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九政變

鎖定
三九政變,又稱明號作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帝國主義為獨霸印度支那而發動的反法政變。結果日本取代法國,對印度支那實行殖民統治。
中文名
三九政變
發生地點
法屬印度支那
參戰方
日本帝國維希法國
指揮官
讓·德古
兵    力
日本 約65,000人
法國 約16,500歐洲人
結    果
日軍獲勝
傷亡損失
法國 死亡2,129人(包括軍人和平民)
發生時間
1945年3月9日

目錄

三九政變事件背景

1940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後,仍保留法國的統治。
1944年法國維希政府倒台,原已投降日本的印度支那法國統治者準備倒戈反日。1945年(保大二十年)初,日本在菲律賓戰況極為不利,擔心法國殖民當局會協助美、中進入印支,且發現有法國官員向盟軍提供情報,遂策劃政變剷除法國勢力。據法國政要戴高樂憶述,他先前就預見日方會突襲,並“希望在印度支那打起來”,因為這有助法國日後討價還價。 [1] 

三九政變過程

1945年3月9日下午7時整,日本大使松本向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讓·德古遞交一份最後通牒,要求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海、陸、空軍和武裝警察接受日軍的指揮;各條鐵路和海上內河運輸線以及國內外交通線,必須置於日軍的直接管理之下。日本限令印度支那總督在兩小時內答覆。讓·德古在與高級文武官員研究後,請求日方放寬期限,以便與駐在河內的法軍總司令部磋商通牒中提出的條件。日方認為德古的答覆實際上是駁回最後通牒的信號,於當晚9時20分下令進攻西貢各大機關及總督府,德古及法國高級官員被捕,各大機關被佔領。法國軍隊除了在河內、河陽、諒山等地有一些微弱的抵抗外,至3月10日下午,大多數法軍均成了日軍的俘虜。法國在西貢的總督府也成了日本監禁法軍高官的集中營。然而,在越南西北部及老撾北部的一部分法軍逃過了日軍的進攻,這些法國殘軍在日軍追擊之下,沿中國西南邊境奔逃,其中大部分進入中國雲南境內,在諒山的一部分法軍敗入廣西十萬大山 [2] 

三九政變結果

在政變中,8萬多法軍被瓦解(不包括法國外籍軍團和越籍紅帶兵),法籍官兵被擊斃1662人,靠近中越邊界的法軍逃往中國,成千的法國人被囚禁在各地的監牢裏,大部分法國人被日本收留在政府機關中任職。
3月11日,日本扶植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皇帝(1926——1945年在位)上台,成立“越南帝國”。4月17日,由陳重金(即陳仲金)任總理,實由日軍操縱。日本取代法國,對印度支那實行殖民統治。
但日本人未能建立完整的統治機構,使越南共產黨可乘機發展勢力,日本學者白石昌也指出:“排除了法國殖民地支配者及其軍隊之後,獨立同盟的活動比以前更加自由,勢力顯著伸展。”同年5月,越共組成越南解放軍,由武元甲等擔任司令部工作。越盟擁有武裝後,在北部地區積極活動,據日本二戰軍人服部卓四郎記述這使日軍第38軍對美軍作戰時“備受牽制”。8月,日本宣佈投降,越南獨立同盟會發表呼籲國民趁著日軍瓦解之際,發動總起義將之推翻,是為“八月革命”。9月2日,越共宣佈越南民主共和國獨立建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