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䆲盆

鎖定
井鹽鹽井低壓天然氣採輸設備。木製。上小下大,呈截錐形圓桶狀。頂部有一個和下部井眼垂直相對的口,上部排列有輸氣管道。安裝於地表下、井眼上。大小視井的產氣量而定,一般上口直徑1.6—2米、下口直徑2—2.5米、高約3米,最大者上口直徑可達4.6米或以上。清代出現於四川自貢鹽場。具有儲氣、輸氣、配氣、減壓、氣水分離、保證安全等功能。可單日開採氣量數十至數千立方米的低壓天然氣。 [1] 
中文名
䆲盆
用    途
井鹽鹽井低壓天然氣採輸
從鹽井中採集天然氣的工具和設備,體現了古代鹽工的聰明與智慧,其中最重要的是“䆲盆”。由於䆲盆埋於地下,記者無法見其真面目。據肖永明介紹,䆲盆像一個倒扣着的盆子,下部大上部小,是一種降壓分離裝置,置於井口附近。井下温度較高,氣流比較集中,滷水提汲過程中,筒外部分滷水會霧化成水蒸氣,到達䆲盆時,氣温降低,水蒸氣凝結成為液態。由於液態水的比重高於天然氣,下降的水從䆲盆底端的“陰筧”中排出。此外,天然氣到達䆲盆時,體積膨脹,壓力變小,在外部力量抽吸的作用下從䆲盆上端的“出山筧”進入採集設備。這樣既能夠實現水、氣分離,又能夠防止天然氣泄漏。 [2] 
參考資料
  • 1.    宋良曦,林建宇,黃健,程龍剛編,中國鹽業史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0,第586頁
  • 2.    䆲盆  .四川民盟[引用日期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