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關根

鎖定
丁關根(1929年9月-2012年7月22日),江蘇無錫人,1951年8月參加工作,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畢業,高級工程師。 [1-2] 
丁關根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2012年7月22日6時20分,丁關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2] 
中文名
丁關根
性    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無錫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29年9月
逝世日期
2012年7月22日
畢業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1] 

丁關根人物履歷

1946—1951年,在上海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學習。
1951—1958年,任交通部海運局實習生,鐵道部運輸局、貨運局技量員、工程師。
1958—1960年,任鐵道部運輸總局工程師。
1960—1969年,在鐵道部部長室任秘書。
1969—1972年,下放鐵道部“五七”幹校勞動。
1972—1975年,在北方交通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工作。
1975—1981年,任鐵道部外事局工程師、副處長。
1981—1983年,任鐵道部計劃局局長助理、教育局局長。
1983—1985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黨組成員。
1985—1987年,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
1987—1988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
1988—1989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1989—1990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1990—1992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
1992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92年至2002年10月,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1985年全國黨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他是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十三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 

丁關根人物生平

丁關根同志1929年9月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省無錫市。1946年至1951年在上海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學習。1951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任交通部海運局實習生,鐵道部運輸局、貨運局技量員、工程師,鐵道部運輸總局工程師。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任鐵道部部長室秘書。1969年下放鐵道部“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恢復工作後,在北方交通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工作。1975年起,任鐵道部外事局工程師、副處長。1981年起,任鐵道部計劃局局長助理、教育局局長。
1983年12月,丁關根同志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他高度重視新時期人大代表工作和信訪工作,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羣眾的聯繫、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1985年4月,丁關根同志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為適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要求,他提出鐵路發展要從生產型轉向經營型、開拓型,從限制型運輸向適應型運輸過渡,增強自我改造、自我發展能力,為鐵路運輸生產和改革發展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開創了新時期我國鐵路發展的新局面。他大力推進鐵路改革,提出並實施了“投入產出,以路建路”的經濟承包責任制,推行鐵路企業管理現代化。他高度重視鐵路建設,組織領導對東北和東部沿海1.6萬公里繁忙幹線進行強化改造,實施“北戰大秦、南攻衡廣、中取華東”三大建設,開工建設了一大批重點工程,推動衡廣、濱綏、膠濟、南同蒲、浙贛、滬杭等10條複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複線率和電氣化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綜合運輸能力明顯提升,為新時期鐵路網的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他高度重視鐵路科技創新,組織領導了牽引6000噸電力機車和牽引4000噸以上內燃機車、機車信號、無線列調和紅外線軸温監測系統等安全技術裝備的研發,實現了鐵路機車車輛升級換代,顯著提升了鐵路技術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在他擔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期間,全國鐵路貨運量增長13%,達到13.69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丁關根同志生平照片(一)
1988年8月,丁關根同志擔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他加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戰略研究,參與組織了“八五”計劃和年度計劃安排的編制工作。他注重對事關國民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參與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以及加快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規定等文件的研究制定,對推進工作、深化改革,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988年7月,中央決定成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丁關根同志擔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後擔任首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他認真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一系列對台方針政策,主持制定了以推進兩岸經濟合作、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為重點的對台工作規劃,協調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頒佈了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處理經貿、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等領域涉台事務的政策法規,為兩岸交流交往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他高度重視促進兩岸經濟合作,積極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制定吸引台商投資的政策和規劃,親自指導在福建省沿海地區設立台商投資區。他廣泛接觸台灣各界人士,與台灣民眾交朋友,熱誠為台灣同胞服務,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他高度重視加強各地區各部門對台工作機構和幹部隊伍建設,促進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開展對台工作。在參與中央對台工作領導期間,他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為組建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打開兩岸關係新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寶貴貢獻。
1989年6月,丁關根同志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90年11月,丁關根同志任中央統戰部部長。他準確把握堅持黨的領導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兩條主線,推動統戰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為開創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團結穩定、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參與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統戰部〈關於工商聯若干問題的請示〉的通知》、《九十年代統一戰線部門工作綱要》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和重要政策規定,為開創新時期統戰工作新局面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他積極推進中共中央就重大問題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進行協商的規範化制度化,推動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府和司法機關的安排,着力加強和改善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機關中黨同黨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和協助各民主黨派中央加強機關建設,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發揮參政黨作用。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協調組織“心連心”藝術團赴民族地區演出,促進各民族團結,正確處理涉藏、涉疆等問題。他推動統戰部門參與黨委、政府有關知識分子重要政策的制定,關心並積極參與香港、澳門迴歸的有關工作。
在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和1997年9月黨的十五屆一中全會上,丁關根同志均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併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他組織領導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認真貫徹黨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宣傳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開創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他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推動興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理論的新高潮,興起了學習宣傳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進一步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他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動擴大國家社科基金規模,充分發揮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的導向示範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他明確提出新聞宣傳要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努力創造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團結、民主、和諧、融洽的輿論環境。他鮮明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設,創造性地組織開展全國重大典型宣傳,推出了一批反映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先進典型,極大地弘揚了社會正氣。他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推動開展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村鎮的創建活動,開展了“講文明樹新風”、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百城萬店無假貨”等活動。他緊緊抓住形成和培育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這一關鍵,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教育和管理相結合,推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着力點的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他強調要貫徹“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提出“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強調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領導實施精品戰略,着力抓好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為多出優秀作品、推動文學藝術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深入研究思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文化發展的新形勢,組織領導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宣傳文化事業不斷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他着力加強改進對外宣傳工作,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推動我國媒體在國(境)外落地,加強與國際主要媒體的交流,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他強調並親自組織對外文化交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他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部門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注重宣傳文化人才的培養,團結文學家、藝術家,倡導德藝雙馨,着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
丁關根同志生平照片(二)
丁關根同志對優秀民族文化特別是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十分重視、熱情扶持,傾注了大量心血。他親自倡導開辦中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中國京劇流派藝術傳承班,專業化系統化培養高層次的青年京劇演員;組織實施中國京劇“晚霞”工程、“彩霞”工程,搶救挖掘老藝術家的藝術財富,搭建青年京劇藝術家成長進步的平台;推動中央電視台開設戲劇頻道、開辦“空中劇院”欄目,舉辦中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全國戲曲院校京劇學生電視大賽、全國京劇票友大賽,選拔髮現優秀青年京劇人才,不斷擴大京劇的社會影響。這一系列重大舉措被譽為“振興京劇戰略工程”,為京劇藝術的薪火相傳、民族藝術的發展繁榮作出了傑出貢獻。丁關根同志非常關心和支持我國橋牌事業的發展,積極推動橋牌運動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和提高。在他的直接關心指導下,中國女子橋牌隊兩次奪得世界冠軍。
丁關根同志作為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參與了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積極參與探索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六大後,丁關根同志退出領導崗位,但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關注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關心人民羣眾的疾苦,特別是十分關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的發展,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和弘揚,關心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關心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表現出一個老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崇高精神,表現出對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的高度負責和無限熱愛。
丁關根同志是第八屆、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還曾擔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 [2] 

丁關根人物逝世

2012年7月22日6時20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丁關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2] 
丁關根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前往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形式對丁關根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胡錦濤與丁關根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胡錦濤與丁關根親屬握手,表示深切慰問
2012年7月28日,丁關根同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錦濤、吳邦國、温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前往八寶山送別。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丁關根同志生前友好和家鄉代表也前往送別。 [3] 

丁關根人物評價

丁關根同志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他具有很強的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他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善於議大事、抓大事,具有開創新局面的膽略和才幹。他一貫維護中央權威,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堅持原則,維護團結,遵守紀律,光明磊落,謙虛謹慎,廉潔奉公,高風亮節。在領導工作中,他大力倡導學習、思考、實踐、總結,模範踐行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他大力提倡嚴細深實的作風,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對工作極端負責、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務求實效。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善於廣交深交朋友,同各界人士推心置腹、坦誠相見,聽取各方面意見。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矢志不渝、堅韌不拔、心胸豁達,受到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丁關根同志永垂不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