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峯書院

鎖定
一峯書院,舊址位於泉州府治東北的執節坊梅石古蹟東(現泉州第一中學西南),是為紀念明代狀元、名宦,被貶任福建市舶司(駐泉)副提舉的羅倫(字一峯)而建。
明嘉靖八年(1529年),福建提學副史御提出羅倫曾“謫居於是地,而屍住之典未舉”,提議建祠紀念,因而逐漸形成後來的一峯書院。當時書院一側有一石裂為五瓣,形似梅花,古有“梅石開,狀元來”的讖語。久而久之,一峯書院也有梅石書院的別稱。 [1] 
中文名
一峯書院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學府街(泉州第一中學西南)
所處時代
明代

一峯書院書院簡介

一峯書院,舊址在泉州一中,是為紀念明代理學家、狀元羅倫(號一峯)而創建的書院。明嘉靖八年(1529年),福建提學副史御提出羅倫曾“謫居於是地,而屍住之典未舉”,提議建祠紀念,因而逐漸形成後來的一峯書院。當時書院一側有一石裂為五瓣,形似梅花,古有“梅石開,狀元來”的讖語。久而久之,一峯書院也有梅石書院的別稱。
梅石書院一側有一石裂為梅花狀,故稱梅花石 梅石書院一側有一石裂為梅花狀,故稱梅花石

一峯書院書院歷史

明成化五年(1469年),羅倫因得罪憲宗,被貶泉州,於城北梅石東淨真觀棲居。羅倫在公餘聚眾收徒講學,四方士人從學如流。任職期間,羅倫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將市舶司移往福州,對繁榮泉州港的海外貿易、推動泉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羅倫在泉州任職期間為民造福,贏得泉州各界的廣泛欽敬與愛戴。
明嘉靖八年(1529年),御史聶豹等人為紀念羅倫開堂講學之功,便在梅花石附近、羅倫開堂講學之地修建“一峯書院”。書院建成後,延聘鄉紳進士先後掌教,泉州名儒張嶽、顧珀等都曾在此講學,名噪一時。
一峯書院於明末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曾經重加修葺,並因其地靠近清源山,一度易名清源書院。
乾隆十五年(1750年),晉江知縣黃昌遇發起對書院重修擴建,並更名為“梅石書院”。據載,舊時書院東西長37米,南北長83米,三進深,中為講堂,後殿祭祀羅一峯,兩旁建屋48間。
民國時期,梅石書院舊址上先後創辦了泉州農業學校、泉州師範、昭昧國學專修學校。1942年,創辦晉江縣立初級中學,400多年的舊書院再次響起琅琅讀書聲。
1952年,該校正式定名為“泉州第一中學”。
1992年,泉州一中翻建校舍時,挖出碑石兩方,分別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晉江縣梅石書院碑記》及《重修晉江縣一峯書院碑記》,現這兩方碑記豎立於校門內左側。
學校西邊一簇綻裂成五瓣、狀如梅花的石頭就是梅花石,至今完整保存,見證着自一峯書院到泉州一中數百載的漫長曆史。 [2]  人們以“梅筋石骨”形容僑鄉名校泉州一中的人文底藴,“片石梅花噴異香”的育才及耕讀精神一如既往地在這片土地上薪火相傳。 [3] 

一峯書院復建書院

在2019年擬定的復建方案中,新“梅石書院”位於梅石路24號的“梅石史氏小宗”古厝,距梅花石保護史蹟約40米,始建於1811年,佔地約300平方米。古厝二進三開間,保存較為完整,產權為史氏家族擁有。史氏族人史雲山向記者表示,梅石書院自古以來遠近聞名,“如梅之韌、似石之堅”的“梅石精神”更是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所以史氏族人都很支持政府復建書院,希望書院精神能重煥光采。 [1] 
寫有一峯書院的大石匾額 寫有一峯書院的大石匾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