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為祥

鎖定
丁為祥,男,1957年生,哲學博士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一直從事中國儒學(主要是宋明理學)的研究,對儒學的未來命運與精神走向尤為關注。出版過三本小書:《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熊十力學術思想評傳》,《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發表過論文30餘篇。其中《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獲北方十五省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文名
丁為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7年
代表作品
《熊十力學術思想評傳》
性    別
職    稱
教授

丁為祥人物經歷

丁為祥
丁為祥(1張)
一直從事中國儒學(主要是宋明理學)的研究,對儒學的未來命運與精神走向尤為關注。出版過三本小書(《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熊十力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發表過論文30餘篇。

丁為祥主講課程

自1982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承擔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講授任務,任教陝西師範大學以後,同時又為研究生開設中國哲學史、中國近現代哲學以及宋明理學原著選讀等課程。除上述課程外,同時還為博士生開設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等課程。

丁為祥研究方向

十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哲學尤其是宋明理學研究。

丁為祥主要貢獻

在《文化中國》(加拿大)、《中國文哲研究通訊》(台北)、《哲學與文化》(台北)以及《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學術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4部。
代表論著
1、《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
2、《自苦與追求——墨家人生哲學概覽》武漢出版社1998年5月。
3、《熊十力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6月。
4、《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5、《宋明儒學與長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郭齊勇主編,本人撰寫第10——11兩章共5萬字)
6、《新編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郭齊勇主編,本人撰寫其中5章,共7萬餘言)
7、《陸王“心即理”辨異》《安徽省黨校學報》1990年第1期。
8、《王陽明知行合一的靜態考察與動態把握》《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9、《“四句教”與王學三分》《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0、《張載與王陽明宇宙觀比較》《氣化之道——張載哲學新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王陽明“無善無惡”辨》《孔子研究》1993年第2期。
12、《王陽明“知行合一”三指》《人文雜誌》1993年第3期。
13、《從格物之辯看陽明與甘泉心學的分歧》《孔子研究》1994年第2期。
14、《個體與羣體——道德理性的定位問題》《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15、《墨家宗教因緣析辨》《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
16、《儒道墨人的關懷比較》《學術月刊》1998年第7期。
17、《開放的心胸與多元相融的視野——張載研究的綜述與反思》加拿大《文化中國》1999年第1期
18、《王陽明宇宙觀的雙重性及其意義》《武漢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9、《中國特色的辯證法》《武漢大學學報對外教學論集》1999年12月。(與導師合作)
20、《墨家兼愛觀的演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21、《政治“中間派”與“文化保守主義”》《書品》1999年第6期。(與導師合作)
22、《張載研究的視角與方法》《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23、《以流溯源的探索,守先待後的精神——讀郭齊勇自選集》《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
24、《明代氣學析辨——兼論張載與氣學的關係》台灣《中國文化月刊》2000年第8期。
25、《中國辯證法論綱》《燕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與導師合作)
26、《張載虛氣觀解讀》《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2期。
27、《從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論的形成理路》《孔子研究》2001年第3期。
28、《張載人性論溯源》台灣《鵝湖》2001年第8期。
29、《從思潮崛起的問題意識看理學探索的重心》《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30、《從形式與質料到真際與實際——馮友蘭朱子詮釋芻議》《人文雜誌》2001年第4期。
31、《理先氣後與虛氣相即——朱子理氣觀的詮釋與比較》《朱子研究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32、《理想人格——儒家宗教情懷的真正寄託》《哲學評論》2002年3月創刊號。
33、《現實關懷與超越追求的再激盪——儒家文化命運的後顧與前瞻》《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34、《方方面面熊十力》《讀書》2002年第7期。
35、《多維的視角,共同的關懷》《南方文壇》2002年第2期。
36、《羅欽順的理氣、心性與儒佛之辨》《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3期。
37、《張載太虛三解》《孔子研究》2002年第6期。
38、《熊十力“科玄兩造真理”的提出及其意義》《玄圃論學續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9、《理氣、心性與儒佛之辨——羅欽順思想特質試析》台灣《哲學與文化》2003年第4期。
40、《明代心學的形成機緣及其時代特徵》《中國哲學史》2003年第3期。
41、《朱子本體意識的裂變及其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季刊)2003年第2期。
42、《傳統:具體而又普遍》《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43、《氣學——明清學術轉換的真正開啓者》《社會科學評論》2003年第1期。
44、《沒落乎?——對“中國文化保守主義的沒落”一文的迴應》《中華讀書報》2004年3月25日 香港《二十一世紀》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類》都作了轉載。
45、《朱子本體意識的形成及其特徵》《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46、《儒家血緣親情與仁愛觀念的形成理路》《新原道》第二輯(2004)。
47、《李明輝〈孟子重探〉〈當代儒學的自我轉化〉二書述評》《哲學門》2004年第一冊。
48、《儒家血緣親情與人倫之愛的現代反思》《哲學評論》2004年卷。
49、《恕德、孝道與禮教——儒家三個所謂“腐敗”案例的再詮釋》,載《儒家倫理爭鳴集》,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
50、《從體用一源到本體與現象不二——儒家傳統的現代跨越與張大》《學術界》1999年第3期。
51、《也談本相與角色——論儒家道德倫理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兼答黃裕生先生》《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1期,
與導師合作作品
52、《叩問良知的“不能”》《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53、《傳統??普遍性?現代化——讀“儒家倫理爭鳴集”並對雙方分歧的再反思》《人文雜誌》2005年第3期。
最新動向
《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朱子的哲學視野及其歷史影響的發生學考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丁為祥獲獎記錄

其中《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獲北方十五省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熊十力學術思想評傳》獲第七屆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