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萊夫

鎖定
丁萊夫(1912年8月—1983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山東省廣饒縣人。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前曾擔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部民運幹事,晉察冀邊區阜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科科長、政府秘書長,晉察冀邊區唐縣工人抗日救國會主任、動員委員會主任,中共唐縣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兼《陣地報》主編,中共晉察冀二分區地委宣傳部部長、地委書記,北嶽區黨委秘書長,中共晉察冀四分區地委民運部長、地委書記,晉察冀軍區第二、四軍分區政委,晉察冀軍區獨立第一旅政委、獨立五十五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一九六師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志願軍第二十兵團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兼兵團黨委副書記、代理書記,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政委,中央廣播事業局黨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通訊部顧問等職。他還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1983年8月28日,丁萊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1] 
中文名
丁萊夫
別    名
丁之夏;丁福;夷波少年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高卜紙村
出生日期
1912年8月
逝世日期
1983年8月28日
畢業院校
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
抗日軍政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丁萊夫詩詞》
軍    銜
少將(1955年)

丁萊夫人物生平

丁萊夫早年經歷

1912年8月,丁萊夫出生于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高卜紙村一個農民家庭。丁萊夫出生時,家裏貧窮,父親給地主打短工,閒時送腳(用小推車送貨),伯父賣火燒,以補家庭收入之不足。受盡苦難熬煎的丁家,盼望下一輩過上幸福的日子,給他起乳名——福。後來,由於父母勤勞動、善耕作,生活開始改善。 [1] 
1920年,丁萊夫入本村鄉塾讀書。丁家祖祖輩輩不識字,加上生活困窘,這就促使丁萊夫更加刻苦學習。 [1] 
1930年,丁萊夫入劉集村振華高小,讀國文、歷史、地理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受到新思想的啓迪。在學校中,丁萊夫好學上進,不甘落後,背誦、寫字、做文章均為優秀。 [1] 
1931年,丁萊夫考入廣饒縣立第一高級小學,從此有機會接觸進步師生。在學習期間,他經常閲讀進步書刊,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後任該校學生會主席。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萌發了立大志辦大事的思想。他説過:“一個人為自身的幸福而追求是狹隘的,只有為受苦受難的大多數人獲得幸福而奮鬥,才是高尚的。”他屋中原有的一副對聯:“有遵有為有守,曰清曰慎曰勤。”被他改為“鐵帚蕩盡海洋霧,銅顱撞碎大陸風。”(“海洋霧”指帝國主義,“大陸風”指封建主義)這個條幅表明了丁萊夫立志在中國徹底蕩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雄心壯志。 [1] 
1932年,品質惡劣的國民黨員趙晉卿任該校校長。趙晉卿曾任國民黨黃縣縣長,因兩扁擔打死一個工友,人送綽號“趙二扁擔”。這樣一個心狠手毒的人被委以縣立第一高級小學校長之職,對進步師生的革命活動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丁萊夫與同學王兆津(當時已是共產黨員)秘密商議,決定發動全校學生罷課,反對趙晉卿接任校長。全校學生一呼即應,罷課三天。丁萊夫又聯絡學生會幹部,動員各班選出學生代表,到國民黨縣政府請願。縣立第一高級小學的“反趙”學潮,給了國民黨縣政府及趙晉卿等人以政治打擊。 [1] 
1933年,丁萊夫高小畢業。他懷着救國救民的熱望,毅然離開家鄉,尋找拯救民族危亡的途徑。丁萊夫取筆名“夷波少年”,表達他決心踏平驚濤駭浪,挽救民族危亡。但是,經過幾個月的艱難奔波,丁萊夫沒有找到出路,他決定繼續求學。7月,丁萊夫考入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這所學校民主空氣濃厚,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活動亦很活躍。他入校後,除學好必修課以外,還廣泛涉獵,讀《辯證唯物論讀本》《世界經濟學年鑑》《鐵流》等進步文藝書籍,開闊了思路;他廣交朋友,接觸共產黨員,思想逐漸成熟。他在校組織了“廣饒旅濟學生同鄉會”,創辦《農園》副刊,積極投入革命活動。在校期間,他勤奮學習,組織進步同學辦刊物,並主管《新亞日報》的副刊《農園》。同時,他聯絡當時在濟南的廣饒籍同學,組成“廣饒縣旅濟同學同鄉會”,宣傳馬列主義,發展抗日救亡力量。 [1] 
1935年12月,北平學生髮起一二·九運動,丁萊夫接受中共鄉師支部交給的任務,在學生中組織山東省立濟南鄉村師範學校抗日救國會,並當選為主席。同時,他串聯濟南其他學校的進步同學,成立抗日救亡學生會,決定全市學校“一二·一六”總罷課,舉行遊行示威,聲援北平學生反帝愛國鬥爭。反動當局對此驚恐萬狀,當即派兵對學校進行封鎖,並宣佈提前放寒假。丁萊夫按照黨的決定,遂即組織學生把抗日救國運動推向工廠、農村。寒假期間,丁萊夫回到家鄉,在本村小學辦起夜校,組織農民學文化,宣傳東北人民奮起抗日的英雄事蹟,動員農民組織起來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 
1936年,國民黨反動政府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鎮壓學生運動,丁萊夫也被列入逮捕名單之中。丁萊夫不畏艱險,繼續組織同學秘密集會,並趕印《山東省濟南反日救亡學生聯合會宣言》,痛斥國民黨反動當局和反動校長賣國求榮的行徑。 他在白色恐怖的歲月裏,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同年4月,丁萊夫由景慕達(景曉村)、李師侗介紹,在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1] 
1937年4月,丁萊夫遵照黨的指示,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當時,丁萊夫寫下了兩句詩抒發胸懷:“今日得酬男兒志,鐵甲刁斗馳八方。”為了將來擔負起革命的重任,丁萊夫在抗日軍政大學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刻苦鑽研軍事。他的各項測驗成績均名列前茅。在延河之濱,寶塔山下,丁萊夫不止一次地親耳聆聽了毛澤東的教誨。 [1] 

丁萊夫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8月5日,丁萊夫奉命挺進敵後,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部民運幹事。9月,丁萊夫隨軍挺進晉察冀,發動羣眾,開闢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丁萊夫被調河北省阜平縣政府(縣長張蘇),任第一科科長,發動羣眾,開展游擊戰爭。 [1] 
1938年3月,丁萊夫任唐縣動員委員會主任。11月,在原中共唐縣工作委員會基礎上正式成立中共唐縣委員會,臧伯平(化名李華)任書記。唐縣縣委屬中共晉察冀省委三地委領導,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發展了一大批共產黨員,建立起城關、定北兩個區委和36個黨支部。中共晉察冀省委三地委改組中共唐縣縣委,任命丁萊夫為縣委書記,對之前發展的黨員重新審查登記。 [1] 
1939年3月,丁萊夫調任晉察冀邊區第二分區地委宣傳部部長,主編《陣地報》。 [1] 
1941年10月,丁萊夫調任北嶽區黨委秘書長。 [1] 
1943年11月,丁萊夫改任晉察冀邊區第四分區地委民運部部長(書記鄧華)。 [1] 
1944年2月,丁萊夫入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整風學習。同年10月,丁萊夫調任晉察冀邊區第四分區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司令員馬龍)。其間,他組織參加了多次反“掃蕩”戰鬥。 [1] 

丁萊夫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丁萊夫任晉察冀第二分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司令員羅文坊曾美)。 [1] 
1948年3月,丁萊夫任晉察冀軍區獨立第一旅政委(旅長曾美)。他率部下天鎮,打應縣,兩進綏遠,圍攻歸綏城,爾後參加瞭解放張家口、攻打太原等戰役。部隊野戰化後,獨一旅改為華北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曾美),丁萊夫繼續任政委。年底,丁萊夫率部圍攻北平。 [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丁萊夫率第一旅負責接收改編傅作義的九十二軍六十五師,改編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一九六師,曾美任師長,丁萊夫任政委。同年7月,丁萊夫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主任李天煥)。 [1] 

丁萊夫建國之後

1950年10月,丁萊夫改任華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1] 
1951年2月7日,中央軍委鑑於朝鮮戰爭趨於長期化,為堅持長期作戰,提出了輪番作戰的方針。5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命令,要求二十兵團率六十七軍、六十八軍赴朝作戰,加入志願軍序列。作為組織部部長的丁萊夫,立即協助幹部管理部長抓緊熟悉所屬部隊的幹部隊伍情況,制定參戰的幹部調配方案。他提出在來不及培訓和精選的情況下,各班、排、連的黨、團員骨幹,也要“寧弱勿缺”,以保證出國前的作戰訓練順利開展和入朝後的初戰勝利。7月,志願軍二十兵團組織部長丁萊夫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7月8日,六十七軍二〇〇師師長李雪瑞和政委李靜從軍部受領任務回到師部駐地,為總結行軍問題和研究貫徹兵團關於部隊集結後的任務,師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會場設在山溝裏的一片小樹林中。會議開始不久,敵機來襲,目標是該師駐陽德火車站附近的高炮營。在我軍高炮的還擊下,一架被擊中的敵機拖着黑煙向六〇〇團駐地滑墜,開會人員又驚又喜。師長李雪瑞從林中跑到坡上,一面高興地看敵機往下掉,一面叫人打電話通知六〇〇團,如果駕駛員跳傘一定要抓活的。不料又飛來幾架敵機,因害怕被我軍高炮擊落,投彈大多偏離目標,一枚炸彈落在會場附近,李雪瑞當場犧牲。其他人順勢滾入溝內才得以倖免。未曾交兵先折將,實在令人痛心。面對殘酷的現實,丁萊夫在與幹部部門討論幹部問題時説:在幹部隊伍建設上,除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在戰爭實踐中考核選拔幹部外,還應使各級領導保持三套班子,即現職一套;軍教導團培養保存一套;預備提拔一套。他的建議得到了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貫徹落實。所以,儘管以後戰爭非常殘酷,在敵人“秋季攻勢”中傷亡較大,但仍能使幹部源源不斷得到及時補充,在組織工作上保證了長期連續作戰的需要。8月2日,第二十兵團接到彭德懷命令,要求以一個軍到金城以南接替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的防務。根據新的防禦作戰部署,兵團司令部向前移至淮陽郡的台日裏。在開進途中,楊成武、張南生肖文玖一起前往志願軍司令部開會。這次行軍正值雨季,暴雨成災,江河橫溢;雨停時敵機又進行空襲。指戰員不但睡不上“乾燥覺”,吃不上一頓熱飯,且定量不夠,患病和掉隊者極多。兵團領導編制不全,會議多,工作多,丁萊夫就與各部領導協助照顧部隊,強調防空紀律,派人上山搜捕特務,加強通訊連絡,要求各級指揮部一定要選擇安全隱蔽的位置,以保持不間斷的指揮。9月29日,敵人經過長時間準備,正式發起了大規模的“秋季攻勢”。在敵人的“秋季攻勢”中,丁萊夫協助各級幹部部門,充分考慮到戰爭的殘酷性給部隊所造成的犧牲,制定好相應的幹部儲備與接替方案。他還指出,我軍是在異國作戰,後勤保障困難大,所以,必須加強後勤戰線的幹部力量。他帶領機關幹部深入基層和指戰員們座談,共同分析雙方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督促各項戰備工作的落實。他特別強調工事建築、反坦克火力的組織、兵力配備等具體問題,認為這些問題對陣地的穩定性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戰鬥進行至10月20日,第二十兵團抗擊敵人“秋季攻勢”的作戰基本結束。在這次戰鬥中,敵人向前推進6至7公里,佔去兵團防守的130平方公里的陣地,但被我軍斃傷3萬餘人,擊落飛機26架,擊毀坦克100多輛。戰爭促進了談判,10月25日,敵人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 [1] 
丁萊夫在抗美援朝時期
1952年2、3月間,時任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奉命回國治病。恰在這時,美帝國主義發動了細菌戰,美軍飛機投下了大量帶有鼠疫、傷寒、副傷寒、痢疾等傳染性很強的病毒病菌的蒼蠅、螞蚱等生物。兵團領導開會研究,一方面派專人回國購買藥品和殺蟲滅菌器具;另一方面決定不等不靠,及時將敵人投下的帶菌物燒燬或深埋。同時,還在兵團和軍、師、團成立防疫辦公室,營、連設立防疫小組,專門對付敵人的細菌戰。丁萊夫協助指導衞生部門,加強衞生宣傳,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改進環境和個人衞生,控制疫情的蔓延。反擊作戰結束後,丁萊夫帶領機關幹部深入部隊,解剖戰例,進行詳細討論,總結作戰經驗,為兵團《九、十月份戰術反擊經驗總結》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朝鮮戰爭期間,丁萊夫隨二十兵團參加了朝鮮戰爭一九五一年夏秋季防禦戰役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朝鮮戰爭一九五三年夏季反擊戰役金城戰役等重大戰役。在抗美援朝作戰中,丁萊夫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2枚,一級、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 
1953年5月,丁萊夫任志願軍二十兵團政治部副主任,協助兵團司令員楊勇、第二政治委員王平進行了金城戰役的準備工作。 [1] 
1954年,丁萊夫任志願軍二十兵團政治部副主任兼兵團黨委代理書記、副書記。 [1] 
1955年9月,丁萊夫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1956年11月,丁萊夫升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在朝鮮的日日夜夜裏,他處處以身示範,戰鬥在最艱苦的地方,幾次重病在身,仍堅持工作。丁萊夫曾被選為志願軍回國彙報團成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抗美援朝結束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2枚及一級、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 
1955年9月,丁萊夫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丁萊夫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59年,丁萊夫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政治委員,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政委。 [1] 
1962年11月,丁萊夫任中央廣播事業局黨組書記、黨委第一書記、局長。在中央廣播事業局期間,他主持召開了第八、九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加強了黨對廣播事業的領導和廣播隊伍的政治思想建設。他為發展黨的廣播事業做出重要建樹,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肯定。 [1] 
1964年,丁萊夫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丁萊夫與夫人蓋志良
“文革”中,丁萊夫被錯誤批鬥。 [1] 
1972年8月,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照下,丁萊夫回到了北京。在中央廣播事業局全體幹部大會上,丁萊夫受到了大家長達數分鐘的鼓掌歡迎。 [1] 
1973年,丁萊夫獲平反。 [1] 
1975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丁萊夫回到部隊。9月,由毛主席批准,丁萊夫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任職期間,他堅持黨的原則,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直至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1]  [2] 
1977年,丁萊夫因病情嚴重住進了醫院,但他仍念念不忘黨的工作。當時,醫院已確診丁萊夫為肝癌後期腹水。丁萊夫以共產黨員的堅強革命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病魔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1]  [2] 
1978年12月,丁萊夫病癒出院。 [1]  [2] 
1980年11月,丁萊夫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顧問,享正兵團職待遇。這時,丁萊夫已近古稀之年,但他仍把全部精力用於軍隊的通信現代化建設。他關心政治工作,努力學習科學技術,嚴格要求自己,表現了一位老將軍的寬闊胸懷和高尚情操。 [1]  [2] 
1982年8月,丁萊夫離休。 [1]  [2] 
1983年8月28日,丁萊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9月20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裏,中央領導同志及各界人士共1000多人,為丁萊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彭真楊尚昆等送了花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主持了追悼大會,副總參謀長張震致悼詞。 [1]  [2] 

丁萊夫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抗美援朝結束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2枚及一級、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 

丁萊夫人物評價

丁萊夫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的忠誠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政治工作領導幹部。在近五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在白色恐怖的艱苦歲月裏,他出生入死,不畏艱險,積極參加黨的地下活動。在革命戰爭年代,他跟隨黨中央、毛主席轉戰南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經受了嚴峻考驗,英勇作戰,勤奮工作,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光輝的貢獻。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積極參加反對林彪、“四人幫”的偉大斗爭,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十二大制定的宏偉綱領。丁萊夫長期從事黨的工作和我軍的政治工作,他堅信共產主義事業必勝,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堅持原則,剛直不阿;他對工作極端負責,嚴肅認真,顧全大局,任勞任怨,深入實際,聯繫羣眾,艱苦樸素,廉潔奉公,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高的思想理論水平,深受黨的信任和羣眾的尊敬。“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林彪、“四人幫”一夥把主持廣播事業局工作的丁萊夫作為奪權的最大障礙進行打擊。丁萊夫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原則,忠於職守,對林彪、“四人幫”一夥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針鋒相對的鬥爭。為此,長期遭受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身心健康遭到嚴重摧殘。粉碎“四人幫”後,經中央決定,對強加給丁萊夫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均予全部推倒,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 

丁萊夫墓址

丁萊夫墓 丁萊夫墓
丁萊夫將軍墓位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饒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廣饒文史資料·廣饒將軍傳略 第1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饒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2004.12:第5-10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饒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廣饒文史資料·廣饒將軍傳略 第1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饒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2004.12: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