 
著名景點
李靖故居
火車站
三原站
車牌代碼
陝D
地區生產總值
248.87 億元(2022年) [26] 

三原縣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中期(前6000~前5000年),此地北部的嵯峨、洪水、陵前、馬額一隅有先民從事畜牧、漁獵、農耕活動。
周朝,為焦穫一部分。
秦漢至西晉,與涇陽同為一域,隸屬於北地郡。漢惠帝四年(前191年),以其地置池陽縣。
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皇始二年(352年),設三原護軍。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罷護軍置三原縣,隸屬於北地郡。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詔析北地郡之三原縣為建忠郡,隸屬於北雍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隸屬於隸雍州,後隸屬於京兆。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改池陽縣;武德五年(622年),改華池縣,分治三原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復為三原縣。
五代的梁朝,三原縣隸屬於西安府。五代的唐、晉、漢、周時、三原縣隸屬於耀州。
宋、金、及元初,三原縣仍隸屬於耀州府。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縣治遷徙至龍橋鎮。
明初,三原縣隸屬於耀州。明弘治三年(1490年),隸屬於西安府。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3日,先隸屬於關中道,後隸屬於咸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第十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設陝甘寧邊區三原分區專員公署,轄三原、涇陽、高陵、富平、耀縣、銅川、淳化7縣。
1950年5月,撤銷三原分區,縣隸屬於咸陽地區。
1953年,縣隸屬於渭南地區。
1956年10月,改由省轄。
1958年12月,涇陽、三原、高陵、淳化四縣合併,統稱三原縣。
1961年8月,撤銷涇、三、高、淳大縣建制,恢復三原縣制,隸屬於咸陽地區。
1984年,咸陽地區改市後,三原縣隸屬於咸陽市。 [4-5] 
三原縣 三原縣

三原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三原縣轄1個街道、9個鎮:城關街道陂西鎮獨李鎮大程鎮西陽鎮魯橋鎮陵前鎮新興鎮嵯峨鎮渠岸鎮 [2]  三原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街道。 [3] 

三原縣地理環境

三原縣位置境域

三原縣,位於咸陽市北部,東與西安市臨潼區閻良區和渭南市富平縣相連,南與西安市高陵區接壤,西鄰涇陽縣淳化縣,北靠銅川市新區、耀州區 [6]  ,地處北緯34°33′~34°50′,東經108°46′~109°10′之間,東西長37千米,南北長30.8千米,區域面積576.9平方千米。 [7] 

三原縣地形地貌

三原縣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褶皺帶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362~1409米之間,南北以四十里原坡為界,東西以清河相隔,自然分割成三個明顯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態,即南部平原、北部台原和西北山原。整體地貌以平原、台原為主,佔總面積的72%。 [8] 

三原縣氣候

三原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區。冬季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和極地變性大陸氣團的影響,寒冷乾燥,氣温低,降水少。春季熱帶暖濕氣團逐漸增強北進,氣温回升快,降水增多。但由於蒸發量大,易成春旱。同時冷空氣活動亦較頻繁,故多有寒流和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炎熱多雨,常有雷暴和冰雹出現,夏旱也常有發生。秋季冷暖氣團交替影響,初秋多處於副高壓帶邊緣,常有連陰雨。年平均降水量約為549.9毫米,年平均温度約為13.3°C,年太陽輻射約為118.18千卡每平方釐米。熱量條件南北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温南部比北部高約2.1°C。累計年光照時數約為2271.3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約為214天。 [6] 

三原縣水文

三原縣境內河流有清峪河、濁峪河。趙氏河。濁峪河 [28]  幹三原、涇陽兩縣交界處匯入清峪河,境內無流域面積。趙氏河是三原、富平兩縣界河。清峪、濁峪、趙氏三河流經縣境總長度為116.4千米,流域面積405.4平方千米。三條河流有一級支溝248條,多數支溝不具備常流性質。縣境內年徑流深由東南向西北遞增,變率較大,為13~38毫米。 [4] 

三原縣自然資源

三原縣水資源

三原縣境內水資源由天然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組成,地區分佈不均,客水利用充分,清河、清峪河、濁峪河、趙氏河流經縣境,涇惠渠、清惠渠、水庫、水泉、水井遍佈三原縣。境內地層中有較好的儲水條件,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比較充裕,可利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19371萬立方米,人均617.8立方米,耕地畝均327.2立方米,分別高於黃河流域平均水平34%和18%。但降雨、徑流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多年平均自產地表徑流0.22億立方米,清峪、濁峪、冶峪、趙氏河多年平均天然入過境客水0.63億立方米,自產及入過境徑流大多以雨洪形式出現,較難利用。清峪、濁峪、趙氏三條河歷史最大洪峯流量分別為2750立方米/秒、1188立方米/秒、810立方米/秒,河流含沙情況清峪河最小、趙氏河次之、濁峪河最大。在地表水利用方面,以工程引入客水為主,涇惠渠(含西郊水庫)、玉皇閣水庫、前咀子水庫、桃曲坡水庫西支渠多年平均可引人客水0.60億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灌溉入滲及含水層側向滲入等補給,300米深度內地下水年平均補給量1.10億立方米,可開餘量0.68億立方米。 [6] 

三原縣礦產資源

三原縣境內除嵯峨山有少量奧陶系、二迭系、三迭系基岩出露外,其餘大部地區均為第四系覆蓋,礦產資源除石灰岩和少量的花崗岩、紅砂石外,至今尚未發現其它種類。縣境內分佈最廣的第四系全新統黃土狀砂質粘土、亞粘土,是燒製磚瓦的優質原料。 [9] 

三原縣植物資源

三原縣境內的喬木主要有側柏榔榆河北楊山杏山桃杜梨等;灌木主要有酸棗、連翅、密刺、薔薇橡子等;草本植物有白草、菅草、艾蒿、鐵桿蒿等及藥用植物板藍何首烏葛藤金銀花丹蔘防風遠志蒼朮茵陳柴胡地榆穿山龍紫花地丁車前馬蘭蒲公英苦蔘漏蘆五加皮麥冬輪葉沙蔘黃精麻黃翻白草艾葉野菊花黃芩續斷杜仲黃柏、山萸、甘草射干百合甘遂白頭翁天南星仙鶴草天麻西洋參等共50餘種。 [9] 

三原縣動物資源

三原縣境內的野生獸類動物主要有豹貓野豬野山羊松鼠倉鼠鼢鼠田鼠黃鼬水貂旱獺野兔蝙蝠等;野生鳥類動物主要有鸕鷀蒼鷺池鷺黑鸛鴛鴦野鴨老鷹黃鸝石雞鵪鶉巖鴿斑鳩大杜鵑、鷂子、貓頭鷹夜鷹燕子麻雀喜鵲烏鴉啄木鳥山雀山麻雀蠟嘴雀等。 [9] 

三原縣政治

三原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27] 
縣長 [27]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27] 
王健 [27] 
縣政協主席 [27] 

三原縣人口

2022年,三原縣總户數133146户,户籍總人口402477人,其中:城鎮人口202158人,鄉村人口200319人。總人口中男性204108人,女性198369人,人口性別比為102.9。全年出生2011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95.9(以女孩為100),人口出生率為4.77‰;死亡2769,死亡率6.5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9‰,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4.74萬人。 [26] 

三原縣經濟

三原縣綜述

2022年,三原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8.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速2.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7.54億元,同比增速4.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21.97億元,同比增速0.9%;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9.36億元,同比增速4%。三次產業佔比為:15.1:49:35.9。
2022年,三原縣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7.47億元, 同比增速12.2%。其中民間投資完成161.87億元,同比增速-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速3.6%;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速-7.3%;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速23.5%。
2022年,三原縣在庫項目659個,本年新增項目525個,年末竣工項目521個,項目竣工投產率62.67%。簽約產業項目33個,實際到位資金102.83億元。
2022年,三原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73億元,同比增速3.3%。全縣公共財政支出完成33.37億元,同比增速13.1%;其中投入民生方面的資金達到27.88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3.56%。
2022年,三原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036元,同比增長5.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37元,同比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同比增長6.6%。 [26] 

三原縣第一產業

2022年,三原縣農林牧漁總產值完成71.69億元。農林牧漁增業加值完成41.04億元,同比增速4.8%。
2022年,三原縣糧食播種面積57.27萬畝,總產20.66萬噸,其中:夏糧播種面積33.30萬畝,總產11.07萬噸;秋糧播種面積23.97萬畝,總產9.59萬噸,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3.54萬畝,總產9.48萬噸。
2022年,三原縣蔬菜播種面積36.43萬畝,總產128.83萬噸。油菜1.12萬畝,總產1661噸。果園總面積15.30萬畝,總產18.36萬噸,蘋果10.87萬畝,桃2.38萬畝。
2022年末,三原縣牛存欄9381頭,其中奶牛存欄4242頭;豬存欄3.07萬頭,羊存欄3.23萬隻,家禽存欄140.51萬隻。肉類總產量5842.7噸,其中:豬肉2904.8噸,羊肉498.4噸,牛肉669.4噸,禽肉1770.1噸,禽蛋產量1.13萬噸,牛奶產量1.65萬噸,羊奶產量2.60萬噸。 [26] 

三原縣第二產業

2022年,三原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39.97億元,同比增速-6.7%;按屬性分,重工業完成303.03億元,輕工業完成236.94億元。其中主要行業生產情況分別為: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產值70.06億元,佔比為12.97%;食品製造業完成產值31.83億元,佔比為5.89%;酒、飲料製造業完成產值19.26億元,佔比為3.57%;醫藥製造業完成產值41.41億元,佔比為7.6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完成產值60.22億元,佔比為11.1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完成產值31.77億元,佔比為5.88%;紙質和紙製品製造業完成產值28.61億元,佔比為5.3%;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完成產值29.36億元,佔比為5.44%;專用設備製造業完成產值67.68億元,佔比為12.5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比達到87.63%。
2022年,三原縣工業增加值完成117.19億元,同比增速0.9%,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完成114.86億元,增速0.8%,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1.1%。全年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户。
2022年末,三原縣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6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86億元,同比增速-11.75%。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78億元,同比增速0.8%。 [26] 

三原縣第三產業

2022年,三原縣資質以內房地產企業19個,全年開發項目15個,完成投資額23.17億元,同比增速-36.74%,商品房銷售面積35.72萬平方米,同比增速-35.82%。
2022年,三原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3.83億元,同比增速14.07%。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7.18億元,同比增速26.6%。其中:城鎮完成限額以上零售額57.54億元,鄉村完成限額以上零售額9.64億元。分行業看,批發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98億元,同比增速139.16%;零售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6.83億元,同比增速0.88%;住宿業零售額完成2.72億元,同比增速7.95%;餐飲業零售額完成21.3億元,同比增速5.11%。
2022年,三原縣共接待遊客56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9億元。
2022年,三原縣電信業務總量完成6472.67萬元,本地電話年末用户15344户,國際互聯網用户60750户。 2022年,全年移動業務總量完成13000萬元,本地電話年末用户22.3萬户,移動互聯網用户6.68萬户。 全年聯通業務總量完成4982萬元,本地電話年末用户9.8萬户,移動互聯網用户1.7萬户。
2022年末,三原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71.29億元,較年初增加存款25.07億元,同比增速10.18%;各類貸款餘額125.95億元,較年初增加20.72億元,同比增長19.69%;存貸比達到46.43%,比上年同期增加2.36個百分點。 [26] 

三原縣交通運輸

三原縣境內鹹銅鐵路橫貫東西,延西高速(G65W)、包茂高速(G65)公路縱穿南北,210國道和108國道關中環線縱橫交錯。 [8] 
2021年末,三原縣公路總里程數達到1650千米(不含省級幹線),其中:縣道達到151.6千米,鄉道達到164.1千米,通村路達到1160.5千米;擁有國道103.5千米,省道70.8千米。 [14] 

三原縣社會事業

三原縣教育事業

2022年,三原縣共有各類學校181所,其中幼兒園91所,小學69所,初中17所,高中3所(含職校),特殊學校1所。年末共有各類專任教師3844人(含幼兒園),其中小學專任教師1620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040人。小學在校學生人數25184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人數16234人,其中:初中10900人,高中5334人。 [26] 

三原縣科學技術

2022年,三原縣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28項,其中省級項目1項、市級項目5項,縣級項目22個。專利授權189件,發明專利擁有量160件,專利總量566件。全年新增市場主體3066户。

三原縣文化事業

2022年,三原縣組織各類文藝活動420場次,舉辦培訓活動100餘場次,舉辦展覽32次。

三原縣醫療衞生

2022年,三原縣共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545個,其中:醫院12個、鄉鎮衞生院14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村級標準衞生室達到442個,診所74個;全縣共有牀位數2018個,衞生技術人員數4244人,每萬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達到122.16人;全年總診療人次數達到129.33萬人次。

三原縣社會保障

勞動就業
2022年,三原縣城鎮新增就業3197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804人,困難羣體再就業237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60個。
社會保險
2022年末,三原縣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7669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人數305616人,參保率達到98.9%以上。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0.09萬人。其中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2.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89萬人,參保人數中在職5.02萬人,退休2.8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4.1萬人,工傷參保人數+4.78萬人。 [26] 

三原縣歷史文化

三原縣地名由來

傳統的説法是,因縣境內有孟侯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 [29]  。歷史上,在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皇始二年(352年),景明帝苻健設立三原護軍;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拓跋燾撤三原護軍,設三原縣。 [1] 

三原縣文物

三原城隍廟,位於三原縣東大街,總建築面積13390平方米,包括各種樓、殿、廊、亭等40多座建築,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國現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時期中國傳統建築羣之一。2001年6月25日,三原城隍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23] 
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

三原縣風俗民情

民間社火
在三原縣,春節期間,民間有耍社火的傳統習俗。社火內容以獅舞、走馬、旱船、龍燈、大頭和尚、高蹺較為普遍,個別地區有獨特的形式。民間社火由農民自由結社,大多以村為單位,也有數村合作者,領頭的叫會首,春節前由會首組織排練節目,籌措經費。演出前給鄰村或商號、富户下紅帖,演出後收帖者需付賞錢或食品。20世紀50年代以後,民間社火由鄉、村組織,費用由集體開支。
剪紙
在三原縣,窗花剪紙藝術,最早流行於北部原區,適於窯洞裝飾,其歷史不下千年。過年或結婚,剪紙貼窗,必不可少。其種類多為各種雙喜、花卉、翎毛圖案,精巧者有“喜鵲鬧梅”、“鳳凰戲牡丹”等。從事剪紙工藝者多系農村婦女。建國後剪紙被列入美術繪畫序列。
刺繡
在三原縣,刺繡是農村婦女的一種手工藝,北原一帶較為流行,與剪紙流行歷史相近。一般用於兒童和婦女的鞋頭,小兒背搭、枕頭、門簾、信插等。所繡多為花、鳥、魚、蟲。明、清及民國時期,龍橋鋪面有幾家絲繡、專門刺繡裙裾、戲裝。建國後70年代發展為縫紉機刺繡,種類又有門簾、牀圍、被罩等。

三原縣地方特產

三原疙瘩面,是三原縣的傳統小吃,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特點是筋韌細勻、形如疙瘩、油而不膩、清爽鮮美、酸而不烈、辣香可口。下麪條時,煮一滾,撈入涼水盆中。然後用筷子將水面在盆內捲成圓團形,即成疙瘩面。再放入竹笊籬內,浸入熱麪湯鍋內燙熱,放入碗中。另用小碗盛半碗臊子,再盛一碗臊子湯,連同辣椒油、糖蒜小碟同時上桌,由食者自行調製食用。 [10-11] 
三原疙瘩面 三原疙瘩面
三原泡油糕
三原泡油糕,三原縣的傳統小吃,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唐貞觀年間(627~649年),特點是外形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膨鬆圓鼓,玲瓏剔透,色澤白中帶黃,脂凝晶亮,有如輕紗蟬翼,其味芬芳醇香,見風則消,入口即化,啓齒則散,松酥綿潤。 [12] 
三原泡油糕 三原泡油糕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是三原縣的傳統小吃,源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與芝麻仁兩種,系用新鮮優質糯米,上等黃豆、白糖、植物油等為原料,佐以熟芝麻,成品呈圓柱體,個大體松,皮色金黃,肉質潔白,呈絲網狀,香甜酥脆,綿軟易化。 [13]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

三原縣風景名勝

李靖故居,位於三原縣魯橋鎮東里堡,是古代園林,面積32000平方米,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因最初為唐衞國公李靖修建而得名,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李靖後人黃州知府李彥瑁出資對此園進行重修。歷經滄桑,園歸劉氏。清末時又燒燬過半,和尚明經質慧復修。園主人定名“半耕園”,意在敦促子孫修竹務花,“半耕半讀”。並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陝西督學吳大篆書“半耕園”三字,刻石嵌於園門。 [24]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

三原縣著名人物

李靖(571~649年),字藥師,唐代著名軍事家。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他生長在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朝任過刺史,父親李詮在隋朝擔任過郡守,其母韓氏通書畫。李靖自幼受母親薰陶,喜習經史,工書法,尤其喜歡學習兵法戰策。
王恕(1416~1508年),字宗貫,號介庵,晚號石渠。明代大臣、學者,陝西三原縣人。王恕於正統十三年(1448年)中進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評事,進左寺副。至弘治六年(1493)退休,為官46年,剛正清廉,始終一致,家居時專心著述,編集《歷代名臣諫議錄》124卷,耄而好學。深得全國百姓敬仰。於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去世,終年93歲。他平日飯量很大,臨終時略有減少,閉户獨坐而死。他的著作有《玩易意見》《石渠意見》《王端毅(諡號)文集》等。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
劉自櫝(1914~2001年),號遲齋,男,漢族。生於聖哲輩出、文風極盛的于右任故里三原。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書協主席,陝西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他“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書法四體具佳,尤以篆書為最。沈鵬、谷溪先生所撰《劉自櫝書法選·序》中評:“劉自櫝以剛與柔與渴三種因素互相滲透奠定了他成為當代頗有成就的篆書家的地位。”出版《劉自櫝書法選》、《劉自櫝書法藝術頡英》等。
周瑩,出生於陝西省三原縣,歷史上確有其人。周瑩據傳天資聰穎,進入涇陽安吳堡大户吳家,並嫁給吳家少爺吳聘,後其夫吳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吳家逐漸家道中落。但她一直信守承諾,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勇氣和獨創精神,歷經坎坷終於建立起了陝西吳氏“商業帝國”,而她也成為當時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成功女商人。周瑩終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許多傳奇的故事。比如,她廣濟百姓的義舉和遠見卓識的經商理念至今還被當地人們廣為流傳。
温純,字希文,三原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歷任知縣、巡撫、吏、工部尚書等職。《明史》載:“(温)純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當,肅百僚,振風紀,允稱名臣”。他一生為創建地方公益事業不遺餘力,雖三朝為官而家無積,是三原古龍橋的倡建者。

三原縣榮譽稱號

獎項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1] 
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21] 
2019年3月6日 [21] 
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15] 
水利部 [15] 
2019年3月13日 [15]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20]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 
2019年12月19日 [20] 
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 [16] 
國家發改委 [16] 
2020年6月3日 [16]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7] 
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17] 
2020年6月30日 [17]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8] 
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 [18] 
2020年7月29日 [18] 
陝西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範縣(市、區) [19] 
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陝西省委農辦、陝西省農業農村廳 [19] 
2021年11 [19] 
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5] 
農業農村部 [25] 
2022年12月28日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