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二一大學

鎖定
“文化大革命”期間特定的教育組織。1968年7月21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關於《從上海機牀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調查報告)》的編者按清樣中加寫了這樣一段話:“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裏主要説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牀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這段批示被稱為“七二一指示”。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篇調查報告和編者按語。編者按語説,這個調查報告“提出了學校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革委會在上海機牀廠召開擴大會議,要求“各條戰線都走上海機牀廠的道路”。之後,上海和全國各地企業仿照上海機牀廠的做法,陸續開辦“七二一大學”。1975年6月,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全國“七二一”工人大學教育革命經驗交流會。上海“七二一大學”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成為“教育革命的方向”,迅速發展。到1976年7月,全國各類“七二一大學”達1.5萬多所、學員78萬多人。“七二一大學”不是嚴格意義上國民教育體系的大學組織,也不是職工教育組織,既沒有完整統一的教學內容,也缺乏必要的師資和設備,學員入學和學習不進行考試,也不脱離生產崗位,學習內容主要為結合生產實際的技術,還有政治、軍體等內容。“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隨着全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恢復,1979年9月,教育部召開全國職工教育會議,對原“七二一大學”進行了改造,除少部分學校充實提高,改稱職工大學等業餘教育組織外,大多數撤銷停辦。1984年,中共上海機牀廠黨委做出決定,徹底否定“七二一調查報告”。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系列辭典: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