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槍拍案驚奇

鎖定
《一槍拍案驚奇》是由陳立華執導的劇情、方言喜劇片,田克兢陸鳴參加演出。 《一槍拍案驚奇》講述發生在辛亥革命前夜,清軍官嘎巴子不慎將漢陽兵工廠為皇帝打造的貢品手槍丟失,撿到手槍的船工岔巴子大禍臨頭,一把槍牽動了快活裏所有人的命運。
類    型
劇情、方言喜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陳立華
編    劇
李冰
主    演
田克兢
陸鳴
片    長
95 分鐘
上映時間
2009年

一槍拍案驚奇相關資料

劇名:一槍拍案驚奇
類型:劇情、方言喜劇
演出團體: 武漢説唱團
編劇:李冰
導演:陳立華

一槍拍案驚奇詳情介紹

演出團體: 武漢説唱團
“偷菜!?我連網線都冇安,還偷個麼斯菜”……
“我寧可坐在破船上笑,也不願坐在大花轎裏哭”……
時尚台詞穿越到辛亥革命前夜,一個個笑料、包袱,看得人哈哈大笑。這就是武漢説唱團在三月八日即將在武漢劇院上演的大型方言喜劇《一槍拍案驚奇》。
2005年開始,武漢説唱團每年打造一部大型方言喜劇為觀眾賀歲,從《活着就要活快活》到《槓上開花》、《信了你的邪》、《一碗都是我的》,今年是第六年。連年火爆,製造了武漢人每年都要同“岔巴子”、“嘎巴子”一起歡樂的期待。
故事發生在古老的快活裏,辛亥革命前夜,清軍官嘎巴子不慎將漢陽兵工廠為皇帝打造的貢品手槍丟失,撿到手槍的船工岔巴子大禍臨頭,一把槍牽動了快活裏所有人的命運。為免除死罪,岔巴子、栽麥子、半吊子等紛紛捲入,大家精心設計的藏槍計劃也被嘎巴子一一破解。岔巴子走投無路、漸漸覺醒,將槍交給了革命黨,辛亥革命一槍打響……
在這個意義深遠的題材面前,説唱團的演員們將時尚元素穿插其中,比如秀梅被岔巴子逼婚搶親時,就借用了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一句經典話,“寧可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笑”,語言效果完全是相反的。擺渡的“岔巴子”説,“只要長江還在,就永遠會有我們擺渡人,未必過些年長江上會建起一座橋叫長江大橋?”這些搞笑的話語,從當下生活中得來,又融入辛亥革命如此宏大的背景之中,讓人輕鬆、會心一笑的同時,也體味到革命前夕老百姓的生活是多麼的水深火熱。
除了每分鐘都會爆出的搞笑台詞,劇中的互動也是別具一格。快活裏的所有村民為了保命,需要把手槍運到村子外丟掉,而村外又有重兵把守,於是大家商量,尋找一個不是快活裏的“外人”來把手槍運出村去。這時,就要請現場的觀眾幫忙了,岔巴子將現場選出一位觀眾上台,岔巴子一招一式教他怎麼裝洋人戴假髮,槍如何藏在《聖經》裏,在碰到官兵時如何假裝倒地、抽搐、口吐白沫……這段真讓人忍俊不禁。 [1] 
當嘎巴子遇上岔巴子,笑料一大串,而笑聲中反映了“覺醒”這一深刻主題。昨晚,武漢説唱團大型方言喜劇《一槍拍案驚奇》在中南劇場上演,漢派著名笑星陸鳴、田克兢等人的精彩表演,不時讓觀眾“笑岔氣”。
該劇以辛亥革命為背景,將革命前夜的12個小時濃縮於故事中:清軍官嘎巴子不慎將漢陽兵工廠為皇帝打造的貢品手槍丟失,被船工岔巴子揀到。一把槍牽動了快活裏所有人的命運,岔巴子、胃口、災麥子、半吊子、黑皮、小啞巴等居民絞盡腦汁試圖藏槍,卻被嘎巴子一一破解。在與官府的周旋中,岔巴子走投無路,漸漸覺醒,最後將槍交給了革命黨人,辛亥革命一槍打響……
作為武漢説唱團打造的“快活裏”系列喜劇的第5部,該劇獨闢蹊徑,以方言喜劇形式來表現紀念辛亥革命的題材,故事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活,充滿爆笑台詞。該劇以獨特的構思、俏皮的風格贏得觀眾們的喜愛,從2010年底至今已演出120場。 [2] 

一槍拍案驚奇主創

《一槍拍案驚奇》
該劇是武漢説唱團打造的“快活裏”系列喜劇的第五部。由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話劇研究會金獅獎等獎項的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編劇李冰編劇;特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藝術碩士,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台灣著名戲劇導演陳立華加盟執導,漢派著名笑星田克兢、陸鳴等擔綱主演。

一槍拍案驚奇作品特點

《一槍拍案驚奇》從劇本到舞美都是原創,融合了經典的傳統相聲――報菜名、湖北常見的三句半和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如給力和“我爸是李剛”被引用)。百年前老武漢的舞台背景和武漢方言“我信了你的邪”漢味十足,演員表情豐富而有感染力,劇情跌宕起伏,演出現場笑聲連連。

一槍拍案驚奇效果

《一槍拍案驚奇》劇照
一槍拍案驚奇
一槍拍案驚奇(13張)
在長達2小時10分鐘的表演精彩多多,笑聲連連。在劇中的快活裏裏面,小人物們從竊喜到恐慌、從麻木到覺醒,故事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深刻反映了紀念革命的主題。而演出中現場邀請的海南觀眾出演“牧師”的互動環節,更吸引了海口觀眾們的眼球,大家紛紛被這一特殊設計吸引。此外,劇中有關偷菜、武漢版英語、“我寧願坐在破船裏笑,也不願坐在花轎裏哭!”等爆笑台詞,也極大地活躍了演出現場的氣氛,果真有讓人“笑岔氣”的感覺,不少觀眾看過演出後發出深思。
該劇以抓人的情節、幽默的語言、大起大落的故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精彩俏皮的對白,贏得了海南觀眾的熱烈歡迎,劇場效果頗佳。 [3-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