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元復

鎖定
丁元復,字仲心,別號玉陽,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隆慶、萬曆間官吏 [1]  。隆慶五年進士,除陽信令,官至浙江佈政參議,享年八十五歲。有《片玉齋存稿》。
本    名
丁元復
別    名
玉陽
仲心
玉陽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525年11月15日
逝世日期
1609年7月3日
主要作品
《片玉齋存稿》

丁元復人物生平

丁元復石刻像 丁元復石刻像 [2]
丁元復,字仲心(1525.11.15-1609.7.3)。幼慧敏年十二,補諸生。隆慶五年進士,除陽信令。勸農桑,省徭役,催科聽斷,具有規程,脩敬一亭以崇文教。召拜南京御史,首勸講學,請停織造。故事,鹽艘集龍江關,行萬金賄先發,元復峻卻之,召諸商以次受符,廉聲大震。 張居正奪情,或勸疏留,元復曰:眾欲做官,我亦欲做人,不能為宰相作私人也。居正怒,出為四川僉事。清驛傳,簡兵役,犁然就綱紀。遷浙江參議,分守温處。 因病乞歸。林居三十年,民間疾苦,如吳、長二邑門攤銀外,復有家資名色,言於巡撫革除之。地字三、四圖苦重役,請按院並二為一。眾皆歡忭。卒,祀陽信名宦。清乾隆八年,祀鄉賢,建專祠於郡城東,道光年間遷至懸橋巷 [3-4] 

丁元復做官先做人

明代隆慶五年(1571)長洲進士、後任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的丁元復(1525-1609),與先祖漢代梁將軍丁寬、唐代太常卿丁公著被尊為丁氏三賢。丁元復作為“獨秉純懿,魁然碩儒”,他的專祠,清代乾隆八年(1743)始建於丁香裏,即今天平江路丁家巷,道光年間遷至懸橋巷丁氏義莊旁。
丁元復後裔遷丁參議祠懸橋巷 丁元復後裔遷丁參議祠懸橋巷
蘇州葑溪丁氏一族,系出丁寬。丁寬字子襄,梁國人,西漢著名文學家,以研究易學而著稱,七國之亂時,丁寬在睢陽曾抵禦吳楚聯軍,因此後人又尊為丁將軍;他的玄孫女丁姬,是漢哀帝的母親。到了丁公著這一代,始遷入吳地,定居太倉雙鳳裏。
丁氏義莊三賢祠 丁氏義莊三賢祠
丁公著曾任唐穆宗時期吏部尚書、户部尚書,後以太常卿告病回鄉。明朝正統年間,丁氏再遷至郡城蘇州,定居在十全街倉橋、帶成橋一帶。《丁氏宗譜》認為“葑溪士風之盛,丁氏開其先”,相對於葑溪馮氏的曇花一現,後來居上的彭氏一族,葑溪丁氏累代書香,瓜瓞綿綿,雖無高官顯宦,但“累世以學行著稱”。
葑溪丁氏始遷祖丁謙,定居蘇州後即“延名師課其子經史”,第二代丁昊開始擔任教職,以歲貢生選授浙江蕭山縣學訓導。考察《丁氏宗譜》,丁家子孫書香傳家,考中秀才、舉人,入祀名宦、鄉賢,旌表孝行的比比皆是。丁元復的父親世隆,以歲貢累遷任浙江雲和知縣,明代後期郡城甫橋西為立石坊“清朝法從”。
丁元復是第五代,他字仲心,號玉陽,從小“有異質,讀書過目輒成誦”,12歲參加府試、督學考試,以雙第一的成績考中秀才。進學後,“試輒冠其列,名聲大噪”。嘉靖辛酉年(1561)舉於鄉,隆慶辛未年考中進士。據申時學撰寫的墓誌銘來看,“廷試初擬上等,尋失之士論,稱屈”。申時行與丁元復是同科舉人,翌年即考中狀元,聞名天下,後任內閣首輔,王世貞評之曰“富有積蓄,不近懸崖,不樹異幟。”丁申兩家還有姻親,申時行的孫子紹芳迎娶了丁元復的孫女。申時行所謂的失之士論,就是説在士大夫之間風評不好,輿論這一關過不了,這句隱語這也為丁元復後來宦途的蹭蹬之路埋下了伏筆。
丁元復中進士後選派到山東濟南府陽信縣擔任知縣三年,任內有治聲,考級優異,擢升南京山西道監察御史。丁御史一上任就給皇帝上疏,勸諫皇帝講學,請停織造。南京龍江關商船通關有個潛規則,只要交錢就可發證提前放行。鹽商重利,為了搶佔商機,以“規例萬金”向丁元復行賄,元復嚴詞拒絕,“亟馳至關,召諸商立庭下,以差次受符去,不費一錢”,聲名大震。
萬曆五年(1877)首輔張居正父親過世,在守孝、留職“奪情”的這個節骨眼上,南京大小官員也準備聯名上奏,主事之人暗示丁元復,要他擬疏勸留。丁御史自居宋明新儒學正統,又是大孝子,自然不會答應。他説:“諸公欲做官,我亦欲先做人,不能為宰相做私人也!”因此觸怒張居正,先是外派到四川做按察使司僉事,清驛傳,簡兵役,旋因變法奉旨裁革家居四年,直到張居正過世,才補為福建按察使司分巡道,後升為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分守温處道。在浙江任內,明朝開國功臣誠意伯劉基的後人魚肉鄉里,驕橫不法,丁元復嚴懲不貸,“遠近翕服”。因生有惡瘡,不滿60歲即告官歸裏,故鄉地方官知其賢,先後上15道奏疏舉薦丁元復,但都如石沉大海。後來皇太子恩典,賞給一個從三品的亞中大夫散職終老。
元覆在故鄉“里居三十年”,除杜門讀書、教育子孫之外,從不因私事與地方官府打交道,但是在為民請命這個問題上,丁元復卻毫不含糊。在陽信任內,他“廉克自苦,而務以寬簡愛利為政”,勸農桑,減徭役,平冤獄,老百姓安居樂業,監獄裏都空空如也。
在蘇州賦閒期間,他提請按台衙門減除長洲、吳縣的門攤銀,敦請巡撫永革門攤銀之外胥吏巧立名目的“家資名色”,深受百姓愛戴。山東陽信縣請祀名宦祠,蘇州官民在其父石坊西側再立“藩屏碩望”牌坊,後在丁香裏建立專祠紀念。丁元復的家在十郎巷,即今天元和路市一中內,當時的元和縣衙就建在丁元復家宅的舊址上。
丁元復的大兒子早逝。二兒子肇亨是長洲大儒王仁孝的弟子,後考中舉人,擔任河北省玉田縣教諭、代理知縣期間,有父風,厲行禁止犯人罰金減罪、以錢贖罪,拒收小吏賄贈的耗羨千金,後以孝行旌表,附祀於其父專祠內。兄子文蔚是歲貢生,累遷至雲南省馬龍州知州,“潔己奉職”,一併附祀於專祠。值得一提的是,丁家與葑溪馮家“以世好結朱陳”,文蔚的曾孫女丁氏嫁給了馮夢龍的孫子馮端虛。端虛早卒,丁氏“冰霜矢潔”受旌表,收同治《蘇州府志·烈女》。 [3] 

丁元復親屬成員

  • 兒子
丁文起,郡學生。
丁文美,字懋嘉,後更名肇亨,萬曆甲午舉人,就玉田教諭,攝令事。屏絕贖鍰,興水利,辭篆時,吏進羨千金,卻之。轉南京翰林孔目,遷大理司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