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閩

鎖定
七閩 [1]  ,指遠古時期生活在福建及毗鄰地區的七個閩越部落,後因稱福建為閩。七閩的分佈地域甚廣,包括今天的福建全部、廣東東部潮梅一帶、浙江舊温、台、處三府屬等地,今福建省、浙江省東部寧海縣及以南一帶,包括温州地區、台州地區、麗水地區、衢州部分地區、廣東東部潮州汕頭、梅州、江西東部一帶。 [2] 
中文名
七閩
古    指
閩越部落
今    指
福建
類    別
古代地名
福建古稱“七閩”,這不是行政區劃的定數,而是出自上古周代朝廷在閩“所服國數也”。即當時閩人所立七個方國(部族)全數臣服周王朝,福建地區歸入周朝版圖。當時閩族人分佈的範圍包括閩中地區及周邊的浙南、粵東和贛東南部分地區。所以乾隆時福建官員為重建的“忠惠阮公祠”題匾又稱阮彌之為“閩甌師表”,蓋因閩北、浙南在漢初為東甌國地,後為閩越王郢所吞併。閩甌之稱體現了人們對前古時代閩中地域範圍的歷史記憶。“昌國初為蠻地,俗不知學,彌之教之稼穡,興學校。”這表明晉宋之時,甌閩地區受中原王朝管轄,尚缺少文明教化。正因為如此,阮彌之主政昌國郡,其教化治績更顯難能可貴,他應是閩中文教之始祖。 [3] 
古籍《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這裏的“七閩”,是福建見於史籍之始,也是福建簡稱“閩”的出處。東漢鄭玄注: “閩,蠻之別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國數也。”唐賈公彥疏:“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
二、“七閩”曾被用來泛指福建一帶地區。如,北宋年間,福州人蔡伯唏四歲能詩,舉神童,宋真宗趙恆贈其《賜蔡伯唏》詩大加讚揚,首句雲“七閩山水多靈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地靈人傑,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大文豪蘇東坡在《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一詩中説:“空使吳兒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閩路。”另外蘇東坡還在《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一文中説,江西贛州的地理位置是“東望七閩,南望五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