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緒寶

鎖定
丁緒寶,物理教育家。專長於實驗物理教育。畢生努力於因陋就簡地創制物理儀器和教學器具。為推廣和普及大、中學校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文名
丁緒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91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學者
出生地
安徽省阜陽縣

丁緒寶人物生平

丁緒寶,1894年生於安徽省阜陽縣城,有兄弟姐妹6人。祖父曾以教書為業。父親在衙門以文牘抄寫的微薄收入養家?口。母親以發豆芽、磨麪粉,補貼家用。在讀了幾年私塾後,13歲(1906年)的丁緒寶隨兄丁緒賢赴南京入小學,一年半後轉入中等商業學堂。16歲時又上南京高等學堂(相當於高中)。
從阜陽到南京,見聞隨之增長。革命黨人的報紙《神州日報》、《時報》在南京秘密發行,反清思想在學校中傳播。他不僅愛讀這些報紙,而且節衣縮食購買《民呼報》、《民立報》等報刊。年輕的丁緒寶深受革命浪潮的衝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一天,他在校園中憤然剪去長辮,成為學校中第一個“叛逆少年”。當1911年武昌起義震動全國之時,年方17歲的丁緒寶毅然投筆從戎,應募加入了革命軍。他在軍隊裏上書都督,要求軍人習武,而不單只是練習徒手操。由於戰事嚴峻,不久漢陽失守,革命軍潰散,丁緒寶含淚步行回故里。
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滅亡。丁緒寶繼續求學。1912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3年進理科物理學門,1916年畢業。他和孫國封等人是中國歷史上首屆大學物理學本科畢業生。這4年的大學歲月,正值袁世凱稱帝、國難深重的時候。丁緒寶目睹窮人分搶飯店的泔水,國勢衰微,民眾貧弱,給了他巨大的刺激。反覆闢與繼續革命的潮流在校園內也反應強烈,各種思潮在師生中傳播。丁緒寶偷偷地閲讀了《無政府共產主義粹言》,曾寄望於社會主義。但科學救國的思想激勵他出國留學、報效祖國。北京大學畢業後一年多,他曾應聘赴奉天(遼寧)省立中學教化學,又在其母校任物理學助教。1918年夏,他終於獲得機會,通過教育部留美學生考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
1922年丁緒寶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然後又繼續半工半讀,先在克拉克大學研究聲學一年,後在哈佛大學研究物理學,直到1925年夏回國。他在美國7年間,正是中國人國難與國恥交加、國際聲望極端低落的年代。雖在美國學習條件甚好,又能與許多物理大師交流,但這位赤子的拳拳之心卻一時也沒離開祖國。
1920年,中國遭受特大水災。留美學生總會發起募捐運動,丁緒寶任會計。中國留學生縮衣節食將捐款火速匯寄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當時腐敗透頂的權勢們,將這筆救災款貪污。直到兩年後,留學生得悉此事,無不憤然。作為會計的丁緒寶,內心更加痛苦。他曾希望通過控訴會、發傳單,敦促國內權勢追回捐款,懲辦貪污犯。這件事不僅給丁緒寶以極大教育,也白白地耗費他不少精力。
在康乃爾大學的一次中國留學生的夏令會上,曾任中國政府顧問的瓦特耳説:“中國人貪污成性,不能治理中國,最好由美國將軍代管若干年才能治好。丁緒寶當即起立反駁。他要求以國語發音,又被大會執行主席制止。在座的一些留學生還不以丁緒寶為然。類似的侮華言論,使丁緒寶無法忍受,更傷心自己同胞中某些人的無動於衷。留學的自然環境與政情背景反差太大,致使丁緒寶認為,與其在國外受欺凌地學習,不如回國培養幾個好青年學生。
1925年,應東北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孫國封之請,丁緒寶動身回國,任物理系教授。當時,張學良一心要把東北大學辦成國內第一流大學,因此經費比較充裕;孫國封也為辦好這個大學雄心勃勃。加之,兼任校長的奉天省省長王永江能尊重教師,提供優厚待遇和生活條件,於是,丁緒寶一心投入教學,主講普通物理學、力學、電學、熱學等課程。1926年,又被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聘為東北大學講座教授。這是他第一次感到躊躇滿志、才智發揮的時候。
然而,幾年之後,日本侵略軍的野蠻侵略打破了丁緒寶專心教學的夢。1931年爆發了駭人聽聞的“九一八”事變。9月20日,丁緒寶攜同家眷逃出瀋陽,隨難民車進入北京。
鑑於國土淪喪,東北大學暫時不能開課,在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的資助下,丁緒寶於1932年1月再度赴美,到羅切斯特應用光學研究院進修光學設計,以便學習製造望遠鏡、顯微鏡和軍用光學儀器,既可裝備物理實驗室,又可以為抗擊日本侵略軍服務。在美國一年又九個月,他日夜攻讀,收集有關文獻資料,甚至借閲並抄錄導師的有關講稿,照相複製了大量的有關光學設備和物理館資料。1933年11月,他滿載書籍資料歸國。
丁緒寶不僅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也是一個實幹家。一旦有了某種想法,他會始終如一付之行動。在美國,為了教學和抗擊日軍的需要,他和何增祿、吳學周、袁翰青、鄭衍芬、周同慶、劉雲浦等人籌建“中國鐵社”,準備將工資的1/3到1/2捐助並鼓勵軍工留學生,寄希望於他們學好本領、衞國保家。但後來“中國鐵社”因故未成立。他和何增祿又制訂了一個“中國科學儀器廠計劃書”,希望能立足國內,自行製造儀器,並在中國工程師學會和中國科學社在美國的分會、分社聯合年會上宣告了他們的計劃。
1934年1月丁緒寶回國,歷任中央大學、浙江大學等校物理教授,實踐他的實驗物理教學的生涯。

丁緒寶教學內容簡介

丁緒寶認為,物理學是實驗科學,應以實驗為基礎,並深刻認識到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功用。通過實驗可以加深理解物理理論,理論基礎和實驗手段的結合可以造就一代嶄新的物理人才。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形成了自己的物理教學思想。
當他在早期的北京大學學習時,實驗課內容較少,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才第一次系統地做實驗。他在芝加哥大學物理實驗室,曾遇到一位高工畢業又有幾年教齡的日本青年,此人自帶車牀為實驗室製作儀器的情形給丁緒寶留下深刻印象。1932年第二次赴美學習期間,他特地參觀了美國許多著名院校的物理館和實驗室;照相複製了哥倫比亞大學物理館的全部儀器設計資料和圖片;多方蒐集應用光學儀器的整件及單件的規格圖樣。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演示物理實驗室,室內佈置了100個實驗,參觀者交納一定實驗費用後即可自行動手做任何實驗。丁緒寶在此以一週時間將這100個實驗全部做完。芝加哥大學博覽會的科學館也令他流連忘返,因為那裏也有許多設計巧妙而又精彩的演示實驗。這一切,激勵着他回國後獻身於儀器製作和物理實驗工作的決心。
在中央大學,丁緒寶先任一年物理教授,後任物理系主任(1935—1937),主講普通物理學和光學等課程,並與助教方竑合作編寫了《實驗光學講義》。他改進了德國蔡司工廠生產的幻燈機。原機功率小,換片速度慢,而且白晝放映效果差。他在幻燈機上加裝卷片機,又自制白晝用屏幕,加上配合使用留聲機,效果極佳。還給學生表演他研製成功的粘合物鏡的消色差和光干涉。後來,他將這些儀器用作科普宣傳,在南京夫子廟表演並講解科普知識,其熱鬧與動人情景當可想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公眾科學文化活動。1936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物理學年會上,丁緒寶又用他的這套改進的儀器進行表演,其晝用屏幕頗受賞識。
1937年廈門大學由私立改為公立。丁緒寶於當年7月以教育部督學身分協助薩本棟到廈門接收廈門大學。當他完成任務回到南京時,國民政府已開始西遷。他不得不身背行裝,拖兒帶女,避難於廣西桂林。此時正值廣西省教育廳徵聘中學物理教師,丁緒寶以撥給物理實驗設備費用為條件被聘用。在他看來,實驗的事業是第一位的,職位的改變是無關緊要的。於是,從1938年2月開始,曾任中央大學物理系主任的丁緒寶便應聘為桂林高中教師。他從此開闢了從事中學物理實驗和大班物理教學的新局面。
戰爭的環境是惡劣的,人民的生活動盪不安。1938年秋冬之際,武漢失守,長沙大火,難民雲集桂林。日本侵略軍飛機狂轟濫炸。和其他大學一樣,桂林中學也被迫停課。住房擁擠,疾病感染,物價上漲,生活無着。往往有學者聞名歐美而不得温飽之事。丁緒寶一家,為了生活和兒女上學,曾經變賣衣物和書籍。屆至1943年,夫人患病,兒女失學,生活更為艱難。夫人帶病開小飯鋪,不圖掙錢,只是利用菜湯以改善全家膳食。當時情景,後人實難想象。
起初,桂林中學的工作條件還算“優越”。人事、經費和課題全由丁緒寶自行安排。他聘請了中央大學的助教方竑、東北大學時的學生馮鍾泰當助手,還有一些金、木工師傅,在他主持下,開始了中學物理儀器和實驗設備的製作。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桂林中學大班用示教儀器、幻燈教室、二人一組的高中物理實驗儀器全部制齊。實驗講義也在丁緒寶指導下由方竑寫成並印刷完畢。
丁緒寶指導中學生的物理實驗別開生面,趣味盎然。第一個實驗要學生利用木工工具制三角板和直尺;第二個實驗做桿秤,以最簡陋的木棍、鐵皮、鐵塊或螺釘製成準確的中國秤,實踐槓桿定律;還有,利用被日本侵略軍炸燬的窗玻璃製備小平面鏡、玻璃磚,並利用勞作成果實驗反射和折射定律。丁緒寶還要求學生將各種光學實驗儀器裝進一個自制的小木盒中,以便儲藏和攜帶。他指導學生做了許多從未有過的光學實驗,引起學生對物理學和物理實驗的極大興趣。
在這個中學裏,丁緒寶還創制了水稜鏡和光跡儀。自從明末傳教士利瑪竇攜帶玻璃稜鏡進入中國後,稜鏡及其色散現象曾成為中國學子感興趣的知識。在戰爭年代,要購買稜鏡給中學生作實驗又談何容易。難題終於被丁緒寶克服了。以一容器盛滿水,將一片玻璃與水平面成θ角插入水中,此時,玻片與水平面間的水形成為一個水稜鏡(光劈)。太陽光在適當角度射入水中,經水面的兩次折射和鏡面的反射,就可以形成彩色光譜並投射到附近牆上。他又用一個六面體玻璃容器,在其內裝滿水製成水稜鏡。當來自容器一側的物體C的光線以62°角射入容器時,光線在容器內水中會以49°角射向水錶面,並在水內部發生全反射,該反射光線在玻璃容器的另一側也以62°角出射。這時,在出射方向上就可以看見盛水玻璃容器另一側的物體C。這兩個實驗真是因陋就簡、方法簡便、構思巧妙。為此,丁緒寶還寫了兩篇論文,其一是在1948年才發表於《美國物理學報》的《光學演示用的水稜鏡和光跡儀》;其二是1941年發表於《建設研究》雜誌的《普通物理教學之方法與設備》。這二文對於他在此期間的工作做了很好的總結。
1939年,廣西省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留桂林人員籌辦桂林科學實驗館,丁緒寶被聘為該館研究員兼任秘書。在他努力下,該館開展仿製中小學物理儀器的工作。他在此4年間還磨製了400多個放大鏡和十餘副立體鏡。他還試製了某些化學藥品,供抗戰、醫院之所需。
1943年新成立貴州大學,丁緒寶又被聘為物理系主任,開始創建該校物理實驗室。在物價暴漲,經費緊缺的情況下,他從兵工廠借來電動磨玻璃機,自己動手製作實驗設備,一年時間已準備就緒多個實驗,達到開課的要求。
1944年秋,丁緒寶應浙江大學之聘,任浙江大學物理學教授,負責在永興分部的普通物理教學。他曾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改革教材,加強實驗,但當時正處戰事極端困難的條件,永興無實驗工場,工作進展不大。直到抗戰勝利,浙江大學遷回杭州,情況才略有好轉。他在浙江大學遷回杭州的幾年期間,製作了一批靈巧而簡單的實驗小設備。其中有綜合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和帕斯卡定律的大、中、小型浮沉子,演示光直線行進的針孔成像筒,表演衍射實驗的衍射片,以及驗阻筷、諧振轉針片等等。幾年間,他動手做了二三百套簡易實驗儀器。不僅滿足了學生人人動手做實驗的要求,也實現他的多年願望,為浙江大學物理實驗室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丁緒寶晚年生活

1948年淮海戰役時,丁緒寶與鄰居盧鶴紱成為秘密收聽解放區廣播的收聽户。1949年初,他在上海邀集了吳有訓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在其內弟家中集會,談論國事,認定留在大陸跟隨共產黨走是唯一出路。5月3日杭州解放,他還和年輕人一起,興致勃勃地練習秧歌舞。他寄希望於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他將4個兒女中的3個送去參軍。1951年,他又將平時節衣縮食而積存的6錢黃金、人民幣115萬元(舊幣)全部獻給國家。
1951年8月,丁緒寶作為杭州區代表,出席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他攜帶了一米多高的大浮沉子和大衍射盤,幾千件各類實驗儀器,自費運到北京會場。在宣讀了《關於羣眾化的物理演示實驗》之後,他當場演示並請全體代表和來賓做實驗。會後又在北京、青島、上海向高等學校教師、學生和軍委技術幹部數千人作講演並表演實驗。他提倡羣眾化物理實驗並身體力行的舉動,得到與會學者和領導的高度讚賞,並得到了從未有過的鼓勵。
1952年院系調整後,丁緒寶先後在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機械系任教授。多少年來,他一直盼望在一些大城市中建立科學技術館,附設物理演示實驗室,為學生和民眾提供探討和了解科學的場所。1956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籌備科技博物館,丁緒寶欣然應邀赴京。此時他已過花甲之年。他和北京天文館館長陳遵媯教授全心全意為科學普及效力,為辦好其中的物理實驗室,他走訪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院校和不少中學,以便博採諸校之長。在北京天文館物理實驗室,他不斷學習新技術,也向館內同事和參觀者介紹當時新技術、新實驗和新方法。1957年以後,科技館擱淺,他於1959年調任國家科委計量局(後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光學組教授。1966年76歲時退休。“文化大革命”後,丁緒寶已是80餘歲的耄耋之年,他仍想着羣眾化物理實驗,以提高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他準備用退休金去購買儀器,將自己的書房改作實驗室,讓周圍青少年來做實驗。他忙於到各大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查閲資料,整理文稿,一直堅持到年過90,雙目幾近失明為止。
1991年丁緒寶與世長辭。他平凡的一生、偉大的人格,矢志不渝的信念和事業心,永遠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丁緒寶簡歷

1894年7月 出生於安徽省阜陽縣。
1912—1916年 在北京大學預科、本科學習。
1917—1918年 任北京大學理科物理教師。
1918—1925年 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克拉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學習,並於1922年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
1925—1926年 任東北大學物理系教授。
1926—1931年 被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會和東北大學合聘為物理學講座教授。
1932—1933年 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應用光學研究院進修。
1934—1937年 任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38—1940年 任廣西桂林高中教師兼廣西教育廳督學。
1939—1943年 任桂林科學實驗館研究員。
1943—1944年 先為廣西大學物理系教授,後為貴州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4—1952年 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
1952—1954年 任浙江師範學院物理系教授。
1954—1956年 任浙江大學光學機械專業教授。
1956—1959年 先後為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顧問、北京天文館物理實驗室教授和中央科學技術館籌建會成員。
1959—1966年 任國家科委計量局研究員。
1991年9月卒於北京。

丁緒寶主要論著

1 丁緒寶.普通物理教學之方法與設備.建設研究,1941,6:1—4.
2 Ting Supao(丁緒寶).Water prisms and a Ray-Tracing device for demonstrations in optics.Amer.J.of Phys.1948,16(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