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剛

(《人民日報》國際部副主任)

鎖定
丁剛,著名時政評論員。50年代生人,生於陝西,祖籍上海。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人民日報國際部副主任。 [1]  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人民日報亞太中心分社首席記者 [2] 
中文名
丁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務
《人民日報》國際部副主任
性    別

丁剛人物生平

做過工,當過教師。
1982年,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西安外國語大學演講 西安外國語大學演講
1987年,畢業於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獲法學碩士。
1987年,進入人民日報國際部工作。
從1990年起,先後任人民日報駐瑞典、比利時(歐盟)和聯合國(美國紐約)記者。

丁剛人物著作

《二戰,在尋訪中》
被聘客座教授(右一) 被聘客座教授(右一)
《脱美國化-尋找中國現代化的定位》
《中國方向》

丁剛個人榮譽及成就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的足跡遍及歐亞非30多個國家,撰寫的大量報道和評論產生了廣泛影響。
丁剛 丁剛
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他是首先進入現場的中國記者之一,參與採寫的“9·11”事件的報道榮獲2001年中國國際新聞一等獎。在紐約常駐期間,丁剛還採寫了許多有關美國政治、社會和中美關係問題的報道。
近年來,撰寫了大量時政評論,為人民網寫的“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獲2005年第1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也是網絡評論首次獲得這一獎項。
他提出的“脱美國化”的觀念深受關注,並引起了對中國現代化發展方向的深入討論。
2009年,他撰寫的“為什麼我不再看《華爾街日報》”被中外媒體廣泛引述。

丁剛社會活動

2020年4月2日,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刊發了包啓挺、丁剛等100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並回應了歐美輿論中甩鍋中國的論調。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