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個自信

鎖定
“三個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012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 [1]  “三個自信”源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狀態的新要求。
中文名
三個自信
特    指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提出時間
2012年11月
地    點
北京

三個自信概念解釋

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三個自信理念意義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狀態的新要求。三個自信源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對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的發展進步、偉大成就,讓我們增強了這種自信。 [2] 
堅定“三個自信”,有利於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有利於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複雜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開闢發展前景。 [2] 

三個自信道路自信

三個自信來源

道路自信源自於道路開闢、道路創新和道路自覺,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捍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意義

道路問題關乎黨的命脈,關係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90多年來,我們黨勇敢承擔起民族解放、民族獨立和民族復興的艱鉅歷史任務,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新,不可逆轉地開啓了中華民族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同樣也將不可逆轉地書寫社會主義中國生機勃勃,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我們以高度的自覺性和強大的創新力,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五位一體的發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定不移地捍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理論自信

三個自信來源

理論自信源自於理論形成、理論創新和理論自覺,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現實需要。90多年來,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歷程中,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系統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需要我們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敏鋭的理論自覺,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意義

理論問題關乎黨的性質,關係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民安康。堅持理論創新和理論自覺,堅持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現實需要。90多年來,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歷程中,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系統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需要我們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敏鋭的理論自覺,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制度自信

三個自信來源

制度自信源自於制度確立、制度創新和制度自覺,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意義

十八大代表團討論三個自信 十八大代表團討論三個自信
制度問題關乎黨的方向,關係國家建設、民族團結和人民發展。90多年來,我們黨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社會制度,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確立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代表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開啓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繫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在制度確立和制度創新的基礎上,以高度的制度自覺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代表討論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成為來自理論界的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代表們認為,這是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氣所在,必將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偉大的理論來源於偉大的實踐
代表們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的成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偉大的理論源於偉大的實踐。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哲學博士王偉光代表説,“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出現了一系列的階段性特徵。科學發展觀恰恰就是在這個發展進程中破解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並做出新的科學回答,也就是説它是從實踐中提出來的,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改革開放30多年,是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新的30多年。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不斷地隨着實踐創新而推進理論創新的10年。科學發展觀正是適應實踐創新而形成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的最大優勢
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商志曉代表認為,強調堅定“三個自信”有堅實的基礎和充分的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取得了巨大成就,這讓我們堅信我們走的道路是正確的,認識是科學的,由此建立的制度是完備的、符合國情的。 [2] 
商志曉代表説,“以我們的政黨制度為例,我們實行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是我們的特點,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他總結道,其一,這種制度能充分發揚民主、實現民主並實現集中。我們黨強調服務人民的宗旨,在作出重大決策時廣泛發揚民主,與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協商,集中民智,形成科學和正確的政策。其二,我們的優勢表現在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我們的黨組織遍佈全國,有8200多萬名黨員,聯繫人民羣眾更有優勢,動員能力是其他政黨體制不能比擬的。比如應對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都展示出強大動員能力,具有舉全國之力、全黨之力、全民之力辦大事的高效率。其三,我們能夠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並持之以恆地為之努力。上世紀80年代,我們黨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四,我們黨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方面人才的作用。
自信源於實踐檢驗,自信源於不斷創新。代表們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