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

鎖定
2022年1月,胡潤研究院發佈《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列出了100家最符合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中國民營企業。 [1] 
中文名
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
外文名
2021 Hurun China Private Companies SDG Readiness 100
榜單前十
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 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
伊利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一。2007年,伊利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公民報告》。伊利是首家簽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的中國企業,連續三年發佈《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2020年,伊利環保總投入18,943萬元,總節水量 412萬噸,旗下19家工廠通過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伊利2020年帶領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脱貧致富的道路,在全國帶動收購青貯780萬噸,為農户創造收益約26.5億元。“伊利方舟”投入160萬元開展兒童安全主題活動,約10萬名師生參與, “伊利營養2020”捐贈價值471萬元的伊利產品。伊利以2,53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0世茂海峽•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第32名。
華為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二。2008年,華為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目前,華為向全球近2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53%為研發人員。華為中國區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達2.2億度,相當於減少 二氧化碳排放約18.8萬噸。華為通過利用原有的森林防火塔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打造了有線無線融合、寬窄帶一體的通信網絡,為自然動物保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並對全球200 多起突發災害及重大事件進行網絡保障。華為在全球開展了650多項公益活動,為近90個國家科技抗疫提供援助,共克時艱。華為以1萬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嘉興·胡潤世界500強》第73名。
碧桂園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三。2007年,碧桂園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立業至今,碧桂園創始人及集團累計參與社會慈善捐款已超87億元,並主動參與全國16省57縣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已助力49萬人脱貧。在平等僱傭方面,2020年集團房地產板塊僱傭殘障員工151人,較上一年增加91%。碧桂園也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現代化的農業發展之路,近年來其逐步建設了“武漢漢南‘中國種穀’”、肇清農業科技園、雲南保山農業科技園等一大批優質項目。碧桂園在教育慈善和鄉村振興等領域持續發力,設立20多項教育專項基金,覆蓋全國40多所高校,精準扶貧共幫扶全國9省14縣,聯合超70個成員發起“社會扶貧共同體”。碧桂園以2,06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0世茂海峽•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第44名。
中國平安保險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四。2006年平安即發佈企業公民報告。中國平安保險員工人數超36萬人,代理人規模超100萬人,為社會提供了近139萬個就業機會。中國平安的消費扶貧項目——平安雲農場,以消費扶貧帶增收,在烏蘭察布、上海、廣州、西安等地召開了多場扶貧農產品推介洽購會,推出扶貧貸、扶貧債等業務模式,創新開發了水電貸、養殖貸、種植貸、修路貸、扶貧債等多種產業幫扶模式。節能方面,中國平安2020年人均用電從2,199度/人下降到1,520度/人,相較上年改善32%。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平安已累計為一帶一路項目總體投融資額超3,400億元,大灣區重點建設項目投放保額超 5,000億元,累計向實體經濟投入保險資金超1萬億元。平安保險以1.1萬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嘉興·胡潤世界500強》第70名。
海爾智家同樣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四。2010年,海爾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針對社會公眾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重點需求,海爾智家APP進行升級,上線含“衣物祛菌”、“室內空氣殺菌”、“健康飲食”、“疫情播報”等在內的多個智慧健康場景。教育方面,截至2020年末,海爾已經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援建了325所希望小學和1所希望中學,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幫助數以萬計的兒童就學。同時,海爾在科技創新方面表現出眾,截至目前,海爾已經申請了6萬+的全球專利,位居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在2020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海爾智家憑藉2,034件專利數量四次蟬聯第一。國際合作方面,海爾在全球擁有10大研發中心、25個工業園、108個營銷中心、122個製造工廠。海爾智家以2,51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嘉興·胡潤世界500強》第473名。
復星國際同樣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四。2009年,復星國際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復星國際以鄉村醫生作為聯絡人,直接採集當地產品,以“消費扶貧”的方式支持農村社區發展。復星國際在文化、教育、藝術及青年創業等方面也表現出眾,開展相關項目30餘個,輻射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期間,復星基金會設立“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專項基金”,聯合90多個社會組織、企業、個人開展聯合捐贈,捐贈總計超過人民幣2億元。自2008年以來,復星的地中海俱樂部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開展“綠色農業計劃”,在度假村週圍推廣生態農業,通過採購當地社區生產的農產品支持社區生計和發展。復星國際以67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0世茂海峽•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第158名。
阿里巴巴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七。2007年,阿里巴巴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去年9月宣佈未來將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高質量就業、弱勢羣體關愛、設立共同富裕發展基金等五個方向上,累計投入1,000億元,助力推動共同富裕。阿里巴巴一直穩居中國最大農產品銷售平台,2019年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巴巴平台網絡實現銷售額974億元,淘寶直播帶動農產品成交額突破60億。阿里巴巴公益平台的公益項目幾乎覆蓋全國各地,並延伸至東南亞、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阿里巴巴教育脱貧依託馬雲公益基金會、蔡崇信公益基金會,通過鄉村教育計劃及職業教育計劃,為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及人才培養提供立體化支持。阿里巴巴以3.8萬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嘉興·胡潤世界500強》第九名。
騰訊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八。2008年,騰訊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去年騰訊已連續規劃投入1,000億元資金,增進社會福祉、助力共同富裕。截至2019年底,騰訊公司雲技術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達4,899件和1,892件,在安全技術以及大數據領域方面的專利申請量位居行業第一。2020年騰訊捐資設立了15億的戰疫基金,在極短的時間內開發了健康碼、騰訊會議等產品助力抗疫與復工復產。騰訊以互聯網為載體,實現數字文化內容的海外輸出,旗下起點中文網等多家網站已向海外地區授權300餘部原創作品的數字出版和實體圖書出版。在綠色低碳領域,騰訊的數據中心早在2016年就開始佈局,2020年新建的華南服務器超百萬台的數據集羣,已配有大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屋頂。騰訊以4.5萬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嘉興·胡潤世界500強》第六名。
比亞迪同樣位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八。2010年,比亞迪發佈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比亞迪通過太陽能電站(發電)、儲能電站(儲電)、電動車(用電)改變傳統的能源消耗方式,改善環境,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截至2020年12月,比亞迪為全球超過22萬人提供就業機會,在比亞迪主要的海外生產基地美國、巴西及匈牙利,海外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6%。專利技術方面,截至2020年底,累計申請中國專利超2.5萬件,累計申請國外專利超6千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比亞迪做到了3天出圖紙、7天造出口罩機、10天出產品,助力全球抗疫,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截至2020年底,比亞迪生產的防疫物資已經運送到全球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比亞迪以5,91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1嘉興·胡潤世界500強》第158名。
格林美同樣列《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第八。2009年,格林美髮布了其第一份企業責任報告。格林美是聯合國環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全球環境基金示範企業、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截至2020年,格林美在中國11省市建設了16個資源循環工廠,覆蓋中國900萬平方公里,與近5億人建立了廢棄物處理的合作關係,每年處理廢棄物總量達500萬噸以上。2020年格林美環保投入超3.5億元,實施環保設施建設和提檔升級改造項目53個,電子廢棄物回收量同比增長33%,佔中國報廢總量10%。同時,格林美2020年全年安全事故起數和工傷人數較2019年分別下降33%和52%。格林美還投資南非、印尼、韓國,創造中國企業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綠色產業模式,積極參與新能源產業合作。格林美以240億元的價值位列《2020世茂海峽•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第475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