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寶寺

(上海市閔行區寺廟)

鎖定
七寶鎮是離市中心最近的千年古鎮之一,説起七寶古鎮,人們總愛説是因為此地的七件寶物而得名,其實七寶鎮是因七寶教寺而得名的,如今七寶教寺又重現於七寶古鎮,為千年古鎮增添了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七寶教寺始建於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原名陸寶院,又名福壽庵.原址位於松江境內陸寶山下。
中文名
七寶寺
別    名
七寶教寺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
地理位置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新鎮路1205號 [1]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21:00

七寶寺地理環境

七寶寺又名“七寶教寺”,位於上海閔行區七寶鎮,是通往青浦、松江的必經之地。後來的七寶寺乃移址
七寶寺 七寶寺

七寶寺歷史文化

重建於2000年,漢唐建築風格,樸素大方,莊嚴肅穆,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經堂、法堂、藏經樓、寶塔及花園。寺臨蒲匯塘河與橫瀝涇河交匯處,別有景緻。有趣的是,上海新建寺院的佛殿均相當寬敞開闊,總會留出足夠的空間供善信在殿中唸佛,隨見三三兩兩、四處落座,更顯佛法的慈悲與圓融(這在北京是不能想象的)。引人注目的是花園中的石刻經幢和廣場中的佛塔,皆精美非凡,歷史上,寺院皆依塔而造,塔代表了佛的功德報身,而經幢應為佛的法身,因此,上海新建寺院對於塔與經幢的重視是相當令人讚歎的。
七寶寺始建確切年代已不可考,據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所撰《重修七寶寺大雄寶殿碑記》中説“溯其創始之代邈不可稽矣”,只知其從吳淞江遷徙至本地。有一種説法是:西晉松江著名的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人稱“雲間二陸”,後來被晉成都王司馬穎殺害,陸氏後裔修建了祭祀他們的香火祠,名為“陸寶祠”,後更名為“陸寶庵”。五代時吳越王錢鏐曾駐蹕其中,將“陸寶”誤為“六寶”,賜給金字書寫的《蓮花經》,説“此亦一寶也”。於是,改名為“七寶寺”,所在鎮也因寺得名為“七寶鎮”。可見,七寶鎮乃又一因寺得名的古鎮。
《松江府志》和《青浦縣誌》是這樣記載七寶形成的:“七寶故庵也,初在陸寶山。吳越王賜以金字藏經曰:‘此乃一寶也’,因改名七寶。後徒於鎮,遂以名。”短短的一句話,點出了七寶的由來。號稱“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吳越王錢鏐到陸寶庵,並贈給陸寶庵一卷由其妃花五年時間,用金粉正楷在藍色綃紙上書寫的蓮花經,還説:“此乃一寶也”。由此,陸寶庵改名七寶寺。

七寶寺風景名勝

距寺院不遠便是七寶老街,至今保存着北宋的格局。老街上,商鋪密佈,北大街主營百貨,南大街主營小吃,有方糕、燻青豆、湯糰、海棠糕、扎肉、七寶羊肉等等,吸引了大量遊人食客。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中的七寶老茶館可以品茶聽戲聽書。正逢下雨,打了傘在雨中游街過橋,更有不同的滋味,好似身臨清明上河圖之畫卷中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