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亞港

鎖定
三亞港(Sanya Port),是中國海南省三亞市港口,位於海南島南部,介於鹿回頭嶺與馬嶺之間,港外有東、西瑁洲為屏障,以國際客運為主、貨運為輔,是海南省東南部對外貿易和遊客往來的主要口岸。 [10]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亞港被日軍佔領,成為軍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三亞港成為民用漁港。1966年左右,對三亞港港口進行修整和擴建。1989年10月,三亞港經批准對外開放,為中國對外港口之一。 [2] 
截至2019年2月,三亞港有客運泊位15萬噸級郵輪泊位各1個,1個8萬噸級郵輪泊位;貨運泊位有2個5000噸級泊位,2個3000噸級泊位,1個1500噸級泊位,2個500噸級泊位。 [10] 
中文名
三亞港
外文名
Sanya Port
所屬地區
中國海南省三亞市
口岸代碼
CNSYA(GB/T 15514-2015)

三亞港建設歷程

三亞港是古代崖州的臨川港,南宋以前是臨川鎮的主要駐地,並開始形成港。 [5] 
清光緒年間,有鹽商來此經營鹽田,後逐漸興旺。 [5] 
歷史照片(2000年6月) 歷史照片(2000年6月)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亞港被日軍佔領,成為軍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三亞港成為民用漁港。 [2] 
1950年,碼頭由人民政府接管,並於當年恢復生產。 [5] 
1966年,三亞港進行第一次擴建,新建1500噸級泊位1個,並開發了三亞港第一條航道。 [4] 
1975年,三亞港再次擴建,新建2個5000噸級泊位和2個3000噸級泊位。 [4] 
1989年10月,三亞港經批准對外開放,為中國對外港口之一。 [2] 
20世紀90年代,在三亞西部建設了鳳凰機場紅塘嶺油碼頭和崖13-1終端碼頭,隨後陸續建成了三亞鳳凰島國際客運港、南山貨運港和港門中心漁港等港口。 [4] 
2005年12月,三亞市啓動客運、貨運和漁港三港分離工程。 [9] 
2015年11月,三亞港漁業遷入崖州中心漁港。 [8] 

三亞港區位環境

三亞港位置境域

三亞港位於海南島南部,介於鹿回頭嶺與馬嶺之間,港外有東、西瑁洲為屏障,西北距八所港約108海里。三亞港水域範圍南以鹿回頭角為起點,向西延伸至東經109°21'12",西北以18°11'18"N,109°2112"E為起點,向北延伸至岸線上,東以三亞橋為界,分為內、外港兩部分。另外,三亞港西方的紅塘嶺和崖州灣有兩個專業碼頭。 [1] 
內、外港以白排燈樁與小青洲(大洲)連線為界,以西水域為外港,以東水域為內港。外港水深大部為6米至30米,軟泥底,可錨泊萬噸級船舶。內港至三亞橋,呈喇叭形。白排與小青洲之間為三亞內港入口,珊瑚灘間寬約700米,水深5米至10.3米,是船舶進出內港的唯一口門。漁港區主要集中在水產碼頭及三亞大橋附近水域。 [1] 

三亞港氣候條件

  • 氣候狀態
三亞港年平均氣温為25.5℃。5、6月氣温最高,平均最高氣温為31.4℃,極端最高氣温為35.8℃;1月氣温最低,平均最低氣温為17.9℃,極端最低氣温為5.6℃;除降水影響能見度外,三亞港全年能見度良好;三亞港終年無霧。 [1] 
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冷空氣影響,年平均20次之多。其中11月至次年的2月最為頻繁,月平均3至4次。風力一般在3至4級。 [1] 
  • 降水雷暴
三亞港所處的三亞地區有旱季和雨季之分。5月至10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90%;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降水量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為1123.1毫米。年平均雷暴日為53天,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特別是8月至9月雷暴日佔總數的1/3以上。雷暴初日發生在2月,終日在11月。 [1] 
  • 風力情況
三亞港季風特點明顯,每年9月至次年4月多東至東北風,5至8月多東南至西南風。6級以上大風多由熱帶氣旋所引起,主要出現在6至10月。冬季冷空氣和夏季雷雨所引起的短時陣風,最大可達7至8級。 [1] 
三亞港受熱帶氣旋(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影響較多,每年3至4次,最多5次。熱帶氣旋主要出現在5至11月,以9月最多。熱帶氣旋在海南島登陸或在南部沿海經過時,三亞港會出現6級以上大風和暴雨,強颱風影響時,最大風速曾達40至50米/秒。 [1] 

三亞港水文特徵

  • 潮汐
三亞港屬不正規日潮港。月赤緯0°時,平均高、低潮間隙分別為10時40分和04時27分,平均高、低潮潮高分別為1.16米和0.65米。月赤緯最大時,北赤緯平均高高潮、低低潮間隙分別為22時08分和06時08分,南赤緯平均高高潮、低低潮間隙分別為09時43分和18時32分;平均高高潮、低低潮潮高分別為1.64米和0.27米;平均海面0.90米。日潮不等現象顯著,迴歸潮時最大潮差1.7米,最大風暴潮增水1至2米。 [1] 
  • 潮流
港口風光(2016年)
港口風光(2016年)(3張)
三亞礁西及南側附近潮流漲落基本同向,流速0.3至0.5千牛;北水道北緯18°16'以北漲潮為北西北流,流速0.7千牛,落潮為西南流,流速0.5千牛,以南潮流漲落基本同向,為東偏南至東南流,流速0.3至0.5千牛;中水道漲潮為東流,流速0.5千牛,落潮為南西南流,流速0.3千牛。 [1] 
紅塘嶺碼頭海域的海流以往復流為主,漲落潮流的主要走向為西一東向,除局部地區外基本上與岸線平行。潮流流速較小,落潮流速大於漲潮流速。最大落潮流速約0.7千牛左右。 [1] 
  • 海浪
三亞港一般港內較平靜,西南風時,外海浪高2米以上,港內浪高1米以下。熱帶氣旋影響時,深水區浪較大。新填人工島後,尚無港區新測水文資料。紅塘嶺碼頭海域的海浪以風浪為主,而且波浪的方向一般隨風而變化,海區常浪向為東北向,強浪向為西南向。 [1] 

三亞港地質地貌

三亞港周圍羣山環抱,有南邊嶺、大會嶺、石嶺、金雞嶺等高山,能避諸向風。 [1] 

三亞港硬件設施

  • 航道錨地
三亞港引航檢疫錨地位於鹿回頭角的西方,以18°11'N,109°26'E為圓心,半徑1000米的水域範圍內,水深27至30米,軟泥底,錨抓力較好。作業、防颱錯地位於三亞港外港東瑁洲與西瑁洲連線以北水域內,共有9個錯位,水深6至20米,可泊萬噸級船舶。 [1] 
小船避風錨地位於三亞河口至三亞河大橋水域,水深2至6.5米,供木帆船錨泊,能避諸向風。紅塘錨地位於紅塘嶺東南方岸邊,在以18°16'23"N,109°15'52"E為圓心、1海里為半徑的圓形水域範圍內,水深12至20米,泥沙底。南山錨地位於崖州灣東側,在以18°18'23"N,109°06'50"E為圓心、1海里為半徑的圓形水域範圍內,水深8至18米,沙泥底。 [1] 
  • 設備設施
碼頭
三亞港有碼頭8座,最大靠泊能力為4萬噸級船舶。其中屬客運公司碼頭1座,為4萬噸級泊位,港務集團公司碼頭1座7個泊位,其他為各企業單位所屬碼頭。另有南山基地碼頭和紅塘嶺碼頭。 [1] 
系船浮筒
三亞港在白排東側設有供油船系船浮簡2具,水深5.2米,繫泊能力為500噸,供裝卸油駁船使用。 [1] 
裝卸設備
三亞港務公司有裝卸機械37台,其中固定式起重機13台,叉車15台,單斗車4台,牽引車5台。三亞港岸吊以門座起重機為主,起重能力為10噸,後方以輪胎吊機為主,最大起重能力36噸,集裝箱用60噸浮吊裝卸。 [1] 
倉庫堆場
三亞港有倉庫14座,總面積15000平方米,總容量為14000噸。其中屬於港務部門的倉庫有12座(含危險品倉庫1座326平方米),面積13263平方米,容量11879噸,其餘為榆亞鹽場倉庫。港務部門還建有水泥地面堆場12個,總面積52119立方米,總容量為51744噸。 [1] 
修造設備
原自治州造船廠能造100噸木船。南海鄉船廠有100噸船排1座。 [1] 
港務船舶
三亞港有拖船3艘,駁船8艘,交通船、供水船、供油船各1艘,海事局有海事船1艘,漁政漁監站有漁政船1艘。 [1] 
鐵路設備
三亞港有鐵路專用線長2193米,裝卸線長550米,直通倉庫堆場。 [1] 

三亞港運營情況

三亞港航班航線

截至2019年2月,三亞港與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10] 

三亞港客貨流量

年份
貨物(萬噸)
集裝箱(TEU)
客運
合計
其中:外貿
1992年
39.1
8.2
927
——
1993年
64.5
7.4
1175
——
1994年
79.0
11.7
604
——
1995年
42.2
9.4
318
——
1996年
31.3
4.4
709
——
1997年
29.6
5.6
264
——
1998年
33.3
3.6
——
——
1999年
27.3
2.4
88
——
2015年
327
——
——
——
參考資料: [5]  [7] 

三亞港交通配套

三亞港有三條公路幹線與省府海口市相連,其中東、西線為高速公路;鐵路線經鶯歌海鹽場,八所港直達石碌鐵礦;三亞風凰國際機場於1994年正式通航。 [6] 

三亞港價值意義

三亞港是海南省的地方重要港口、地區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南省發展旅遊事業的重要窗口,是建設國際旅遊島、加快三亞市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依託,是南海資源開發和三沙市發展建設的重要保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