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位一體

(基督教教義)

鎖定
三位一體,基督教教義,謂上帝只有一個,但包括聖父、聖子耶穌基督和聖靈三個位格。三者雖位格有別,而本質絕無分別,同受欽崇,同享尊榮,同為永恆。三位一體把《聖經》中所記述的對上帝本性的認識的三個中心要素放在一起,即:神創造世界、神藉着耶穌基督救助人類、神藉着聖靈與基督徒和教會同在。三位一體的教義斷定這三個要素繫於同一位神。它不是説有一位神創造世界,另一位施行救贖,又有第三位與基督徒和教會同在,而是説同一位神在一貫的歷史過程中做這三件最重要的事情。《舊約·創世紀》中對三位一體有所涉及,《新約》為三位一體的教義提供了信仰根據,主要見於《約翰福音》《馬太福音》等部分,這一教義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爭論才逐漸形成的。
中文名
三位一體
外文名
trinity
宗    教
基督教
在基督教的教會成立初期,《聖經》所記載的歷史沒有記錄耶穌和使徒討論三位一體的問題。直至2、3世紀,有些古代教父開始用希臘哲學思想去論證上帝。自那時開始,上帝是三位一體的討論便越趨熾熱了。至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前,三位一體已發展為教內爭論。其後君士坦丁大帝召開了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會議通過《尼西亞信經》申明“聖子與聖父同質”,但對聖靈講的不多。會議還將亞流(或譯阿里烏)派判為異端。其後半個多世紀,神學家亞大納西努力捍衞並完善《尼西亞信經》。但大公會議以後,有關三位一體的爭論持續了數十年。曾經有段時期,亞流派的勢力反過來壓倒亞他那修派的勢力。兩方勢力仗賴羅馬皇帝的支持互相抗衡,直至公元381年。公元380年2月2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並在次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將《尼西亞信經》確立為“國家標準信仰”。至此,三位一體的教義隨之而被確立,反對勢力再次被壓制。到公元4世紀末,三位一體教義即已大致具備今日的形式。反對三位一體教義的人被審判為異端,有的被直接處死或者處以火刑。這一斗爭持續了多個世紀。直到中世紀,人們再用哲學和心理學去解釋教義,三位一體完全確立。
宗教改革運動前,反對三位一體的聲音被武力壓制,但反對聲仍零星出現,其中包括12世紀活躍於法國的清潔派。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後,亦有提倡與三一論相對的一位論的教派成立。波蘭兄弟會在波蘭興起,極力反對三位一體。一位論派隨即遭到來自天主教會的反對,也為馬丁·路德、加爾文、慈運理等宗教改革家所不容。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頒佈宗教容忍法令(Toleration Act),但禁止任何人發表反對三位一體的言論。很多人在天主教會、政府和新教勢力的排擠和壓迫下被迫流亡,被投入監獄或者被處以極刑。反對三一論的人士有牛頓、威廉·惠斯頓、伊曼紐·斯威登堡和塞爾維特等。其中西班牙神學家塞爾維特反對三一論,終被加爾文派日內瓦政府逮捕和處死。
18世紀至20世紀初,一位論派已在歐美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早期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曾大力反對三位一體,但已改變初衷。除此之外,19世紀80年代“聖經研究者”公開否定三位一體的神學體系,並在當時的美國和歐洲廣泛傳播。一位論派和三位一體論者亦互相沖突,個別基督教教派不支持三一論。反對三位一體的聲音還來自反基督教的人士、哲學家和其他宗教。基督教是由猶太教發展而來的,但猶太教堅信上帝只有一個位格,猶太教徒認為三位一體教義是變相的“多神崇拜”。而伊斯蘭教亦認為真主是獨一的,並非三位一體。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基督宗教主流教派堅持認為信仰“三位一體”的信條是正統基督宗教所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