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籌莫展

鎖定
一籌莫展(拼音:yī chóu mò zhǎ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元·脱脱宋史·蔡幼學傳》。 [2] 
一籌莫展(籌:計策)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於形容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1] 
中文名
一籌莫展
拼    音
yī chóu mò zhǎn
近義詞
束手無策束手待斃
反義詞
神通廣大大顯身手
出    處
《宋史·蔡幼學傳》
注音字母
ㄧ ㄔㄡˊ ㄇㄛˋ ㄓㄢˇ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補語。

一籌莫展成語出處

元·脱脱《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羣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籌莫展”。 [2] 

一籌莫展成語故事

蔡幼學,字行之,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自幼聰慧,少年時跟隨陳傅良學習長達十年。蔡幼學勤奮好學,博覽羣書。他十八歲時,便一舉奪取朝廷禮部會試第一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進士。 [3] 
當時的宰相張説是宋孝宗的親戚。朝中的政務全被張説一人獨攬,朝廷腐敗,政局混亂。蔡幼學上書宋孝宗,慷慨陳詞,直率地批評朝政的失誤。他認為宰相張説權勢太重,不明大體,有些做法近乎胡作非為,應該受到嚴厲懲處。奏章內容傳到宰相張説的耳中,他氣惱不已,非要將蔡幼學降職任用不可。 [3] 
時光如梭,宋孝宗死去,宋寧宗即位。宋寧宗決心重振朝綱,有所作為。於是,宋寧宗下令朝臣和地方官廣開言路,多為朝廷提意見,批評朝政。 [3] 
蔡幼學看到新即位的皇帝大力革新,心中萬分高興,便連夜草擬奏章,呈給宋寧宗。蔡幼學在奏章中寫道:“皇上如果想成為一位賢明、有作為的君主,必須從這三個方面着手:一是要孝敬父母;二是要重用品質高尚、才能超羣的人;三是要減輕賦税,立法寬厚,仁愛待民。要想抓好這三方面的事情,尤其要以任用賢能之人為最重要的事。近些年來,一些心術不正的人當道,謀害品德優秀而又有傑出才能的人。他們製造大量輿論,排擠為朝廷鞠躬盡瘁的忠臣。所以,大臣們有心為皇上和朝廷效力,勵精圖治,但又怕惹是非,所以大臣們都失去了信心,即使朝廷中有好多謀士,卻是一籌不吐,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抓緊興辦教育,廣泛地選拔人才,否則,怎麼能使天下的仁人志士振奮精神呢?”蔡幼學奏章中的“一籌不吐”,久而久之演變成了“一籌莫展”。 [3] 

一籌莫展成語寓意

蔡幼學的奏章中説,因為心術不正的人當道,謀害品德優秀而又有傑出才能的人。導致大臣們都失去了信心,即使朝廷中有好多謀士,卻是一籌莫展,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遇到困境,苦於找不到解決方法的時候,應該試着放開思維,從別的方面找出路。如果可以在困境面前曲線變通,就可以在迷霧中找到生路,走出困境。 [3]  [4] 

一籌莫展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一籌莫展”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於形容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1]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1] 
  • 運用示例
明·唐順之《與陳蘇山職方》:“蓋部中只見其報功而不知其為衰庸闒懦、一籌莫展之人也。” [2]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竊符記·忌見侯生》:“多君不鄙頻加厚,早難道莫展一籌,若得符兵權唾手。” [2]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二三回:“河督聽了,尤為毛髮悚然。一想:‘事情不妙!保不定這幾天之內,裏頭還要動我的手!’想來想去,一籌莫展。 [2] 
參考資料
  • 1.    一籌莫展  .漢典[引用日期2018-01-01]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292
  • 3.    程帆主編. 成語故事[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04:21-22
  • 4.    盈盈著. 忽略後才知珍貴[M].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1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