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丘之貉

鎖定
一丘之貉(拼音:yī qiū zhī hé)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 [1] 
一丘之貉指彼此為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樣都是壞人,沒有差別。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4] 
中文名
一丘之貉
外文名
birds of a feather
拼    音
yī qiū zhī hé
近義詞
一路貨色狼狽為奸
反義詞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出    處
漢書·楊惲傳》
注音字母
ㄧ ㄑㄧㄡ ㄓㄧ ㄏㄜ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

一丘之貉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丘之貉”。 [1] 

一丘之貉成語故事

漢朝時有一個名叫楊惲的人,有着非常顯赫的出身。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官拜丞相的楊敞,母親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千金。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下,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飽讀詩書,學問淵博。 [2] 
漢宣帝即位後,楊惲知道了大將霍光謀反的消息,最先向漢宣帝報告,所以,事後被漢宣帝提拔為平通侯,從此在朝廷裏嶄露頭角。 [2] 
當時,朝廷上下都瀰漫着一股賄賂、奢靡的風氣,朝臣只貪圖榮華富貴,追逐權勢地位,對國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點都不關心,就知道吃喝玩樂。楊惲作中山郎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整頓這些弊病。由於少年得志,又有功勞在身,所以楊惲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與傅長樂(長樂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發生了一場非常不愉快的爭執。 [2] 
有一次,楊惲聽聞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便説:“遇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才導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終於亡了國。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長的貉獸一樣,毫無差別,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 [2] 
楊惲這番“古與今,如一丘之貉”的話傳到皇帝耳朵後不久,他便被免職查辦了。 [2] 

一丘之貉成語寓意

楊惲的故事着實讓人們領略了一把“言辭”的威力,正所謂“一句話天堂,一句話地獄。”楊惲在朝廷中嶄露頭角,“嘴巴”功不可沒;然而,他被免職查辦,“嘴巴”卻也難逃其咎。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話説得嚴謹一點,為自己辯護得周到一點,終究不是什麼壞事情。成語告訴人們,做人不能有小集體主義的思想,更不能聚在一塊兒專門造謠生事、無事生非、故意與人為難。 [2]  [3] 

一丘之貉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一丘之貉”指彼此為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樣都是壞人,沒有差別。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4] 
  • 運用示例
清·吳偉業《偶成》:“今古一丘之貉,不知誰鳳誰梟。” [4] 
清·梁啓超《新史學》:“然而陳陳相因,一丘之貉,未聞有能為史界闢一新天地。” [4] 
中國第四屆文聯主席·郭沫若《虎符》:“管它秦國也好,楚國也好,在我看來都是一丘之貉。” [4] 

一丘之貉成語辨析

一丘之貉—一路貨色
“一丘之貉”與“一路貨色”意義相近,均有都是壞東西的意思;區別在於“一丘之貉”多指人(包括人的組織、團體等),偶爾用於物,適用範圍較小,語意較重;“一路貨色”不限於人,還可指人的思想、言論、作品甚至物品,適用範圍較大,語意較輕。 [4] 
參考資料
  • 1.    開心考試研究中心編. 成語故事 智慧篇[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8.06:148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2-3
  • 3.    大朋叔叔著. 寫給兒童的漢字故事 全5冊 4[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11:31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醜惡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