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邦新

鎖定
丁邦新(1936年10月15日-2023年1月30日),男,江蘇如皋人,出生於浙江杭州,早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獲文學士、碩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博士學位。1996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他還曾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語言學Agassiz講座教授,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6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年當選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出版專著九種,論文六十餘篇。 [1] 
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在漢語史、方言學、音韻學、南島語研究及漢藏語歷史比較等領域均有突出貢獻。 [2]  [8] 
2023年1月30日,丁邦新在美國逝世 [6]  ,享年87歲。 [5] 
中文名
丁邦新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如皋
出生日期
1936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30日
畢業院校
台灣大學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職    業
學者
主要成就
中央研究院院士 [1] 
出生地
浙江杭州 [3] 

丁邦新人物簡介

丁邦新,祖籍江蘇省如皋縣,生於浙江省杭州市。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博士。歸台後,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升任研究員、語言組主任,所長。併兼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致力研究中國音韻學、方言學、台灣語言,造詣高深。1977年以《魏晉音韻學》一書獲中山學術獎。 [3] 

丁邦新人物生平

丁邦新,1972年博士畢業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及所長,1989年-1994年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中國語言學教授,1994年-1998年為該校Agassiz講座教授,1996年-2004年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及院長,併兼任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訪問教授、南開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校區訪問教授、台灣“清華大學”教授等。1992年-1993年擔任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副會長,1993年-1994年為該會會長。1986年,丁邦新教授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年當選為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 [4] 
2023年1月30日,丁邦新在美國逝世 [6]  ,享年87歲。 [5] 

丁邦新任職履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員(1963-1964)、助理研究員(1964-1966,1969-1970)、副研究員(1970-1975)、代理語言組主任(1973-1975)、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1975-1981);研究員兼副所長代理所長(1981-1985)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1975-1989)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1985-1989)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中國語言學教授(1989-1994)、講座教授(1994-1998)

丁邦新人物觀點

在五七言詩起源的問題上,丁邦新提出了五言詩源出《詩經》,七言詩源於《楚辭》、楚歌,二者一北一南、各自發展的論斷,並從文體傳承、語言流變、用字用韻等多個角度論證了這一觀點。丁邦新以大量元曲為例證,深刻檢討了被一些古代學者奉為圭臬的“聲情説”,通過科學的比較和分析,提出了嚴謹的質疑。丁邦新分析指出,古人做詩詞曲時,其用韻和情感的關係往往與“聲情説”不符,即便是符合的,也大多是受字義的影響,而非音韻所致。 [7] 

丁邦新獲得榮譽

中山學術獎(1977);
國科會第一屆、第二屆傑出研究獎(1985-1989);
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副會長(1992-1993)、會長(1993-1994);
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2000)。
現職: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