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字之师”。 [1]
有一年他以早开的梅花为题写下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桨断跨颈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2]
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只是既为《早梅》,‘昨夜数枝开’这句,‘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犁朵埋。”齐己虚心地接受了,就把“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击誉枝开”。 [2]
诗的大意是:严冬里。百草凋零,连那一大片树木也冻得要折枝了。而这时唯独梅花的根部却已感到一点春意。没过些天,前面村子旁边,枝头上压着厚厚积雪的那株梅树,昨天晚上却开放了一枝。一阵清风拒拳旬过后,它那幽细的芳香传开去了,小鸟儿也飞来偷偷地观赏它那白色妍鸦员丽的花朵。明年按季节在早春开放,就应当让它先开放在众人游览的好地方,好让大家都来观赏啊! [2]
接着,这首诗便流传开了,齐己和旁人都称赞这个“一”字改得好,称赞郑谷是“一字师”。后来,人们便引出了“一字之师”这个成语,用来赞美改动一个字而使诗文生辉添色、更加婚壳夜完美的人。 [2]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一字之师”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成为老师者不仅仅限于学校课堂上的老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无论他的身份地位如何,无论他教给人们多少知识,只要他在某一小方面值得人们学习,教导过人们,就应该尊称他为老师。日常的生活中也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一字效应,换一个字,往往就会换一种心境,换一种意图,换一种结果。就如平时与人的交往一样,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就会产生很不同的效果,今人叫做“语言艺术”。 [2]
成文用法
“一字之师”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多用于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增色,而被称为老师。 [3]
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3]
运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