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㝵是一個古代漢語漢字。
中文名
拼    音
屬    性
漢語漢字

目錄

文字介紹

㝵異體字:得礙 [1] 
注音:ㄉㄜˊ
部首:寸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
五筆:JGFU;倉頡:AMDI;鄭碼:KADS;四角:60341
結構:上下;統一碼:3775;筆順: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1、同“得”、“礙”。
2、〈喃〉人。
UNICODE
㝵字UNICODE編碼:U+3775,10進制:14197,UTF-32:00003775,UTF-8:E39D B5。
㝵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ancient form of U+5F97,得) to get, complacent, (same as U+7919,礙) to obstruct, to hinder, to stop progress, to injure, to offend, to concern, hindrance, restraint

釋義

康熙字典
㝵【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五嘅切《集韻》午代切。與礙同。《説文》止也。本作礙。或作硋。南史引浮屠書作㝵,注:與礙同。 [1] 
參考資料
  • 1.      .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