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三匯鎮,簡稱“三匯”,始建於北宋仁宗景佑年間(1034—1038),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被評為“ 四川四大經濟重鎮” “全國重點鎮。現為四川三大古鎮之一。
[6]
三匯鎮歷史文化悠久,自先秦就有古代賨人在此活動,是渠縣的歷史文化古鎮,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藴和眾多歷史文化,其中包括三匯彩亭、三匯川劇、三匯旱船,三匯鎮先後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享譽全國已有200多年曆史的“三匯彩亭”曾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匯鎮歷史沿革
編輯民國24年(1935年),撤分縣,前後歷時達206年。
1940年,設立三匯鎮;置匯東鄉,直屬三匯鎮。
1950年,析三匯鎮置匯南鄉。
1953年2月,據西南軍政委員會《關於城市和場鎮政權建設的初步意見》,將渠縣51個鄉增劃為86個鄉,其中有些鄉為復置。9月,進一步實行小區小鄉制,86個鄉析置為124鄉。鄉名先後更改,其中鳳凰鄉更為河西鄉,渠縣縣城非農業人口1萬左右,不夠設市條件仍稱城關區;三匯仍為相當區級鎮;其餘場鎮非農業人口均在1500人以下,全部作為鄉,鄉鎮以地名命名。析匯東鄉置匯北鄉、文家鄉,1956年文家併入匯東鄉。
1956年前後,調整合並鄉鎮,初為2鎮81鄉。至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時,渠縣轄82個鄉和城關、三匯2個區級鎮。1958年鄉改公社,1984年恢復鄉制。
1996年,三匯鎮面積3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北壩菜場和以序數命名的9個居委會;匯南鄉面積31.8平方公里,人口1.3萬,轄南埡、大盤、長久、九窯、快活、橋樑、碑埡7個村委會;匯北鄉面積18.8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石燕、吉梁、青安、火盆、聯合、鷂子、樂江、金雞8個村委會;匯東鄉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號房、東坪、爐坪、黃埡、太平、河口、文家、土城、老灣、山青、白蠟12個村委會。
2002年,三匯鎮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33800人,其中農業人口1500人,轄6個居委會、1個菜場村。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6號)批覆同意石佛鄉及匯西鄉的浪溪、深井、登峯、重石、金河、洞溝、西坪、白塔8個村和匯南鄉的南埡、大盤、長久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三匯鎮,三匯鎮政府駐三匯英明街;將農樂鄉的乾溪、金魚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匯南鄉,匯南鄉政府駐九窯灣;將農樂鄉的天城、龍眼、儲糧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匯東鄉,匯東鄉政府駐拱背橋。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19〕21號)批覆同意匯南、匯北、匯東3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三匯鎮,三匯鎮人民政府駐西坪社區10組5號。
三匯鎮鄉鎮概況
編輯三匯特醋創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鍋罐興起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火柴發端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光緒33年創建的三匯商會轄19個商幫,一時間商賈雲集,熱鬧非凡。上世紀八十年代,川東北的糧米、山貨、木材,重慶、上海的百貨、食鹽多經三匯週轉,與重慶白沙、江油中壩、金堂趙家渡並稱全川四大經濟重鎮。
三匯歷史聲名遠播,是渠縣乃至川東的工業強鎮,水路、鐵路運輸發達。溯明清,沿民國,三匯就以產煤、石膏、林木、柑橘、甘蔗、茶葉、釀酒、造醋、火柴、鍋罐、造船、冶鐵、陶瓷等聞名全川,乃至全國。三匯鎮農業特產柑橘,由於柑橘品種多價格低質量好,每年柑橘收穫的季節都會吸引大批外商前來採購,採購的柑橘部分被直接銷往周邊乃至全國省市,部分被包裝或深加工成柑橘產品銷售,80年代非常紅火的國有企業----三匯鎮飲料廠就是以柑橘深加工為主的企業,除此外三匯鎮的苧麻業也十分發達。
民國30年,有國營和私營造船廠10餘家,工場30餘處,上游州、巴兩河達縣、宣漢、萬源、平昌、巴中、通江、南江七縣的米糧、山貨、木材,下游廣安、合川、重慶的百貨、食鹽多經三匯週轉,光緒三十三年(1907)所建商會就管轄19個商幫,抗戰前後有專業商號或商店262個,其中茶館30家,旅館25家,設有銀行辦事處5個,一時間三匯鎮熱鬧繁榮,大小船塢密密麻麻覆蓋,三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不夜城”。
三匯鎮北有巴河、鎮東有州河交匯於鎮前匯成渠江,故名三匯鎮,州、巴、渠江貫穿境內,地形呈東西縱向塊狀展布,東高西低。其海拔高度230米,氣候温和。三匯鎮交通方便,鎮內有襄渝鐵路和達成鐵路交匯站------成都鐵路局三匯鎮站(三等站)
8平方公里8萬人口的規劃通過市政府評審,城區電網改造完工,新建城區、北壩社區兩個水廠,新建天然氣儲氣站和輸氣複線,石佛灘併網發電取代關閉渠縣火電廠,110kv變電站和220kv輸電線動工建設,百億生豬產業項目之一的1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落户響灘村,渠江西岸救災生命通道建設如火如荼。
2012年三匯鎮規劃建設西坪新區,設西坪新區為新鎮政府所在地,渠縣三匯鎮西坪新區彩亭大道(主幹道)與2013年11月28日建成通車。並與當年成功申請成為國家級重點鎮。
三匯鎮地理地貌
編輯三匯鎮處於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區和川中紅層丘陵區的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勢是東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東部與大竹縣交界的牛乃尖—雲霧山一線之華鎣山脊為三匯鎮最高峯脊,海拔高程800—1000米,是三匯鎮最高一級古夷平面。
三匯鎮氣候環境
編輯三匯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温和濕潤,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温17.6℃,1月份平均氣温6.6℃,8月份平均氣温28.1℃,年平均降雨量1068.5毫米。
三匯鎮自然資源
編輯三匯鎮礦產
三匯鎮水資源
鄰鎮 10公里內三座大壩、五座電站年發電量11億度。天然氣供氣站1座,水資源豐富。
三匯鎮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三匯鎮擁有生物資源90餘種。
三匯鎮人口
編輯三匯鎮經濟
編輯金融機構:中國銀行(渠縣三匯支行)、中國工商銀行(三匯鎮社區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渠縣三匯儲蓄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渠縣三匯支行)、四川省農村信用合作社(渠縣三匯分社)、達州市商業銀行(渠縣三匯支行)。
三匯鎮是1994年四川省首批100個試點小城鎮之一,通過近10年的建設發展,基礎設施條件齊備,有可供開發的統徵土地500畝對外招商,政策優惠。有建於明代的白塔寺、老龍洞等可供旅遊休閒,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臨近鄉鎮及其他市縣來此務工經商者眾多,商業購銷兩旺,市場繁榮,經濟活躍,教育、衞生事業蓬勃發展。
三匯鎮城建規劃
編輯三匯鎮編制了8-10平方公里小城市面積、8-10萬人口的城市規劃,先後實施了一個廣場、一條幹道、一個示範居住小區、2所醫院、3所學校、4座公園的建設或規劃。彩亭廣場二期正加緊建設,彩亭大道建成通車,匯興時代居住小區建設完工,盛世華庭、五鑫花園、彩印大廈、世紀新城、大井街景、江都新城等片區改造項目全面推進。精神衞生保健院已完成規劃選址和拆遷搬遷等工作,擬拍賣的40000平方米商住用地正製作出讓方案,渠匯路正加緊建設,達營高速即將開工,渠江航道正規劃升級改造,州河大橋已完成立項和規劃選址,達渠快速通道初步設計方案已編制完成。
渠縣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與三匯代表座談時,鼓勵和指導三匯創建全縣非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示範鎮。為此,三匯鎮謀劃實施了災後重建系統工程,從規劃調整、農房重建、產業重建、基礎重建、生態重建、精神家園重建等八個方面全面開展災後重建。建成三個綜合體、一個聚居點,水、電、氣、路、治污全面配套,400多户災民喜遷新居。轄區內工商企業生產經營能力恢復或超過災前水平。8-10平方公里8-10萬人口的規劃通過市政府評審,城區電網改造完工,新建城區、北壩社區兩個水廠,新建天然氣儲氣站和輸氣複線,石佛灘併網發電取代關閉渠縣火電廠,110kv變電站和220kv輸電線動工建設,百億生豬產業項目之一的1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落户響灘村,渠江西岸救災生命通道建設如火如荼。如今,大批災後重建項目已竣工投產投用。
三匯鎮社會事業
編輯三匯鎮文化
三匯彩亭(國家非遺),渠江號子(省非遺)
三匯鎮
文峯夕照豔斜陽,
船工汽笛蕩三江。
帆影塔鈴隨風逝,
古鎮新區築輝煌。
三匯鎮通訊
三匯鎮程控電話入户率達80%以上,移動電話擁有量佔全鎮人口50%以上。
三匯鎮體育
三匯鎮建有一座體育館——惠園體育館。
三匯鎮醫療水平
三匯鎮消防
為切實抓好消防救援工作,按照市、縣2013年簽訂消防工作責任書的要求,三匯鎮於2014年7月成立了專職消防隊,主要負責三匯片區、土溪片區、湧興片區、巖峯片區等縣城以北鄉鎮的消防救援工作,同時配合縣消防大隊支援其他鄉鎮的滅火救援工作。通過公開招聘、擇優錄取了7名消防隊員,根據武川消司〔2014〕38號文件精神,於2014年8月赴成都參加了為期1個月專職業務培訓。8月25日上午配合縣消防中隊撲滅土溪鎮街道大火;9月2日上午到青神鄉思稜村滅火救援,及時撲滅村民家中大火;9月22日下午到三匯鎮方碑村,及時撲滅森林大火。每次都出警迅速、全力撲救,避免了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同時在洪水期間,抗洪搶險和消殺清淤工作中表現突出;10月20日至11月10日,對三匯鎮轄區內馬蜂窩進行了排查和處理,消除了馬蜂傷人的隱患,得到了羣眾的認可。
三匯鎮酒店
金座大酒店、隆源商務酒店、交通旅館。
三匯鎮交通運輸
編輯三匯鎮鐵路
達成、襄渝鐵路境內接軌,距三匯火車站6公里、距土溪火車站8公里。
三匯鎮水路
三匯鎮公路
三匯鎮航空
三匯鎮教育
編輯三匯鎮旅遊
編輯三匯旅遊資源集中:巍巍大青山、秀美白臘坪,植被豐富,溶洞成羣;千年古漢闕,壯美文峯塔,古老城壩交相輝映;州河下游的農樂峽更堪比小三峽。三匯古鎮還有一些頗為有趣的街名、地名,如會園、號房、麻園、李家祠堂、楊家花園、“天理良心”等等。
[6]
三江六碼頭
三匯鎮是渠江的源頭,州河、巴河交匯渠江,形成三江六碼頭,
百回,鍾靈毓秀,地靈生人傑,物華乃天寶。
三匯文峯塔(白塔)
建於明代的十三層文峯塔聳立渠江西岸,《渠縣誌》三匯塔序贊之:“前擁牛山之秀,後接龍岡之奇,相陰陽于山巔,度方位於河畔。”塔建於清道光年間,共13層,高53米,呈六面體,通體乳白。塔基及底層以青石砌築,每邊長4.4米、厚0.9米,面渠江而建圓拱門,高2.9米,拱高1米,塔檐石鑿,六角翹角,2至13層用磚砌造,各邊有長方形瞭望孔成品狀。底層拱門上有石刻橫匾,長1.8米,寬0.7米,陰書“文峯塔”三字,二層陰書石刻橫匾“更上一層”,三層陰書石刻橫匾“欲罷不能”,三匾皆正楷。塔內原建木樓13層,螺旋木梯,層層相連,直通頂層。每層均有觀景窗口,遠眺山如翠屏,近望古鎮如畫,俯視渠江如練,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三匯鎮文化
編輯三匯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其中包括三匯彩亭會、三匯川劇、三匯旱船,三匯鎮先後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享譽全國已有200多年曆史的“三匯彩亭”曾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匯鎮彩亭
渠縣三匯彩亭會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匯彩亭在約4平方米的平台上,豎立一根鐵桿,杆上支架橫伸斜展,將從戲文或生活中提煉的人物、情節層疊3至5層,高8至10米,數名孩童如在雲端表演,民間傳説參演者必成大器。8名腳伕齊步慢走抬着“亭子”沿街巡演,閃閃悠悠、似墜非墜,高而險、奇而巧,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觀眾提心吊膽、驚訝萬分,演者泰然自若、悠哉遊哉。在全國屬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
它融鐵工、木工、刺繡、縫紉、建築於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於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凸顯“高、驚、險、奇、巧”的藝術特色,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成功舉辦“彩亭會”,數萬人從四面八方蜂擁至千年古鎮共襄盛會,全國主流媒體均廣泛宣傳報道,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
200多年前的渠縣三匯地理位置優越,商貿繁榮,交通發達,物產豐富。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三匯鎮產生了獨特的文化氛圍,三匯商埠熱鬧的碼頭,各幫派勢力爭名逐利,都以文化嶄露頭角,每年除了官辦的祭祀與節慶外,民間推船的、行醫的、經商的以及各種廟會如王爺會、藥王會、三聖會、土地會等10餘種,加上民間傳統節日,像賽馬、舞獅、説書、演戲、拉旱船、踩高蹺等文藝表演,爭奇鬥豔。至清初,三匯就產生了亭子會。初由居民自動組織,自備穿戴,自籌資金,於3月15日抬彩亭。隨後行幫商會集工匠之精華,專攻彩亭技藝,並定於每年3月16日——18日舉辦“彩亭會”,以後便逐步形成了民間固定的傳統民俗活動。並於2014年9月4日中央電視台四套“遠方的家”《江河萬里行》(92)-- 渠江 古街古樸 渠江美做過特別報道
三匯鎮三匯川劇
三匯鎮素以傳統文化藝術豐富享譽川東北,為豐富羣眾生活、保護傳統藝術、傳承民族文化,三匯鎮宣傳文化中心運用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表演形式,採用彈戲、胡琴等唱腔手法,自編、自導、自演為觀眾奉獻了《邱旺告貧》、《五台會兄》、《大盤山》等60多個傳統川劇經典劇目,每年演出200餘場次。川東北地區川劇文化藝術屬三匯鎮保護完好。至今堅持常年座唱,引來四川、重慶、陝西票友。2014年5月16日,渠縣首部系列微電影《渠縣故事》在三匯鎮宣傳文化中心開機。
三匯鎮旱船
《拉旱船》是三匯鎮傳承展演的一種民間文化藝術,距今已有百多年曆史,深受廣大人民羣眾喜愛和歡迎。《拉旱船》是三匯數萬船工對職業、對行舟、對水文化不斷提升和崇拜的集體智慧的藝術結晶,膜拜於對船的職業工具的堅守,將船舟以藝術形式向陸地轉化展示的創造性再現,她表達了渠江船工們與水相生、與水相居、與水相搏的樂觀情懷,展示了船工們世代相傳生活勞動的壯麗畫卷。並於2014年9月4日中視四套“遠方的家”《江河萬里行》(92)-- 渠江 古街古樸 渠江美做過特別報道。
三匯鎮飲食文化
編輯三匯鎮特醋
三匯特醋為商業部優質調味品,全國十大名醋之一。三匯特醋是四川省傳統名特產品,三匯醋釀始於明朝末年1640年,由明朝著名官員李伯倫辭官歸故里創建,三匯醋廠的前身叫華昌醋莊。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由於用料考究,工藝獨特,質量穩定可靠,產品以酸、香、醇、甜享有盛譽。三匯特醋曾連續三屆蟬聯商務部和四川省的“優質產品”、連續五年獲“四川名牌”稱號,其“三匯”牌果醋還獲得過“國家重大科技獎”。
1984年,經過無數次試驗“三匯果醋”研製成功後,渠縣三匯醋廠立即將這種新型食醋送往市、省等相關部門鑑定。1984年8月,國家商業部副食品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22個單位30名專家、科技人員組成鑑定委員會,專門前往渠縣三匯醋廠進行鑑定。經過兩天論證,專家們給出了科學評價:“三匯果醋”的成功研製屬國內首創,填補了我國釀造工業的一項空白。‘三匯果醋’風靡一時,深受全國老百姓的歡迎和喜愛,並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三匯鎮心肺湯圓
三匯心肺湯圓色鮮味美、香氣撲鼻、老少皆宜,一百多年來遠近聞名。系純手工製作,方法獨具特色,選材頗為嚴苛,步驟井然有序,食客嘖嘖稱奇。並於2014年9月4日中視四台“遠方的家”《江河萬里行》(92集)渠江 古街古樸 渠江美做過特別報道。
三匯鎮水八塊
“三匯水八塊”屬非物質飲食文化遺產,選純種的本土農家散養土公雞,用傳統手工藝,精心製作,超越眾家棒棒雞的獨特絕色麻辣口味,乃棒棒雞中之經典,給人麻辣通透一爽到底食之不忘的全新感覺。當地人把吃“水八塊”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是吃部位,中級階段是吃味道,高級階段是吃感覺。吃的都是文化。
三匯鎮鍋魁
渠縣人愛吃鍋魁,其中又以三匯鍋魁名氣最大。三匯鍋魁均是沿街擺設,現做現賣。製作工藝精細,以“幹、酥、白、香”而著稱。製成的鍋魁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三匯鎮著名人物
編輯胡春浦(1913—1983)四川渠縣三匯鎮三溪社區人。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投身中央特科,長期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四川等地活動。後受中共組織安排進入劉湘川軍系統從事情報、軍運及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隨22集團軍開赴湖北第二戰區,任戰區政治特派員辦公室中校參謀,參與建立抗日根據地。回川后,由南方局周恩來、董必武直接領導,從事上層統戰、情報工作,開辦企業、結交袍哥、發展統戰關係,為中共提供經費。曾三次被捕,其共產黨員身份一直未暴露,經多方營救均脱險於刑場或囹圄。1949年被營救出渣滓洞後,領導中共四川省臨時工作委員會策動川西和平解放,避免成都毀於國共內戰炮火。
陳清泉,畫家,現任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山水畫藝委會主任等,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理事、《中國企業》報藝術顧問等職。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中國人民大學、銀川美術館等單位收藏。其事蹟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老年報》等數百家媒體進行報道,成就錄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書畫名錄》等權威辭書。1996年被36家國際權威藝術機構聯合評審授予“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 榮登2004年度中國藝術市場最具影響力百位畫家排名榜。
三匯鎮所獲榮譽
編輯2021年12月22日,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鄉(鎮)並獲授牌。
[4-5]
- 參考資料
-
- 1.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通川區等5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1號) .四川省民政廳.2019-12-20[引用日期2019-12-24]
- 2. 第24集:達州話 .四川省情網[引用日期2021-01-28]
- 3. 三匯鎮 .行政區劃網[引用日期2016-07-26]
- 4. 關於四川省首批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擬命名名單的公示-四川文明網 .四川文明網[引用日期2021-11-24]
- 5. 四川首批100個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獲授牌 .達州發佈[引用日期2021-12-24]
- 6. 天氣轉清高,秋遊渠縣,一起走進歷史悠久的古鎮.... .渠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