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元宮遺址

鎖定
三元宮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夢溪鎮三元村,澧陽平原北部邊緣地帶,涔水北岸,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為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和屈家嶺文化的遺址。 [2-3] 
三元宮遺址東、北、西三面被一圈圓形水系環繞,水系全長約900米,寬30~40米,是一處保存完好的環壕遺址。1974年,發掘約296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達1~3米,清理灰坑、墓葬、房屋等重要遺蹟多處,並出土了陶碗、缽、杯、壺、缸和石斧、石錛等器物。三元宮遺址是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羣中一座大型環壕聚落遺址。遺址文化層堆積豐富,遺址四周環壕明確,為研究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與屈家嶺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區域類型、文化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也為探索早期人類原始社會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實物證據。 [2-3] 
2013年5月,三元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三元宮遺址
地理位置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夢溪鎮三元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359-1-359

三元宮遺址歷史沿革

三元宮遺址
三元宮遺址(2張)
1966年,興修水利時發現三元宮遺址。 [3] 
1967年,湖南省博物館曾進行小規模的試掘。 [3] 
1974年秋,湖南省博物館、常德地區文藝工作室、澧縣文化館協同進行發。共開方12個,探溝4條,發掘面積共計約296平米。發現灰溝12座,墓葬23座及大量文化遺物,在湖南省還是第一次發掘新石器時代的墓葬。 [2-3] 

三元宮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三元宮遺址位置圖 三元宮遺址位置圖
三元宮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城北16千米處,屬新石器時代大溪、屈家嶺文化時期遺存(距今約6300~4600年),遺址東、北、西三面被一圈圓形水系環繞,水系全長約900米,寬30~40米,是一處保存完好的環壕遺址,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三元宮遺址早、中期是大溪文化遺存,發現有紅燒土建築殘跡、灰坑和4座墓葬。晚期是屈家嶺文化遺存,主要有墓葬19座。人骨已朽,葬式不明。各墓均有隨葬品,一般在10件左右,最多23件,最少4件。 [2-3] 
地層堆積
文化層一般厚1.5~1.7米左右。
第1層:耕土層。厚約18~20釐米,為灰色黏土。
第2層:擾亂層。厚約10~15釐米,由淺灰色亞粘土,雜有小粒紅燒土。出土陶器以夾砂紅陶和褐陶為主,有特徵的器形為大口尊、缸、扁平大型鼎足,紋飾以籃紋和附加堆紋最多。
第3層:新石時代文化第1層。厚25-30釐米,為白色亞沙土,內含較多蠶豆大的褐色硬塊。出土陶器中,有代表性的器形為薄胎黑陶、灰陶碗,紅胎(灰胎)黑皮和泥質紅陶高領平底罐,扁平足鼎,缸,大口尊和陶環等。
第4層:新石器時代文化第2層。厚5~50釐米,為褐色黏土,土質板結,內含較多大塊紅燒土。此層文化遺物最豐富,有代表性的器形為豆,多種型式的器蓋,彩陶罐和白陶。此層下發現灰坑一座(H7),坑內填灰黑色土,質地疏鬆,坑深25~30釐米,出土器物與第4層基本相同。
第5層:新石器時代文化第3層。厚約20釐米,東南角被H7打破,為深黃色土,雜有紅燒土塊。出土陶器形制較單純,主要有泥質紅陶釜和碗。
第5層以下為黃色生土。根據T5的文化層堆和各層出器物的排比分析,三元官遺址文化存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3] 
遺蹟
建築遺蹟,在中期文化層中,普遍含有大塊紅燒土,紅燒土分佈成片。這些紅燒土塊上,留有竹竿、木棒和蘆葦的印痕。在紅燒土中,發現有稻草、穀殼腐朽後留下的空洞,這些應是建築遺蹟。在T9的東南角,六七平方米的範圍內,清理出六排柱洞共二十五個。洞直徑約20釐米,深90~100釐米,間距40~50釐米。洞內為純淨的灰色粘土,質地緊密而較硬。洞的底為楔形,接近中期文化層的底部,洞口開在晚期文化層中,推測這些柱洞是中期或晚期的房屋建築遺蹟。
灰坑,12座。屬於早期的有3座,中期的有7座,晚期的有2座。除H8外,其餘均為圓形或略呈圓形的鍋形坑,一般不深,坑內堆積無明顯層次。H8,位於T9中部,壓在中期文化層(T9)之下。坑口呈橢圓形,長徑2.2米,短徑1.3米,深1.1米。東、西、北三面坑壁較直,底部平坦。坑底東北角又向下斜伸成一洞,直徑0.6米、深約1米,洞內填較純淨的疏鬆粘土,出較少陶片。灰坑內堆積灰黑色土,出有成堆的陶片及大塊牛肩脾骨、肋骨、頭骨,豬牙牀,羊下顎骨,還有一節魚的脊骨。陶器較完整和能辨認出器形的有釜十二件,碗十件,器蓋三件,罐一件,缸一件。此灰坑疑曾作為住人的地穴,或作貯藏之用,東北角下伸的地洞,其作用是否為了保持坑內乾燥。 [3] 
墓葬
墓葬區位於遺址的西部,由於生產隊開挖一條水溝,有少數墓葬已被挖掉。在水溝的西岸開方兩個(T3、12)共18平方米。清理墓葬23座(M1~23)。未見墓坑和葬具的痕跡,由於人骨均已腐朽,葬式不詳。只有M16有下牙牀上的十三顆牙齒,上牙牀的牙齒散亂於下牙牀上面偏右。頭朝東,方向95度。隨葬器物列於死者兩側,器物之間的距離只有17~23釐米。隨葬有石斧、鏟、陶鼎、豆、盂、盆、壺、罐、瓶等二十三件。 [3] 

三元宮遺址文物遺存

中前期
三元宮遺址出土 三元宮遺址出土
三元宮遺址經燒土塊裏夾有稻稈、稻殼的痕跡。出土有豬、牛、羊等家畜骨骼。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中期泥質灰陶顯著增多,還出現了彩陶和白陶。該處有單耳杯、圈足碗等大溪文化的典型器物,而有些彩陶圖案和施於敞口陶碗腹壁上的複雜印紋,表現出一定的地域特色。 [2-3] 
晚期
中期彩陶片
中期彩陶片(3張)
三元宮遺址晚期是屈家嶺文化遺存,大部分是實用陶器,也有少量明器,以鼎、豆、壺為最普遍。小鼎上一般放置甑並加蓋。還隨葬有穿孔石鏟、斧、錛和陶紡輪等少量工具,包括製作精細的玉質小型斧、錛。陶器中泥質黑陶很多,內有相當數量的薄胎黑陶以及朱繪黑陶。除雙腹豆、盂形器、侈口圈足杯等屈家嶺文化的典型器物外,形制多樣的高直領圈足壺、侈口高領折肩尖底或小平底尊等,具有較強的特點。 [2-3] 

三元宮遺址研究價值

三元宮遺址是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羣中一座大型環壕聚落遺址。遺址文化層堆積豐富,遺址四周環壕明確,為研究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與屈家嶺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區域類型、文化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也為探索早期人類原始社會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實物證據。 [2-3] 

三元宮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三元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三元宮遺址旅遊信息

三元宮遺址地理位置

三元宮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夢溪鎮三元村。

三元宮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三元宮遺址,路程約21.2千米,用時約3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