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卡林場

鎖定
林場位於呼瑪縣南部,隸屬於呼瑪縣林業局,地理座標為東經126°12′06″—126°41′47″,北緯51°5′12″—51°24′21″。南靠韓家園林業局寬河林場,東以黑漠公路為界依汗達河林場,北鄰古龍幹經營所,西與嘎拉河林場和韓家園林業局北疆林場相望。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32.8公里。行政區域隸屬於呼瑪縣三卡鄉。
中文名
三卡林場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呼瑪縣
管理部門
呼瑪縣林業局
現有職工
119人
地 址
黑龍江省呼瑪縣三卡鄉
郵    編
165102

三卡林場自然地理

山脈:林場屬大興安嶺北部低山丘陵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差50—100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水系:屬黑龍江水系,汗達河、羊角河自西向東橫穿林場,葛什曼河繞經林場場部。還有小伕力溪河等河流小溪,水資源十分豐富。
氣候:林場地處北温帶,屬寒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2.1℃,無霜期80—100天。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最大風力可達6—7級。
土壤:以暗棕壤為主,兼有草甸暗棕壤、沼澤土、草甸沼澤土、黑土、黃土性粘土。
植被:屬達烏里亞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興安落葉松、白樺、樟子松、山楊、柞樹等,主要灌木有杜鵑、赤楊、繡線菊、刺槐、胡枝子等近百種,草本植物300餘種,藥用植物有黃芪、貝母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花尾榛雞、麝、紫貂、棕熊、水獺、黃鼬、狐狸等。 [1] 

三卡林場社會經濟

林場總人口393人,現有職工119人,其中有30人的快速撲火隊,其它職工從事營林生產工作。設有學校、衞生所、後勤等機構。固定資產76萬元。現有400平方米辦公室,1990平方米家屬宿舍,60平方米食堂,60平方米鍋爐房,50平方米電視房,80平方米教室。1993年接通有線電視。 [1] 
三卡林場環境衞生治理出新招 三卡林場環境衞生治理出新招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縣“兩會”精神,加強林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新林區”建設,打造和諧穩定的林場環境,按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要求,三卡林場結合實際,制定相關措施對場區環境衞生進行清理:
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林場把治理責任區環境衞生,作為“城鄉環境治理年”活動的一項基礎工作來抓,一把手親自掛帥,親臨現場,精心部署,嚴格標準,保證質量。
二是廣泛發動,全員參與。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廣泛發動,全員參與,形成“治理環境責任你我他,建設美好家園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圍。
三是加強督查,狠抓落實。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層層落實任務,對於未按要求落實工作或工作嚴重滯後的居民,全場通報嚴肅處理。
同時制定了《三卡林場公共環境衞生暫行管理辦法》、《三卡林場場區環境衞生標準》並下發到户,張貼上牆,真正做到家喻户曉,有章可循。據初步統計,目前共出動120人次,車輛10台次,清理邊溝16條,清理冬儲垃圾100立方米。極大地改善了林場的環境衞生面貌,為全場職工居民創造了一個整潔、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

三卡林場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總面積79415公頃,林業用地70014公頃,佔林場總面積的88.16%。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50326公頃,佔總面積的63.37%;全場活立木總蓄積316萬立方米。林分組成以落葉松、白樺、山楊、針闊混交林為主。
林分類型:林場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柞樹、黑樺、山楊,林分按優勢樹種蓄積分佈為落葉松1313233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49.49%;白樺748203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28.19%;山楊3865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0.15%;柞樹542518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20.44%;黑樺45880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1.73%;樟子松主要為散生,總蓄積3850立方米。
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用材林2028820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76.45%;防護林70674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26.6%;特用林10850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0.41%;薪炭林543355立方米,佔林分總蓄積的20.43%。 [1] 

三卡林場林業生產建設

林場於1980建立。林業生產主要是主伐、撫育伐、病蟲害防治、造林。
營林生產:1987年以來,累計生產木材9萬立方米;造林1.5萬畝,造林樹種主要是興安落葉松和樟子松;病蟲害防治12萬畝。
森林管護:1999年6月,全場納入“天保工程”,以林場為單位成立了管護中隊,下設4個管護小隊,對施業區內的亂砍濫伐、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森林病蟲害等情況實行管護。管護人員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情況下,從事林副、林藥、林果、林蛙、林魚等種植、養殖以及採集、加工、銷售林副產品等活動。
多種經營:以培植木耳為主,蔬菜種植、家禽、家畜養殖大多自給自足,沒有產生經濟效益。 [1] 

三卡林場森林防火

防火組織機構欄 防火組織機構欄 [2]
呼瑪縣三卡林場結合當地實際,組成了林農聯防撲火隊。
這支隊伍由30個農民組成,主要負責轄區內種地點的防火工作,林場為撲火隊員免費提供了30套撲火服;2台滅火機;15台對講機;3部GPS;15把二號工具。同時,林場還委派專人駐紮在種地點,負責對其進行撲火訓練、加強防火知識、法律法規的宣傳。撲火隊員負責將所學的防火知識向附近農民進行傳授。截至目前,這個撲火隊共向農民發放防火宣傳單200份,懸掛防火彩旗100面。 [3] 

三卡林場發展方向與項目

三卡林場發展方向

林場具有得天獨厚的草場、水域資源,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具有廣闊的前景。在經營方式上,採用國營、集體、個人等多種形式,充分挖掘資源潛力。

三卡林場種植業

袋栽木耳 袋栽木耳 [2]
繼續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由於多年來的採伐,林木資源日漸枯竭,而採伐剩餘物都白白丟棄在山裏。白樺、柞樹等梢頭、枝杈都是上等的培植食用菌的原料,可培植木耳、猴頭、靈芝、蘑菇等。林場有大面積的荒山荒地,且土壤肥沃,可根據市場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中草藥及農作物種植。 [1] 
為提高職工羣眾食用菌的種植技術水平,增加經濟效益,林場職工自營經濟協會請來了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三級菌催芽、場地滅菌、下地擺放、木耳晾曬等工作,以保證養殖效果。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指導細而又細,並指導他們在管理上多花時間,肯下功夫。同時,林場又將目光放在開發試驗新品種上,準備試種毛尖蘑、香菇、靈芝等新品種。林場積極為從業人員提供廠房、擺放場地、燒柴等,幫助他們做架子、打掃廠房、聯繫菌袋、藥品、鋸末子、木屑等物資,切實幫助他們降低生產成本。2006年林場共有14户從事袋栽木耳養殖。生產袋栽木耳50萬袋。目前,各户的木耳長勢良好,均已採了2至3遍。 [4] 

三卡林場養殖業

林場範圍內具有豐富的水草資源,可用於養殖牛、羊、兔等多種肉用動物,並可利用農作物的秸稈等剩餘物養殖豬、雞等。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可增加經濟效益。

三卡林場採集業

林場施業區內盛產蕨菜、都柿及中草藥,可大力發展採集加工業,鹽漬蕨菜、脱水蕨菜在國內國際市場有銷路。都柿、亞格達等小槳果可釀製出味美可口的果酒、飲料,樺木汁也因純天然無污染而頗受歡迎,黃芪、貝母等野生藥材都可作為增加職工收入的好項目。 [1] 
場 長:石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