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緯

鎖定
《七緯》是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漢代方士化的儒生,書籍語言為普通話。
中文名
七緯
別    名
七經緯
作    者
漢代方士化的儒生
語    言
普通話
出版社
中華書局

七緯創作著作

書名。漢代方士化的儒生依據今文經學附麗經義製作的《尚書緯》、《詩緯》、《易緯》、《禮緯》、《春秋緯》、《樂緯》、《孝經緯》的統稱,也稱“七經緯”。

七緯作品集

書名。[清]趙在翰輯,三十八卷,為七經緯的輯佚之作。卷端依次有阮元序、葉紹本序和張師誠序。正文三十七卷,首列《易緯八種》八卷。其後按照《書緯》、《詩緯》、《禮緯》、《樂緯》、《春秋緯》、《孝經緯》的順序輯錄各緯逸文,篇目以《後漢書·樊英傳》李賢注所列緯書題目為準,纂成二十九卷。其中除《易緯》外,六種緯書末皆附本緯佚文一篇,名之為《七緯附錄》。卷三十八為《七緯敍錄》和《敍目》,末附李大瑛、楊應階跋語各一節。有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福州小積石山房刻本,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出版緯書輯佚書彙編《緯書集成》,即據此本重印。

七緯著作的統稱

“緯”是相對於“經”而言的,如織布之豎經橫緯,“七緯”就是“七經”之“緯”。
春秋以前,《詩》、《書》、《禮》、《樂》、《易》、《春秋》本屬“舊法世傳之史”,凡有教養的貴族子弟,都要學習《詩》、《書》、《禮》、《樂》。儒家學派的孔子教授弟子,傳習“六藝”,其中使用的主要教材也是《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後來成為儒家門人世代傳習的主要內容。
六藝初不稱“經”,“經”名是因傳記的興起而得名。經是儒家後學對六藝的尊稱,有傳記而後有“經”名。孔子教學口義,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其中一部分由七十子後學集結為《論語》,另一部分《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口義,師弟相傳,儒家後學再加以引申發揮,就形成了眾多的六藝傳記。
到了漢代,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儒學定於一尊,《詩》、《書》、《禮》《易》、《春秋》成為官方的法定經典,取得了意識形態上的統治地位。在漢代,五經、六藝具有崇高的權威性,但經書畢竟是古代的東西,即使在某些方面具有指導意義,也總難和當時的政治與現實需要緊密結合。
秦漢以來出現了一批方士化的儒生,把陰陽術數帶進了儒學。為了使經學與當時的政治現實結合,方士化的儒生開始神化孔子和經學,把孔子説成是一位能通過去、知未來的“神聖”,把六經變成神學經典,於是就產生了“孔子為漢製法”的神學預言。在儒學宗教化的氣氛下,方士化的儒生開始大量炮製讖緯,讖緯神學由此形成。
“讖”是神的預言,“緯”是與“經”相配的。讖緯的出現,既依附於孔子和儒家經典,又可以藉助於宗教神權的力量來指導現實和預示未來的吉凶禍福。這樣既便於同漢代的現實和政治結合,並以神權的力量增加了經學的權威性,從而鞏固了經學的統治地位,這就是讖緯附經,亦以輔經的妙用。讖緯在後漢時代,號為“內學”,尊為“秘經”,盛極一時。讖緯不僅與經平起平坐,幾乎有取代經學的趨勢。
漢代只有“五經”,而因為“樂”是孔子傳習的“六藝”之一,也具有“經”的地位,所以為之製作的緯書就直接稱為《樂緯》;《孝經》和《論語》本來屬於傳記,但漢代重視“孝”,非常認可《孝經》裏説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的話,認為孝可以感天動地,故予大力推崇,甚至帝王名號裏也加個“孝”,如“孝文”、“孝武”。在緯書中,常把《孝經》與《春秋》並舉,如《孝經緯鈎命決》裏説:“孔子在庶,德無所施,功無所就,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以《春秋》屬商,《孝經》屬參。”又説:“孔子云:‘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經》。’”可見在漢代人心目中,《孝經》是是孔子所著,和作為經的《春秋》地位相同;《論語》則是記孔子記其門人言行之書,故也受到追捧和重視,也都為之製作了緯書。但是“緯”是相對於“經”而言的,既然不是經,就不能稱為緯,所以起初稱《孝經讖》和《論語讖》。而實際情況是,自東漢以降,讖與緯實無分別,所以《春秋緯》、《詩緯》也可以稱為《春秋讖》、《詩讖》,《孝經讖》、《論語讖》也可以稱為《孝經緯》、《論語緯》。由於漢代對《孝經》的重視,它具有與“經”的同等的地位,所以後人把《書緯》、《易緯》、《詩緯》、《禮緯》、《春秋緯》、《樂緯》、《孝經緯》統稱為“七經緯”或“七緯”,裏面不包含《論語讖》。就現在所知,《論語讖》只有八篇,而《孝經緯》或《孝經讖》卻有幾十種,可見漢代尊崇《孝經》遠遠超過《論語》。
漢代人認為緯書都是解説經義的,所以“緯”也被稱為“説”, 《困學紀聞》八言:“鄭康成注二《禮》,引《易説》、《書説》、《樂説》、《春秋説》、《禮説》、《孝經説》,皆緯候也。”
自魏晉以降,歷代禁燬圖讖,“七緯”除《易緯》八種之外皆佚,自元末以迄於清代,有眾多學者作了輯佚。日本學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在綜合前人輯佚成果的基礎上,修訂增補校勘,著成《緯書集成》一書,是到目前為止最為詳備的讖緯之書輯本。
七緯篇目
漢光武帝劉秀於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佈圖讖於天下”,當時被公佈的圖讖之書一共有八十一篇,其中七經緯有三十六篇。唐代李賢《後漢書·樊英傳》注中羅列了其中三十五篇的題目如下:
“七緯者,《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也;《書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也;《詩緯》:《推度災》,《氾歷樞》,《含神霧》也;《禮緯》:《含文嘉》,《稽命徵》,《鬥威儀》也;《樂緯》:《動聲儀》,《稽耀嘉》,《葉圖徵》也;《孝經緯》:《援神契》,《鈎命決》也;《春秋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鈎》,《運鬥樞》,《感精符》,《合誠圖》,《考異郵》,《保乾圖》,《漢含孳》,《佐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説題辭》也。”
其中少了一篇,一般認為少了《春秋緯》中的《命歷序》一種。
但是,後來諸書引用的七經緯篇目遠遠不止三十六篇,諸書引用時,為了避諱“讖緯”的名目,故多將“緯”字省略,如《易稽覽圖》、《尚書璇璣鈐》、《詩推度災》等等。這裏將古籍所引七經緯篇目列於下:
(一)易緯
《易緯乾鑿度》
《易緯乾坤鑿度》
《易緯稽覽圖》
《易緯辨終備》
《易緯通卦驗》
《易緯是類謀》
《易緯坤靈圖》
《易天人應》
《易通統圖》
《易運期讖》
《易萌氣樞》
《易太初篇》
《易河圖數》
《易九厄讖》
《易內戒》
《易狀圖》
《易神靈圖》
《易統通卦驗玄圖》
(二)尚書緯
《尚書璇璣鈐》
《尚書考靈曜》
《尚書刑德放》
《尚書帝命驗》
《尚書運期授》
《尚書帝驗期》
《尚書洪範記》
《尚書赤雀命》
(三)詩緯
《詩推度災》
《詩氾歷樞》
《詩含神霧》
《詩緯圖》
(四)禮緯
《禮含文嘉》
《禮稽命徵》
《禮斗威儀》
《禮瑞應圖》
(五)樂緯
《樂動聲儀》
《樂稽耀嘉》
《樂葉圖徵》
《樂五鳥圖》
(六)春秋緯
《春秋演孔圖》
《春秋元命包》
《春秋文耀鈎》
《春秋運鬥樞》
《春秋感精符》
《春秋合誠圖》
《春秋考異郵》
《春秋保乾圖》
《春秋漢含孳》
《春秋佐助期》
《春秋握誠圖》
《春秋潛潭巴》
《春秋説題辭》
《春秋內事》
《春秋錄圖》
《春秋錄運法》
《春秋孔錄法》
《春秋璇璣樞》
《春秋玉版》
《春秋瑞應傳》
《春秋考曜文》
《春秋包命》
《五帝鈎命決圖》
《春秋秘事》
《春秋災異》
《春秋少陽篇》
(七)孝經緯
《孝經援神契》
《孝經鈎命決》
《孝經內事》
《孝經內事圖》
《孝經元命包》
《孝經古秘援神》
《孝經古秘圖》
《孝經左右握》
《孝經左右契》
《孝經左右契圖》
《孝經中契》
《孝經內記》
《孝經內記圖》
《孝經內記星圖》
《孝經內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
《孝經口授圖》
《孝經分野圖》
《孝經雌雄圖》
《孝經異本雌雄圖》
《孝經河圖》
《孝經中黃讖》
《孝經章句》
《孝經威嬉拒》
《孝經元辰》
《孝經應瑞圖》
《皇靈孝經》
《孝經錯緯》
《孝經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