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丈,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zhàng,會意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 [2]  。本義為度量單位,十為一丈;引申義有對長輩的尊稱、丈夫的略語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zhàng
部    首
字    碼
U+4E08
五    筆
dyi
倉    頡
jk
鄭    碼
aos
筆    順
134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1] 
平水韻
二十二養 上聲 [4] 
注    音
ㄓㄤˋ
總筆畫
3
四角號碼
50000

字源演變

資源演變 資源演變
丈,會意字。“丈”是秦漢出土文獻普遍使用的一個常用字,基本意義是度量單位。《説文》所説的“十尺也,從又持十”當屬可信。戰國秦簡中,“丈”的寫法有時訛變得很像“支”字。魏晉以後,連筆簡化,以與“支”字相區別,其字形與現代漢語的楷體“丈”字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àng
量詞
長度單位,十尺為一丈。
unit of length
左傳·哀公元年》:“裏而栽,廣丈,高倍。”
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閒;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閒。”韋昭注:“五尺為墨,倍墨為丈。”
孫光憲《竹枝》詞之二:“亂繩千結絆人深,越羅萬丈表長尋。”
丈尺;丈六、丈二
名詞
對長輩的尊稱。
elder person
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詩:“我丈時英特,宗枝神堯後。”
宋吳坰《五總志》:“端顏春秋高,故以丈事之。”
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一:“家大人與嚴丈鐵橋,共造《説文長編》。”
丈人行;丈母;老丈;岳丈
丈夫的略語。常用於稱姑、姨、姐、妹之夫,如姑丈、妹丈等。
husband
太平廣記》卷三八六引《冥祥記·謝弘敞妻》:“被二三十人拘至地獄。未見官府,即聞喚。雖不識面,似是姑夫沈吉光語音。許問雲,語聲似是沈丈,何因無頭?南人呼姑、姨夫皆為某姓丈也。”
張天翼《歡迎會》:“他昨晚在他妹丈家裏打了一晚牌,覺老是睡不夠。”
丈夫兒;丈夫子;丈夫漢;姐丈
動詞
扶、倚,後作“杖”。
support with the hand
《六書正偽》:“丈,借為扶行之丈。老人持丈,故謂之丈人。別用杖通。”

測量土地。
measure land
海瑞《擬丈田則例》:“公正人總管丈事……弓手用三人,繩丈、篾丈、竹竿丈、弓丈,但每日查其步數,免其有長短之差而已。”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六:“人們不怕冷,還是跟着看丈地……老田頭説:‘丈地是大事,一點不能錯。’”
丈田分地
參考資料: [3]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丈,十尺也。從又持十。直兩切 [3] 

説文解字注

丈,十尺也。從又持十。
夫部曰。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從又持十。直㒳切。十部。 [3] 

康熙字典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曆志》: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又《哀元年》:廣丈高倍。注:壘厚一丈高二萬。
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注:函,容也。
又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又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範十二丈。
又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注:百丈,牽船篾也。《説文》:從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 [6] 
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杜甫詩:百丈牽來上瀨船。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注:百丈,牽船筏也。謹照原注筏改篾。 [3]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濁
直兩切
ȡʰjɑŋ
集韻

全濁
雉兩切
ȡiɑŋ
韻略






除兩切

增韻






直兩切

中原

去聲
江陽



全清

tʂiaŋ
中州

去聲
江陽





池上切

洪武



全濁
呈兩切
dʒ‘iaŋ
參考資料: [7]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aŋ
先秦
王力系統
d
ǐ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a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rjangx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a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a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ɑ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ɑ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a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ɑŋ
參考資料: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