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㐆(讀音yǐn),屬於非通用字。“㐆”的字形是反寫的“身”字。本意指轉身,也指歸依。 [1] 
中文名
拼    音
yǐn [2] 
部    首
丿
五    筆
RVNV
倉    頡
HSMS
鄭    碼
PDXY
字形結構
獨體
注    音
ㄧㄣˇ ㄧ
統一碼
CJK擴充A-3406

釋義

1. 歸依。
2. 轉身。
3. 同“隱”。 [2-3] 

古代辭書解釋

説文解字

  • 原文
【卷八】【㐆部】㐆 yī 於機切
歸也。從反身。凡㐆之屬皆從㐆。
〖注〗徐鍇曰:“古人所謂反身修道。故曰歸也。”
  • 譯文
㐆,歸依。由反向的“身”字表示。凡是㐆的部屬都從㐆。 [4] 

説文解字注

〖(㐆)歸也〗
疊韻為訓。
〖從反身〗
此如反人為匕、反從為比。於機切,十五部。凡之屬皆從㐆。 [5]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部】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5
yī ㄧ《唐韻》於機切《集韻》於希切,音衣。《説文》歸也。從反身。《徐鍇曰》古人所謂反身修道,故曰歸也。
◎按《同文舉要》㐆,歸附也。今從人從衣聲,與依字音義皆同,《正譌本義》別作依,倚也,與依字音同義異。諸家或分或合,未知所據。
又《廣韻》於謹切《集韻》倚謹切,音隱。《戴氏·六書故》轉身也。《詩·召南》殷其雷,言雷聲轉展㐆地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殷而馳,謂衡轢隴之上也。皆當作㐆。《方以智·通雅》㐆,本隱也。加殳轉平聲,為殷勤、殷色、殷國、殷姓。經傳及金石文無以㐆作依者,但古方言有依聲。齊、兗人呼殷如衣。《禮·中庸》壹戎衣,注:衣讀為殷,聲之訛也。《正字通》據方、戴二説,音義與隱通。《正韻》收殷、依、隱,闕㐆不載,以㐆字音義未正故也,存戴、方説備考定。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