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刺魚

鎖定
三刺魚(學名:Gasterosteus aculeatus)是刺魚科、刺魚屬的一種魚類。體細長,側扁,尾柄細窄;頭大,吻不突出;口中等大,端位;兩頜有尖鋭小齒;鰓蓋膜連於峽部;鰓孔小;體側骨板背腹軸長,連續排列至尾柄部;背鰭基部附近、鰓蓋上方背部及胸腹面也散有小骨板;體側骨板中央突起,尤其在尾柄部更為明顯,形成脊狀突;側線完全;背鰭前具遊離鰭棘3個;胸鰭大,側中位;腹鰭有1鰭棘;尾鰭短,稍呈截形;背部淺青綠色,體側銀白,後腹部及背部散有不規則的淺色縱斑紋。
三刺魚為河口性棲居種類,成魚生活在海的沿岸及江的潮汐區;屬於羣居魚類,但繁殖期除外。幼魚主要以小型浮游動物為食;成魚主要以水生昆蟲及無脊椎動物為食,亦食落入水面的昆蟲。分佈範圍包括歐亞大陸、冰島、格陵蘭島、東亞(北緯35度)和北美洲(北緯30度)的沿海水域。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拉丁學名
Gasterosteus aculeatus
別    名
阿拉斯加刺魚
三棘刺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刺魚目
刺魚科
刺魚屬
三刺魚
亞    種
0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IUCN標準:無危(LC) [1] 
中文名
三刺魚

三刺魚動物學史

三刺魚因其背鰭前方有3個遊離的硬棘而得名。 [3] 
三刺魚的同義學名較多,包括Gasteracanthus cataphractusPallas,1814、Gasterosteus aculeatus messinicus Stephanidis,1971、Gasterosteus algeriensisSauvage,1874、Gasterosteus argentatissimusBlanchard,1866、Gasterosteus argyropom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atkinsiiBean,1879、Gasterosteus bailloniBlanchard,1866、Gasterosteus biaculeatusMitchill,1815、Gasterosteus biarmatusKrynicki,1840、Gasterosteus bispinosusWalbaum,1792、Gasterosteus brachycentr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cataphractus(Pallas,1814)、Gasterosteus cuvieriGirard,1850、Gasterosteus dekayiAyres,1855、Gasterosteus dimidiatusReinhardt,1837、Gasterosteus elegansBlanchard,1866、Gasterosteus hologymnusRegan,1909、Gasterosteus inopinatusGirard,1854、Gasterosteus insculptusRichardson,1855、Gasterosteus intermediusGirard,1856、Gasterosteus leiur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loricatusReinhardt,1837、Gasterosteus nemausensisCrespon,1844、Gasterosteus neoboracensisDeKay,1842、Gasterosteus neustrianusBlanchard,1866、Gasterosteus nigerCuvier,1829、Gasterosteus noveboracensisCuvier,1829、Gasterosteus obolari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plebeiusGirard,1854、Gasterosteus ponticusNordmann,1840、Gasterosteus quadrispinosaCrespon,1844、Gasterosteus santaeannaeRegan,1909、Gasterosteus semiarmat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semiloricat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serratusAyres,1855、Gasterosteus spinulosusYarrell,1835、Gasterosteus suppositusSauvage,1874、Gasterosteus teraculeatusLacepède,1801、Gasterosteus tetracanth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trachurusCuvier,1829、Gasterosteus williamsoniGirard,1854、Gasterosteus pugettiGirard,1856、Gasterosteus texanusSauvage,1874、Leiurus aculeatus(Linnaeus,1758)。 [1] 
英文名包括Threespined Stickleback、Banstickle、Barnystickle、Barnytickle、Branchy、Branstickle、Burnstickle、Common stickleback、Cushy、Doctor、Eastern stickleback、European stickleback、Jacksharp、New York stickleback、Pinfish、Prickley、Prickly、Prickly、Prickly back、Santa Ana Stickleback、Saw-finned stickleback、Spanicle、Spannistickle、Spanny、Spannytickle、Spantickle、Sparnicle、Sparny、Sparnytickle、Spawn、Spawnykettle、Spawnytickle、Stickleback、Thornback、Thorny back、Threespine Stickleback、Tiddler、Twospine stickleback。 [1] 

三刺魚形態特徵

三刺魚
三刺魚(11張)
背鰭Ⅲ,11-15;臀鰭Ⅰ,9-11;胸鰭9-10;腹鰭Ⅰ,1-2。側線骨板31-34。鰓耙21-26。椎骨30-32。 [4] 
體長為體高4.4-4.8倍,為頭長3.2-3.7倍。頭長為吻長2.6-3.3倍。為眼徑3.6-4.1倍,為眼間距2.6-2.8倍,為尾柄長2.4-3.0倍,為尾柄高7.4-8.1倍。 [4] 
體細長,側扁,尾柄細窄。頭大,吻不突出。口中等大,端位。兩頜有尖鋭小齒。鰓蓋膜連於峽部。鰓孔小。體側骨板背腹軸長,連續排列至尾柄部。背鰭基部附近、鰓蓋上方背部及胸腹面也散有小骨板。體側骨板中央突起,尤其在尾柄部更為明顯,形成脊狀突。側線完全。背鰭前具遊離鰭棘3個,第三棘最小,第二棘最長,約等於第二背鰭高。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起點路前於臀鰭。胸鰭大,側中位,其後緣通常超過腹鰭基部。腹鰭有1鰭棘。尾鰭短,稍呈截形。幼魚體長13毫米時背鰭出現鰭棘,15毫米時體側開始出現骨板。 [4] 
背部淺青綠色,體側銀白,後腹部及背部散有不規則的淺色縱斑紋。生殖季節雄性眼呈青綠色,一背部體例變深且胸腹面有鮮紅色婚裝。 [4] 

三刺魚生活習性

三刺魚為河口性棲居種類,成魚生活在海的沿岸及江的潮汐區。幼魚主要以小型浮游動物為食;成魚主要以水生昆蟲及無脊椎動物為食,亦食落入水面的昆蟲。 [4] 
三刺魚屬於羣居魚類,但繁殖期除外。繁殖期雄魚會離羣找自己的領地,此時它們有着極大的攻擊性,一有敵人入侵領地,就會立即予以攻擊。雄三刺魚的進攻方式很特別。進攻時除了豎起背鰭的刺、張大嘴以外,它還有一項“絕技”,那就是如果敵人一直負隅頑抗的話,它還會將整個身子都豎起來,這時腹鰭上的刺也都會跟着立起來。 [5] 

三刺魚分佈範圍

三刺魚具體海域

三刺魚的分佈範圍包括歐亞大陸冰島格陵蘭島、東亞(北緯35度)和北美洲(北緯30度)的沿海水域。在北美洲,三刺魚從阿拉斯加到西海岸的下加利福尼亞,從巴芬島和哈德遜灣的西側到弗吉尼亞州的切薩皮克灣,沿着東海岸都有分佈;它也出現在西海岸和東海岸的內陸地區(包括安大略湖)。在加利福尼亞、馬薩諸塞和大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蘇必利爾湖)的某些地區有引種。 [1] 
在歐亞大陸,沿蘇格蘭和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海海岸、冰島和白海海岸、從愛爾蘭向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羅的海及其盆地的東南海岸(奧德拉和維斯圖拉流域)、黑海及其北部盆地的海岸(從多瑙河到庫班流域)都有分佈。 [1] 
三刺魚分佈圖 三刺魚分佈圖 [6]

三刺魚國家地區

原產地:阿爾及利亞、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加拿大(魁北克省、安大略省、努納武特省、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馬尼托巴省、拉布拉多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國、克羅地亞、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格陵蘭、冰島、愛爾蘭、日本、韓國、朝鮮、拉脱維亞、立陶宛、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美國(華盛頓州、弗吉尼亞州、羅德島、俄勒岡州、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羣島、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紐約州、新澤西州、新罕布什爾州、馬薩諸塞州、馬里蘭州、緬因州)。 [2] 
引種:奧地利、捷克、匈牙利、伊朗、意大利、斯洛伐克。 [1] 

三刺魚繁殖方式

三刺魚築巢行為 三刺魚築巢行為
三刺魚在每年3-4月間成羣上溯至江下游及和附近交流相連的淡水泡沼或小河道,在細紗礫泥地質、微流水的場所產卵。卵球型,卵徑不超過2毫米,色淺橙黃。懷卵數少,體長72毫米的個體,懷卵479粒。受精卵在水温15-19℃時約需7-10天孵出。 [4] 
產卵時,雄魚先在微流沙泥底處選擇好位置,利用胸鰭挖成直徑4-6釐米、深1-2釐米的產卵牀。此時,雄魚腎臟分泌一種粘液將搬至產卵牀的水草壓實,然後作成內徑3-4釐米、出入口約1釐米的產卵巢,雄魚自築巢起約2-3日築完。三刺魚的求偶舞複雜多變。時而跑得遠遠的,時而又張大嘴猛地衝到雌魚身邊。偶爾還會發生和雌魚撞到一起的情況,但大致都是先停在雌魚前面,然後再轉過身去做下一個動作。儘管大部分雌魚會被這種扭來扭去的舞蹈嚇跑,但還是有已經做好產卵準備的異性游到它們身邊,然後將身體直直地豎起來。雄魚見狀會繞一圈,然後快速朝自己的地盤遊去。雌魚緊跟其後。到“家”後,雄魚會先用鼻部去頂入口,以便雌魚快速進入。雌魚搖着尾巴使勁兒地鑽進了狹窄的洞裏,頭和尾巴分別露在巢的兩側。一切準備就緒後,雄魚開始用鼻子快速撞擊雌魚的尾巴。之後雌魚便開始排卵。雌魚完成使命從巢裏鑽出來之後,雄魚再馬上進去授精。這一過程僅需2-3秒的時間。產卵持續數日,許多雌魚可在同一巢內產卵,巢盛卵數可達600-700粒。 [4]  [5] 
產卵後,雄魚護卵。並不斷用胸鰭向巢內沖水,一直至孵出幼魚才停止這種供水行動。這時雄魚改用嘴把游出巢外的幼魚吸入巢內,以防禦敵害的侵襲。當體長20-30毫米時,幼魚開始離巢,在當年的夏秋季入海。成魚交配後,隨降海而死亡。 [4] 

三刺魚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