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區

(腕踝針分區)

鎖定
腕踝針分區。指軀體前面的外緣(二區的外緣),範圍較窄,包括沿耳部前緣的垂直線的頭面部、沿腋窩前緣向下的垂直線的胸腹部。
中文名
三區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目錄

三區概念

指軀體前面的外緣(二區的外緣),範圍較窄,包括沿耳部前緣的垂直線的頭面部、沿腋窩前緣向下的垂直線的胸腹部。

三區解讀

三區是腕踝針療法的其中一種分區。腕踝針療法是在腕部或踝部取相應的點用毫針進行皮下淺刺,以治療全身疾患的一種方法。此法根據病變表現部位的不同,分別歸納於身體的六個縱區內,在兩側手腕部和足踝部各定6個刺激點,以橫膈為界,按區選點,毫針沿皮下平刺,以不產生針刺感應為度。腕踝針的分區以人體前、後正中線為界,將身體分為左右兩側,每側由前向後分為6個縱形區。從前正中線開始,向左、向右各旁開1.5同身寸所形成的體表區域為1區,從1區邊線到腋前線之間所形成的體表區域,左右對稱,分別稱之為左2區、右3區。臨牀常把左2區與右2區合稱為2區,三區指軀體前面的外緣(二區的外緣),範圍較窄,包括沿耳部前緣的垂直線的頭面部、沿腋窩前緣向下的垂直線的胸腹部。

三區中醫應用

一、操作方法
1、針具:採用針身長40mm、直徑0.32mm的毫針。
2、體位:病人體位不限,針刺部位肌肉放鬆。
3、選穴:按症狀所在區選取同側同名進針點,有全身症狀(如蕁麻疹、瘙癢症),或不定位症狀(如盜汗、失眠、癔病性精神障礙等)時,進針點可選兩側上。
4、進針:
(1)找準穴位,局部用75%酒精消毒,醫生用左手拉緊皮膚,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夾持針體貼近皮膚表面,沿皮下淺表層刺入一定深度,以針下有鬆軟感為宜。
(2)若病人有酸、麻、脹、沉感覺,説明針體深入筋膜下層,進針過深,需將針調至皮下淺表層。進針部位,開始稍有疼痛,待針刺入後即應消失。
(3)針刺深度約1.5寸,針刺方向以針尖朝向病端為原則,一般朝頭端,若症狀在手部、足部,則針尖朝向四肢末端。
二、主治病證
主治病證較少,治偏頭痛、沿腋窩前緣垂直線部位的胸痛、腹痛等。
[1-4] 
參考資料
  • 1.    曹洪欣、劉保延總主編;李劍、曾召主編.《中國中醫藥學術語集成·治則治法與針灸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 2.    主編:孫金城.《臨牀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
  • 3.    主編:陸壽康.《刺法灸法學 新世紀第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年
  • 4.    主編:邢玉瑞.《中醫方法全書》: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