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沉透膈湯

鎖定
丁沉透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卷三。具有降逆和中,健脾燥濕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氣,脅肋脹滿,心腹絞痛,痰逆噁心;或時嘔吐,飲食減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氣吞酸,口苦失味。
名    稱
丁沉透膈湯
別    名
十八味丁沉透膈散(《普濟方》卷三十六)
出    處
《《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卷三
組    成
白朮、香附、人蔘、縮砂仁、丁香、麥芽、肉豆蔻、白豆蔻、木香、青皮、甘草、半夏、藿香、厚朴、神曲、草果、沉香、陳皮
功    用
降逆和中,健脾燥濕
主    治
脾胃不和,中寒上氣,脅肋脹滿,心腹絞痛,痰逆噁心;或時嘔吐,飲食減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氣吞酸,口苦失味

丁沉透膈湯歌訣

噁心嘔吐透膈湯,白朮人蔘青四香;砂仁二蔻麥檗草,夏樸陳皮神曲果。

丁沉透膈湯組成

白朮二兩(240g),香附(炒)、人蔘、縮砂仁各一兩(120g),丁香(炙)、麥芽、肉豆蔻(煨)、白豆蔻、木香、青皮各半兩(60g),甘草(炙)一兩半(90g),半夏(湯泡七次)、神曲(炒)、草果各二錢半(32g),藿香、厚朴(姜炒)、沉香、陳皮各七錢半(92g)。

丁沉透膈湯用法用量

上銼,每四錢,水二大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一個,煎八分,去滓熱服。

丁沉透膈湯功用

降逆和中,健脾燥濕。

丁沉透膈湯主治

脾胃不和,中寒上氣,脅肋脹滿,心腹絞痛,痰逆噁心;或時嘔吐,飲食減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氣吞酸,口苦失味。

丁沉透膈湯方義

方中丁香、沉香、半夏、藿香理氣降逆,温中散寒,為主藥。厚朴、砂仁、草果、白豆蔻、肉豆蔻化濕行氣;香附、木香、青皮、陳皮行氣散滿,共為佐藥。人蔘、白朮、炙甘草、大棗健脾和中;神曲、麥檗、牛姜消食和胃,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為使藥。全方共奏行氣、降逆、燥濕、補脾、和胃之功。

丁沉透膈湯使用注意

本方藥多苦温香燥,易傷津耗氣,對久吐傷津、氣陰兩虛者,不宜單獨使用。

丁沉透膈湯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張氏醫通》:“丁沉透膈湯,五膈寬中散,加丁香、沉香、半夏、草果、人蔘、白朮、香附、砂仁、生薑、大棗,水煎服,一方,多青皮、陳皮、神曲、麥芽。”
2.《世醫得效方》:“丁沉透膈湯,治氣滿不食,腹中膨脹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