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十二種大悲

鎖定
三十二種大悲是教義名數。梵文Dvatrimsat tathagatasya maha-karunah的意譯。
中文名
三十二種大悲
外文名
Dvatrimsat tathagatasya maha-karunah
記    載
思益梵天所問經
據《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二所説,“如來五力”中的“大悲力”有“三十二種”,即:(1)一切法無我,眾生説有我;(2)一切法無眾生,而眾生説有眾生;(3)一切無壽命者,眾生説有壽命者;(4)一切法無人,眾生説有人;(5)一切法無所有,眾生住於有見;(6)一切法無住,眾生有住;(7)一切法無歸處,眾生樂於歸處;(8)一切法無所,眾生著於我所;(9)一切法無所屬,眾生計有所屬;(10)一切法無取相,眾生有取相;(11)一切法無生,眾生住於有生;(12)一切法無退生,眾生住於退生;(13)一切法無垢,眾生著垢;(14)一切法離染,眾生有染;(15)一切法離瞋,眾生有瞋;(16)一切法離痴,眾生有痴;(17)一切法無所從來,眾生著有所從來;(18)一切法無所去,眾生著於有去;(19)一切法無起,眾生計有所起;(20)一切法無戲論,眾生著於戲論;(21)一切法空,眾生墮於有見;(22)一切法無相,眾生著於有相;(23)一切法無作,眾生著於有作。由於眾生的認識同諸法法性有如此多的差別,如來即於此等差別生起大悲心,令眾生滅除執著。(24)世間常共瞋恨諍競;(25)世間邪見顛倒,行於邪道;(26)世間饕餮無厭,互相陵奪;(27)眾生於產業、妻子等危脆之物生堅固想;(28)身為怨賊,眾生貪著養育,以為親友;(29)眾生好行欺詐,邪命自活;(30)眾生樂著眾苦,不淨居家;(31)一切眾生從因緣有,而眾生於聖解脱生於懈怠;(32)眾生棄捨最上智慧,求於聲聞、辟支佛道。如來有鑑於此等,起大悲心,以引導眾生住於正道,令發大心,緣於佛法;以出於三界,令畢眾苦,究竟涅槃。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