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義華

(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牧師)

鎖定
丁義華(Edward Wake Thwing)是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的牧師,1868年2月11日生於波士頓,早年就讀於普林斯頓神學院,主修神學。美國自19世紀中葉以後,興起了“大奮興運動(The GreatRevivalism)及學生志願運動(Th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差遣了大批傳教士來華,並且增加了對傳教士的財政援助”,丁義華正是在這一時期來到中國進行傳教活動的。他於1887年起在華傳教,期間曾執教於廣州格致書院,並從事過新聞工作。丁義華在中國傳教時,他的父母相繼來華,去世後即葬於廣東的自雲山,因此,他常稱中國為“父母之邦”,他的一生也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據丁義華自己回憶,在第一次來華傳教的十多年裏,他“就很注意中國改良各事件”了。1900年回國後,丁義華還曾出任檀香山華人教會監督,而他正是在夏威夷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結識的。 [1] 
中文名
丁義華
外文名
Edward Waite Thwing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68年2月11日
性    別

目錄

丁義華人物經歷

由於在華期間,丁義華不僅“立志攻書,照童蒙讀書章程,先自《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小學、幼學入手,繼而四書五經、歷代史記、諸子講義、名人小説”,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風俗有着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而且還“通曉中、日語言”,“至於中國各處,雖遇粵人,亦能接談,毫無阻隔”,因此,1908年,萬國改良會派丁義華作為東亞部書記前往亞洲,推進中國、菲律賓等國的禁煙運動。萬國改良會(The International Reform Bureau)是一個旨在“推動基督教運動”的國際性社會改良團體,總會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支會萬國裏都有”。作為一個隸屬於教會組織的社會團體,萬國改良會致力於宣揚基督教精神,反對吸毒、酗酒、賭博等社會陋習,特別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不遺餘力地推動禁絕吸食和販賣鴉片的活動。丁義華上任後,先後訪問了日本、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後定居於天津,並與北京、天津等地士紳官僚來往頻繁。 [1-2] 
為了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丁義華在天津積極發起成立中國的萬國改良會。1910年5月28日,在他的倡議和組織下,天津紳、商、學、報各界20餘人“聚於河北新大馬路歐陽公館,參議創辦改良會的事情”。這次會議推舉丁義華、張伯苓等七人為委辦,商議改良會的章程。6月15日,中國第一個旨在全面改革舊習俗的團體—北洋萬國改良會在天津私立南開中學正式宣告成立,丁義華等人對此寄予厚望,認為“有這許多熱心愛國的志士,合力組織改良會,以求進化,將來澎漲發達,使各地都設立改良會,將全國改良,中國的幸福,就永無盡期了”。同時,該會認為,正人須正己,改良社會風俗應當“一是改良自己,二是改良家庭,三是改良社會,循序漸進,以改良自己為起首”。 [2] 
參考資料
  • 1.    侯傑著,《大公報》與近代中國社會,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04,第267頁
  • 2.    侯傑著,《大公報》與近代中國社會,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04,第2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