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釤

鎖定
丁釤,1971年生,山東省淄博市人。中國收藏家協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中國航班》雜誌專家委員、中央電視台CCTV2《一槌定音》節目玉器鑑定專家、河南衞視《華豫之門》鑑寶欄目組特約玉器鑑定專家、 資深玉器收藏及鑑賞專家,畢業於同濟大學,多年從事玉器收藏研究工作。
中文名
丁釤
別    名
老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1年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收藏家協會高級研究員、資深玉器收藏及鑑賞專家。
出生地
山東省淄博市
代表作品
《荊州楚玉》
《中國民間精品藏玉集》

丁釤個人概況

丁釤哈佛大學講座現場
丁釤哈佛大學講座現場(2張)
丁釤1998年始步入收藏領域,獨愛玉,擁有較豐富的藏品。1999年至2007年,遠赴美國、澳大利亞等地考察和學習海外收藏的中國古玉。 [4]  在玉石收藏文化的研究中,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心得,並總結出自己的一套鑑定理論,受到廣泛認可。曾任《荊州楚玉》編委,多次參與《中國民間精品藏玉集》的整理及徵集,多次受邀參加全國玉器研討會及各類考古工作 [1] 2018年,北美華人收藏協會邀請至哈佛大學講座《中國玉文化》和現場鑑寶活動。 [6-7] 

丁釤出版目錄

書刊名稱
職務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荊州楚玉》 [2] 
編委
文物出版社
2012年
《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4》
編委
學苑音像出版社
2011年
《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6》
編委
學苑音像出版社
2011年
《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7》
編委
學苑音像出版社
2011年
《中國航班》2013第11期
特約專家
《中國航班》雜誌社有限公司
2013年
《中國航班》2014第5期
特約專家
《中國航班》雜誌社有限公司
2014年

丁釤電視節目

節目名稱
節目現場圖集
河南衞視《華豫之門》 [3] 
CCTV 2《一槌定音》 [4] 

丁釤發表文章

《論古玉中龍紋的演化》 [5] 
古玉中龍紋的演化
《古玉未來升值潛力》

丁釤老丁説玉

古玉升值空間巨大
古玉升值空間巨大(12張)
丁釤認為,挑選和田玉首先看玉器的材料。材料是玉器收藏的主要前提,優質玉料對於一件玉器至關重要。通常的價格,同等級別的籽料是山料的6-8倍。真正的羊脂玉,國家沒有標準,它是產於冰雪覆蓋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絕不泛青,其油脂度高,不是一般色度達到羊脂級的山料或籽玉可匹敵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幾十年也難得一求。
其次,辨認造型紋飾。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穩定的是美的作品。紋飾是玉器的裝飾,它的美醜容易為人們察覺、感受。一般説它服從於器形的需要,或者它們兩者都取決於社會功能的需要。裝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處理,凡結構章法有條不紊,統一和諧就具有鑑賞價值。
再次,分析工藝細品藝術。玉器工藝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它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被人真正認識,是鑑賞上的一難題。凡砣工利落流暢,嫺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鋭減的標誌,不可貿易集之。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工藝差藝術低劣,一味模古者違反藝術美的作品,鑑賞價值就遜色多了。所以對玉的收藏除重視玉的材質,還要注重玉的工藝水平,關注玉的藝術性。原因很簡單,玉的材質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難度越大,製造一件良玉就越難成功,價值就越高。
最後儘量選購有皮色籽料。和田玉外表分佈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因此習慣上稱為皮色籽料。有秋梨皮子,虎皮子,棗皮子,灑金黃,黑皮子等等。世界不少玉石都帶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利用皮色可以製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
和田籽料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成雲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成散點狀。色皮的行程是次生的。自古以來,同等的帶皮色的籽料價格要比不帶皮色的籽料貴得多。自然燦爛的皮色,是和田玉籽料特有的特徵,也是真貨的標誌。但假沁色的帶皮籽料非常多見,沁色多附着於表面。外表沒有油分比較乾澀,沒有水頭,需要注意區分。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