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個接一個

(金子美鈴所寫的作品)

鎖定
《一個接一個》是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鈴的作品。她用兒童最自然的狀態來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簡單的內心世界。詩歌共4 節,前三節格式相似,每節共3 句話:第一句講孩子被成人世界驚擾後的不開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轉念之後的喜悦。每一節的第一句連接着上一節的結尾,內容環環相扣,與題目“一個接一個”相契合。最後一節詩中孩子天真的發問,使詩歌更富有童趣,引發小讀者們的情感共鳴 [1] 
本文入選人教社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3課。 [2-3] 
作品名稱
一個接一個
外文名
一人また一人(日語)
One After Another(英語)
作    者
金子美玲
作品出處
向着明亮那方 [4] 
文學體裁
兒童詩
翻    譯
吳菲 [3] 
入選教材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版 [2] 
篇    數
第3課 [5] 
朗讀人
梓君張蕾 [6] 
ISRC
CN-M01-16-00030 [6] 

一個接一個課文原文

月夜,正玩着踩影子,
就聽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覺!”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兒啊。
不過,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
正做着好夢,
又聽見大人在叫:“該起牀上學啦!”
唉,要是不上學就好了。
不過,去了學校,
就能見到小夥伴,多麼開心哪!
正和小夥伴們玩着跳房子
操場上卻響起了上課鈴聲。
唉,要是沒有上課鈴就好了。
不過,聽老師講故事,
也是很快樂很有趣的呀!
別的孩子也是這樣嗎?
也像我一樣,這麼想嗎? [2-5]  [7] 

一個接一個關於作者

金子美玲 金子美玲
金子美鈴,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童謠詩人。她的多首代表作被收錄於日本的小學國語課本,其作品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英、法、韓等七國語言。2007年在中國集結成《向着明亮那方》出版。 [1]  [4] 
吳菲,中國內地作家、翻譯家。

一個接一個課文學習

1. 朗讀指導。
讀好長句子。這篇課文雖然是一首兒童詩,但個別詩句較長,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利用範讀,或藉助停頓符號,指導學生恰當地把握停頓,幫助把長句子讀通順。如,“不過,回家睡着了,倒可以/ 做各種各樣的夢呢!”“正和小夥伴們/ 玩着跳房子,操場上/ 卻響起了上課鈴聲。”讀好大人的話。大人的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朗讀時,可聯繫生活,引導學生回憶爸爸媽媽催促時的模樣,然後模仿着讀一讀句子。也可以讓學生噹噹“大人”,催促文中的小朋友。
讀好每一節中前後三句話的情感變化。第1、2、3 小節詩,語言的情感變化大致相同,由“開心”變成“沮喪”又轉向“ 開心”。朗讀指導和內容理解可以結合起來,通過講、扶、放的方法,讀出句子前後的情感變化。朗讀時,要重視教師的示範。
2. 理解運用。
這首詩的內容描繪的就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聲。學生一讀,就會產生共鳴,教師不需要作過多講解。詩歌的學習可採用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的方式。
學習第1、2、3 小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句子,畫畫表情,引導學生髮現每一小節中,“我”的心情變化,都是由“快樂”變為“沮喪”,又由“沮喪”變成“期待”。教學時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幫助學生體會心情,如,“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啊。”可以啓發學生聯繫生活思考,假如是你會怎麼想怎麼做。“不過,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引導學生想象“我”會做哪些有趣的夢呢?以此來告訴學生有時候看似煩惱和無聊的事物,也藴含着樂趣。在此基礎上,讀出詩句的趣味。
第4 小節的學習可結合課後的第一題展開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在同桌之間問一問,感受一下“我”的好奇。然後,引導學生嘗試着來説説自己的經歷。説話時,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説,把話説清楚,把意思説明白即可,不強求學生按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來説。 [1] 
參考資料
  • 1.    一個接一個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7-04-08]
  • 2.    教育部組織編寫.語文一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1:21-22
  • 3.    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版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04-08]
  • 4.    (日)金子美玲著,吳菲譯.向着明亮那方.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158
  • 5.    一個接一個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04-08]
  • 6.    梓君、衞東、張蕾、成亞、左小羣、楊海波朗讀,魏丹審聽.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朗讀帶.北京: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16-12
  • 7.    一個接一個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