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律·到韶山

鎖定
《七律·到韶山》是毛澤東的詩作。此詩記述了作者回到闊別三十二年的故鄉時的真實感受,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高遠的思想境界。首聯深沉地抒寫了作者對故鄉神馳夢繞的思念以及對故鄉人民受壓迫的歲月的詛咒之情,頷聯概括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武裝與國民黨軍隊艱苦卓絕的鬥爭,頸聯讚賞了神州大地各族人民的英勇鬥爭以及為國捐軀的烈士,尾聯描繪了農業生產的豐收景象、田野農民勞動歸來的喜悦。全詩妙筆天成,雄渾豪邁,反映了作者樂觀的性格和宏大磅礴的胸襟氣魄。
作品名稱
七律·到韶山
出    處
毛澤東詩詞
作    者
毛澤東
創作年代
現代
創作時間
1959年6月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字    數
56

七律·到韶山作品原文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週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1] 

七律·到韶山註釋譯文

七律·到韶山詞句註釋

⑴別夢:指離別的夢境。依稀:彷彿,模糊。咒:詛咒、痛恨,這裏只是恨的意思。逝川:一去不回的流水,喻指消逝的年代。
⑵故園:故鄉,指韶山。
⑶紅旗:革命的旗幟,象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農奴:本指封建時代隸屬於農奴主、沒有人身自由的農業勞動者,此處借指舊中國受奴役的貧苦農民。戟:古代的一種刺殺武器,這裏指梭鏢。
⑷黑手:指封建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及其代表國民黨右派等黑暗勢力的魔掌,喻反動派。高懸:高高舉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裝,即蔣介石反動武裝。
⑸“為有”句:因為有先烈的流血犧牲,更激發起革命者鬥爭的壯志。多,增多,引申為激發。
⑹“敢教”句:意為敢於使日月更新,改造新天地。教,令,使。
⑺喜看:高興地看到。菽:豆類的總稱。千重浪:一層層波浪,喻指隨風起伏的大片莊稼。
⑻“遍地”句:意為到處有勞動英雄在黃昏時的煙霧裏下工回家。英雄,此指新中國的農民。下夕煙,從黃昏時的炊煙和暮靄中歸來。 [1] 

七律·到韶山白話譯文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達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經有三十二週年了。
離別之後,你時常朦朦朧朧出現在我夢裏,我還在罵那過去發生在故鄉的一些不平事,想起三十二年來的崢嶸歲月,我不能不浮想聯翩。
在這裏,曾有紅旗捲起農奴的鐵戟,把那手持鞭子的地主惡霸打翻。
因為有胸懷壯志的人們的奮鬥犧牲,才敢於讓那自古以來的舊日子有所改變,從而換上一個嶄新的藍天。
我如今又回到你的懷抱,看到那千層浪的稻子豆苗真是歡喜不已,又見到處是奮鬥在農業戰線的英雄收工歸來,在夕陽西照的暮靄裏,山衝的農舍間,飄起縷縷炊煙。 [2] 

七律·到韶山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1959年6月毛澤東回韶山時。韶山,一名韶山沖,在湖南湘潭西北90裏,是毛澤東的故鄉。1925年1月,毛澤東從上海回到故鄉韶山,建立中國共產黨韶山支部,後又組織人民協會。1927年1月間,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又一度回到韶山。這次回到故鄉,忙了三天三夜,向羣眾作了講演,組織了幾次農民運動工作座談會,聽取了黨支部的彙報。他特別指出要建立農民革命武裝,隨時準備粉碎反革命破壞農民運動的陰謀。這之後,韶山一帶的農民運動更加深入發展了。三個月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接着湖南反動軍閥也於5月11日在長沙突然襲擊總工會、農民協會等革命組織,逮捕屠殺革命黨人,這就是血腥的“馬日事變”。這個事變激起了廣大工農羣眾的憤怒,各地立即組成革命武裝。當時韶山也成立了農民自衞軍湘寧邊區司令部,集中一千多人的隊伍,三百多支槍,準備配合友軍奪取長沙。由於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這個革命計劃沒有成功。農民武裝力量反而被反動派各個擊破。後來反對派的軍隊分三路進攻韶山,農民自衞軍英勇抵抗,終因眾寡懸殊,失敗了。接着是反動派的殘酷鎮壓,許多農民都壯烈犧牲了。此後到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才得以返回闊別已久的故鄉。自1927年離開家鄉,已整整32年了。第二天大清早,他來到父母親的墓地前,將一束松枝恭敬地放在墳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虔誠地説了一句:“前人辛苦,後人享福。”下山後,他走進老鄉家,親切詢問他們的生活和故人的情況。當晚,在韶山賓館裏,毛澤東寫下了《七律·到韶山》。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印發了這首詩。1963年12月,這首詩收入《毛主席詩詞》公開發表。 [3-4] 

七律·到韶山作品鑑賞

七律·到韶山整體賞析

《七律·到韶山》詩中前記雖短短兩句,二十八個字,卻對故鄉無限深情,以歷史的高度用如椽的大筆,為三十二年間韶山天翻地覆的鉅變,掀開了史詩的序幕。誠如後來作者自釋:“通首寫三十二年的歷史。”(毛澤東1959年9月13日晨致胡喬木信)
首聯的“別夢依稀”深沉地抒寫了詩人多少年來對故鄉神馳夢繞的懷念,“咒逝川”描繪作者對反動當局長期剝削、壓迫故鄉人民的歲月的詛咒之情,思緒錯綜複雜,細微深刻。舊社會的韶山異常窮困,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山林為地主豪紳霸佔,百分之六十的農户靠乞討度日,當地民謠稱:“韶山沖來衝連衝,十户人家九家窮,有女莫嫁韶山沖,紅薯柴棍度一生。”作者回憶故鄉“長夜難明”的昔日,不能不充滿憤懣、激動之情。
頷聯的“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不但詩化、形象地概括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武裝與國民黨軍隊艱苦卓絕的鬥爭,也象徵了全國軍民與蔣介石集團的鬥爭。“紅旗”與“黑手”的鬥爭,是“紅”與“黑”的搏鬥,色調鮮明、形象生動;“農奴戟”與“霸主鞭”,則是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縮影。“戟”雖是古代槍頭呈“井”字形利刃的長兵器之一,這裏則是指武器處於劣勢,卻英勇反抗的民眾武裝所使用的梭鏢。“紅旗”與“黑手”一正一反,相映成趣,截然對立。“農奴戟”與“霸主鞭”,是兩個絕對矛盾的對立物,並存是暫時的,最終是一興一廢,誰戰勝誰的問題。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因此,“農奴戟”與“霸主鞭”的鬥爭,就不限於韶山地區的鬥爭,而是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軍民武裝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長期鬥爭。經過無數次的較量,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直到勝利,卻是“農奴戟”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頸聯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是對韶山、湖南,乃至神州大地各族人民英勇鬥爭為國捐軀烈士的歌頌。自蔣介石於1927年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5日,廣州方面與之呼應;5月21日,長沙反動軍閥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到7月15日,以汪精衞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召開“分共會議”。國民黨當局揚言“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他們在全國各地舉起屠刀,向共產黨人、仁人志士和勞動羣眾開始血腥的鎮壓。“馬日事變”當夜,長沙就有百餘名共產黨人被殺,二十多天內,長沙及附近各縣就有一萬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被殺。僅韶山地區人民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就有一百四十四位烈士,當然也包括作者的六位親人(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建、毛岸英、毛楚雄)與韶山第一屆黨支部的五位黨員(毛福軒、龐叔侃、李耿侯、毛新枚、鍾志申)諸同志。詩中的“敢”字,用得遒勁、有力、貼切,它雄渾剛健地體現了共產黨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無產階級也只有不怕犧牲的壯志豪情,敢於和反動統治階級展開殊死的鬥爭,才能使韶山乃至整個神州大地的“日月換新天”。這也是對全國革命烈士的禮讚,是富有革命哲理的詩化警句。
尾聯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描繪了以稻菽為代表的農業生產金浪滾滾的豐收景象、田野農民在暮靄中勞動歸來的喜悦,真是詩中有畫,呈現出一幅當代農村新生活的風俗畫。
全詩首聯以“咒”字開篇,到尾聯的“喜”字結句,妙筆天成,不只是寫韶山,也是新中國山河大地鉅變的壯麗畫卷,與作者其他詩詞中的“換了人間”“舊貌變新顏”有異曲同工之妙。 [1] 

七律·到韶山名家評價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研究員龍劍宇《毛澤東詩歌風景線》: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從時間上説,花費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差不多半個世紀,空間上,則是由南到北,由東到西,艱苦轉戰,其中二萬五千里長徵、十四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更是名垂青史。有犧牲,才有“日月換新天”,這是科學的辯證法,也是一部毛澤東的奮鬥歷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這二者之間,以一個“敢”字為線索才能串起來。敢,就是敢想敢幹,敢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 [2]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議論的內容寫得形象逼真,既有感染力又有説服力。頷聯兩句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的農民武裝鬥爭與反動派地主武裝鎮壓、屠殺革命羣眾寫得形象生動。頸聯兩句也屬議論內容但選用形象思維的詞語來表達,凸顯革命者視死如歸和革命到底的浩然正氣,這種雄渾豪邁的詩句,反映了詩人樂觀的性格和宏大磅礴的胸襟氣魄。 [5]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曾珺《毛澤東的詩賦人生》:《七律·到韶山》是毛澤東詩作中唯一一首正面寫到韶山的作品。首聯即表達出十分凝重的感情。離開家鄉三十二年了,但如夢的往事仍在腦海浮現。無論是採納了誰人的提議,這個“咒”字用的都非常巧妙,表現出對舊社會的無比憤恨之情。頷聯緊承首聯之意,寫出故鄉激勵而尖鋭的階級鬥爭。一正一反,對仗工整。頸聯為“詩眼”,直接點題。尾聯轉到現實上來,謳歌家鄉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征途上不斷奮進的精神。 [4] 

七律·到韶山作者簡介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工詩詞。著有《毛澤東詩詞》《毛澤東文集》等。 [6] 
參考資料
  • 1.    吳正裕.毛澤東詩詞全編鑑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216-222
  • 2.    龍劍宇.毛澤東詩歌風景線.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287-294
  • 3.    李曉琳 唐名剛.毛澤東詩詞鑑賞.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215-217
  • 4.    曾 珺.毛澤東的詩賦人生.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21:204-205
  • 5.    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20:24-26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759-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