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到

鎖定
我國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倡導三到讀書法,即“心到”、“眼到”、“口到”。在中國畫術語中,“三到”即為“理到,氣到,趣到”。
中文名
三到
朝    代
南宋
人    物
朱熹
含    義
心到”、“眼到”、“口到”

目錄

三到畫有三到

三到,中國畫術語。清代盛大士溪山卧遊錄》謂:“畫有三到:理也,氣也,趣也。非是三者,不能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於平中求奇,純綿裹鐵,虛實相生。”

三到讀書三到

三到解釋

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倡導三到讀書法,讀書時必須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

三到出處

宋·朱熹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三到原文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眾説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捨於其間。先使一説自為一説,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説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説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三到譯文

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裏面的話都好像出自於我的嘴巴。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於我的心裏所想的,然後可以有所心得。至於那些對於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捨。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單獨列為一説,順着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麼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説相比較道理就已經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後尋求它的道理的穩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説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觀察動態的,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乾淨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説:“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説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説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説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僅加快閲讀速度,而且加深理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