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捲風

(美國1996年簡·德·邦特執導的電影)

鎖定
《龍捲風》是由簡·德·邦特執導,安妮-瑪麗·馬丁邁克爾·克萊頓編劇,海倫·亨特比爾·帕克斯頓加利·艾爾維斯傑米·格爾茲等主演的災難、冒險片,於1996年5月10日在美國上映 [7] 
該片講述了氣象學家喬和比爾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率領一羣風暴追逐者研究龍捲風,他們不懼危險,試圖將最新的研究裝置部署在龍捲風內部,經過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 [2] 
中文名
龍捲風
外文名
Twister
其他譯名
龍捲風暴
類    型
災難、動作、冒險
出品公司
環球影業、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安培林娛樂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簡·德·邦特
編    劇
安妮-瑪麗·馬丁
邁克爾·克萊頓
主    演
海倫·亨特
比爾·帕克斯頓
加利·艾爾維斯
傑米·格爾茲
片    長
113 分鐘
上映時間
1996年5月10日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PG-13(美國)
imdb編碼
tt0117998

龍捲風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一場恐怖的龍捲風暴襲擊了喬·哈汀一家,喬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而被風暴捲走。幼年的經歷促使喬長大後成了一名專業研究龍捲風的氣象專家。
龍捲風
龍捲風(21張)
時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喬帶領着一支來自馬斯科吉州立大學的風暴追逐者團隊,他們共同為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喬還領導了一個以《綠野仙蹤》中的多蘿西為原型探險的項目,此項目為創建一個更好的龍捲風預警系統。喬的丈夫比爾·哈丁與她分居已久,這次,比爾帶着女友梅麗莎前來找喬在離婚證書上簽字。比爾也曾經是追逐龍捲風的氣象專家,在喬的追風隊中,喬展示了新發明的設備,告訴比爾他以前設計的龍捲風探測儀“多羅茜”已經制造成功了;比爾十分高興,終於決定再一次追風。
在追風的路程中,另一支由裘納斯帶領的車隊超過了他們。裘納斯取得了大公司的贊助,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他還盜取了比爾和喬的研究成果,想借此成名。在喬和比爾與龍捲風的交鋒中,兩隻“多羅茜”由於設計不全面而報廢;而梅麗莎卻因無法忍受這種驚險、動盪的生活而與比爾分手,她認為喬更適合他。
又一大型F5級龍捲風襲來,喬和比爾趕到,及時救出了喬的姑媽;同時,兩人受到風鈴的啓發,改進了探測儀。龍捲風暴再次襲來,裘納斯不聽勸告而被龍捲風將車隊一掃而空。比爾下定決心親自涉險,終於成功地放飛了最後一隻“多羅茜”,通過成千上萬的小探測器,追風隊終於收到了完整的風暴中心的資料,他們終於成功了。比爾和喬也憑藉機智和勇敢躲避開死神的襲擊。龍捲風過後,共同的歷險又使愛意在兩人的心底復燃了 [1] 
龍捲風 龍捲風

龍捲風演職員表

龍捲風演員表

龍捲風職員表

製作人 伊恩·布萊斯邁克爾·克萊頓凱瑟琳·肯尼迪勞裏·麥克唐納沃爾特·F·帕克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拉德·莫倫、Glenn Salloum
導演 簡·德·邦特
副導演(助理) Matthew CarlisleK.C. Hodenfield、John M. Morse、Richard OswaldDavid K. RiebelMike Risner亞歷山大·維特
編劇 邁克爾·克萊頓安妮-瑪麗·馬丁
攝影 傑克·N·格林
配樂 馬克·曼西納
剪輯 邁克爾·卡恩
選角導演 麗莎·布賴莫·加西亞
藝術指導 Joseph C. Nemec III
美術設計 Dan Olexiewicz
造型設計 Karen Blynder、Bridget Cook、Darrell Redleaf-Fielder、Kim Santantonio、Brad Wilder
服裝設計 愛倫·麥朗妮克
視覺特效 斯蒂芬·範米爾
佈景師 Ronald R. Reiss
展開
特效師
David Amborn、Stanley Amborn、Donald K. Brady、Steve Bunyes、Michael Burke、Chris Burton、Robert Cole、Eric Cook、Rich E. Cordobes、Jack Davis、Ken Ebert、Manuel S. Epstein、Howard Frazier、John Frazier、Chuck Gaspar、Dan Gaspar、Michael Gaspar、Bruce D. Hayes、Robert S. Henderson、David A. Jackson、Jim Jolly、Ralph Kerr、David Kirk、Michael Meinardus、Ken Mieding、Tim Moran、Joe Pancake、William A. Pancake Jr.、Steve Paulk、Frances Pennington、Arnold Peterson、Kevin Quibell、Alan Rifkin、David A. Schroeder、James D. Schwalm、Bob Stoker、Richard Stutsman、Newton Wimer、Dick Wood、Dana Wozniak、Stan Blackwell、Tim Walkey
聲音部門
Brydon Baker III、Scott Balcerek、Beth Bergeron、Catherine Calleson、Robert Deschaine、Teresa Eckton、Jeff Etcher、Stephanie Flack、Judee Flick、Stephen Hunter Flick、Rick Freeman、Baylis Glascock、Mollie Gordon、Zigmund Gron、Warren Hamilton Jr.、Greg Hedgepath、Hilda Hodges、Ken J. Johnson、Steve Kempster、Richard King、Nicholas Vincent Korda、Gregg Landaker、Mary Jo Lang、Martin Lopez、Steve Maslow、Robert Maxfield、Charles Maynes、Shawn Murphy、Rupert Nadeau、Kevin O'Connell、Geoffrey Patterson、John P.、Eric Potter、John Roesch、Solange S. Schwalbe、Charles E. Smith、David Spence、Marvin Walowitz、Ben Wilkins、Bob Wishnefsky、Linda Yeaney、William Jacobs、Chris Smith、Bruce Stubblefield、Tami Treadwell
(參考資料 [7] 

龍捲風角色介紹

  • 喬·安·哈汀

    勇敢無畏的風暴追逐者,幼年的經歷促使她成為了一名專業研究龍捲風的氣象學家。由於專注於事業,她和丈夫比爾的感情亮起紅燈,比爾帶着女友前來辦離婚手續,這一打擊讓她傷心不已。其後在追風過程中,她和比爾也憑藉機智和勇敢躲避開超強龍捲風的襲擊,共同的歷險又使愛意在兩人的心底復燃了,她主導的研究項目也取得成功。

  • 比爾·哈丁

    曾是一名風暴追逐者,後來成為電視天氣預報員。他正準備和喬離婚,帶着毫無準備的新女友梅麗莎參加了“追風”行動,三人之間形成的火爆氣氛,足以媲美他們在追逐的強烈龍捲風。龍捲風暴再次來襲時,比爾下定決心再次協助喬,他親自涉險,終於成功地放飛了最後一罐“多羅茜”,他和喬經過這次冒險,感情上也重歸於好。

  • 裘納斯·米勒

    氣象科學家,喬和比爾的主要競爭對手。他做事不擇手段,處處挑釁和排擠喬的團隊,兩組專門研究龍捲風的氣象科學家都為青史留名而磨拳擦掌,準備解開龍捲風的奧秘。他取得了大公司的贊助,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他還盜取了比爾和喬的研究成果,想借此成名。當龍捲風暴再次襲來,他不聽喬的勸告,他的車隊也被龍捲風一掃而空。

  • 梅麗莎·裏維斯

    一名理療師,比爾·哈丁的新女友,言談舉止比較端莊。比爾帶她來找喬辦離婚手續,起初,她和喬之間劍拔弩張,但當喬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時,她也表現出對追逐龍捲風的興趣,臨時加入了喬的小隊。在探險的過程中,她發現只有喬才真正理解比爾,於是,她平靜地提出與比爾分手,並衷心的祝福喬和比爾,離開探險隊繼續做治療師。

  • 達斯廷·戴維斯

    喬·哈汀小隊裏的成員,對龍捲風非常着迷,略顯笨拙的風暴追逐者。他非常友好,有時略帶點黑色幽默,喜歡開玩笑。他對喬很忠誠,願意做任何事情來幫助他的朋友。當他發現F4級龍捲風將正面襲擊時,很擔心梅格阿姨的安全,並催促比爾離開,以便他們能及時救助梅格。當比爾和喬與F5級龍捲風作戰時,他時刻與車隊保持聯繫。

  • 梅格·格林

    喬·哈汀的姑姑,一個慈祥的長輩,孤身一人住在小鎮裏,一直默默的支持喬。喬的父親遇難後,她經常照顧年幼的侄女,姑侄二人的關係非常好。後來,喬成為氣象學家,她也感到很欣慰。當喬帶領探險團隊來探望她時,她熱情的招待了他們,並鼓勵喬。後來,龍捲風襲擊了她所在的小鎮,她僥倖躲過一劫,被喬的朋友們從廢墟里救出。

(參考資料 [1-2]  [8] 

龍捲風音樂原聲

曲目
資料
1.《Wheatfield (Film Version)》(1:26)
2.《The Hunt Begins》(3:51)
3.《The Sky》(1:03)
4.《Dorothy IV (Film Version)》(1:56)
5.《The First Twister》(0:49)
6.《In The Ditch / Where’s My Truck?》(2:00)
7.《Waterspouts》(2:49)
8.《Cow》(5:42)
9.《Walk In The Woods》(2:05)
10.《Bob’s Road》(2:13)
11.《Hail No!》(2:43)
12.《Futility》(2:17)
13.《Drive-in Twister》(2:57)
14.《Wakita (Film Version)》(5:19)
15.《Sculptures》(3:06)
16.《House Visit》(4:47)
17.《The Big Suck (Film Version)》(1:47)
18.《End Title》(2:20)
19.《Wheatfield (Alternate)》(1:33)
20.《Waterspouts》(2:50)
21.《The Big Suck》(1:13)
22.《End Title / Respect The Wind§》(9:21)
《龍捲風》
電影原聲碟
Twiste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
語言:英語
發行地區:北美
譜曲:馬克·曼西納
發行年份:1996年
套封 套封
(參考資料 [5] 

龍捲風幕後花絮

  • 為打造出駭人的風勢,劇組甚至動用了波音707的噴氣發動機。
  • 因為海倫·亨特要趕拍新一季的美劇《我為卿狂》,所以該片拍攝時間非常緊迫,不過美劇一方的出品人保羅·雷瑟倒是甘心情願為《龍捲風》讓步,而推遲《我為卿狂》的開機時間。
  • 在拍攝溝渠場景時,由於當地未經消毒處理,所以比爾·帕克斯頓和海倫·亨特必須注射肝炎疫苗。
  • 片中龍捲風的聲音其實是慢放的駱駝呻吟聲。
  • 原本片方希望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親自執導這部電影,斯皮爾伯格本人也對該項目很感興趣,但由於業務繁忙而退出,轉而改任該片的監製。
  • 影片原定在英國和加利福尼亞州拍攝,但簡·德·邦特堅持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外景地拍攝。
  • 約翰·班德漢姆、詹姆斯·卡梅隆、蒂姆·伯頓和羅伯特·澤米吉斯都曾有意執導該片。
  • 勞拉·鄧恩、蕾妮·羅素、梅格·瑞安、瓊·庫薩克、米歇爾·菲佛和妮可·基德曼都曾被考慮出演喬·哈汀一角。
  • 在該片拍攝期間,由於户外光線過強,所以劇組使用了高亮照明裝置,從而讓比爾·帕克斯頓和海倫·亨特身後的天空看起來陰暗而風雨交加,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強光照射竟然導致兩位演員視網膜輕度灼傷並暫時失明。
  • 該片故事發生在俄克拉荷馬州,可所有路標都指明是德州 [6] 

龍捲風獲獎記錄

年份
頒獎活動
獎項名稱
獲獎對象
結果
1997年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視覺效果
Steve Maslow、Kevin O'Connell等
提名
最佳音響
Stefen Fangmeier
第5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特別視覺效果
斯蒂芬·範米爾
獲獎
第23屆土星獎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龍捲風》
提名
最佳特效
斯蒂芬·範米爾
最佳女主角
海倫·亨特
最佳男主角
比爾·帕克斯頓
MTV電影獎
最佳動作場面
《龍捲風》
獲獎
最佳女演員表演獎
海倫·亨特
提名
(參考資料 [3] 

龍捲風幕後製作

龍捲風
龍捲風(10張)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災難片突然崛起影壇,影片中反映恐怖的大自然力量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使之具有高強度的震憾力和驚懼作用,這無疑更容易帶來票房收入。在此背景下,《龍捲風 》應運而生,它由美國幾家大影片公司聯合制作,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製片公司的老闆們為《龍捲風》的攝製作出了大量籌備。首先,請來大名鼎鼎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做執行總監,進行組班拍攝,斯皮爾伯格旗下的安培林娛樂接下了這個項目;接着,又找到《生死時速》的導演簡·德·邦特來執導該片;然後,請到安妮-瑪麗·馬丁、邁克爾·克萊頓為該片編寫劇本。這樣,使《龍捲風》在還未正式開拍前就已具備了高票房的各種要素 [2] 
該片由喬治·盧卡斯旗下的工業光魔公司負責特效製作,華納兄弟影業和環球影業提供資金支持,作為回報,華納兄弟獲得了北美髮行權,而環球獲得了該片國際發行權。在全心籌備《哥斯拉》一年半後,簡·德·邦特因拍攝預算問題而與製片方分道揚鑣,並很快簽約執導《龍捲風》,而後者的籌拍也並非一帆風順。為聘請編劇邁克爾·克萊頓及其妻子安妮-瑪麗·馬丁完成本片劇本,製片方向兩人支付了200多萬美元。1995年春,喬斯·韋登應邀重寫劇本,後因身患支氣管炎而被斯蒂文·澤裏安接替,病情痊癒後,韋登重返劇組修改劇本,然而好景不長,在影片開拍兩週後,婚約在身的韋登再次退出,編劇傑夫·內桑森隨即飛赴片場,並一直堅守到影片殺青 [6] 
幕後拍攝
幕後拍攝(7張)
編導除了設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之外,最重要的是安排電影場面和進行電腦特技創作。該片的電腦設計可謂艱難重重,龍捲風並不象恐龍和外星怪物,有一成不變的外型,它是千變萬化的,設計師們只好對千萬種風景圖像加以比較,再加工,然後進行合成,才造成人們觀賞電影時看到的種種奇觀。創作《龍捲風》這股自然界神秘力量時,該片的編劇克里頓夫婦更是兢兢業業,特別與工作人員們到俄克拉荷馬州的全國暴風研究實驗室與“旋轉源頭確認實驗”的成員並肩追蹤龍捲風動向,瞭解這些追風英雄們與天搏鬥的勇氣 [2] 
影片剛剛開拍五週,以唐·伯吉斯為首的攝影組成員便決定退出,因為他們認為德·邦特拍攝意圖不明,經常要求改變取景角度返工重拍,而且還指責他們行動緩慢。由於天氣變化頻繁,所以德·邦特要求攝影組制定出每天拍攝三個不同場景的工作計劃,而當發現一名攝影助理忽略了他的要求時,德·邦特竟然大打出手,致使震驚不已的唐·伯吉斯及其手下憤然離去。不過,在找到替代人選傑克·N·格林之前,伯吉斯的攝影團隊還是在片場駐守了一週多時間。格林接手之後,劇組一直相安無事,直到臨近拍攝尾聲時,格林的頭部和背部被佈景天花板砸傷,不得不入院治療,於是在最後兩天的拍攝中,德·邦特親自擔任了攝影指導。《龍捲風》製片方起初要工業光魔完成的“天空替換”鏡頭是150個,而影片實際需要這種特效鏡頭300多個。當無法趕在陰天取景時,德·邦特只好在明媚的陽光下拍攝龍捲風的追逐場景 [6] 
龍捲風 龍捲風

龍捲風製作發行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1996年5月10日
澳大利亞
1996年5月30日
新西蘭
1996年6月7日
阿根廷
1996年6月20日
巴西
1996年6月20日
日本
1996年7月6日
韓國
1996年7月13日
中國香港
1996年7月25日
英國
1996年7月26日
愛爾蘭
1996年7月26日
西班牙
1996年7月29日
新加坡
1996年8月8日
法國
1996年8月21日
荷蘭
1996年8月22日
比利時
1996年8月22日
菲律賓
1996年8月28日
中國內地
1996年9月4日
德國
1996年9月5日
瑞士
1996年9月6日
冰島
1996年9月6日
挪威
1996年9月6日
葡萄牙
1996年9月20日
挪威
1996年9月20日
芬蘭
1996年9月20日
波蘭
1996年9月20日
南非
1996年9月20日
斯洛文尼亞
1996年9月26日
匈牙利
1996年10月10日
希臘
1996年10月20日
意大利
1996年10月25日
(參考資料 [9] 
主創機構
製作公司
1.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2. 美國環球影業
3. 安培林娛樂
4. Constant c 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電影發行公司
聯合國際影業
Filmes Lusomundo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CIC-Taft Home Video
NBC電視台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Mainostelevisio (MTV3)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Egmont Entertainment
CIC Video GmbH
Veronica
Pioneer LDCE
Universal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Warner Home Video
Finnkino Oy
Warner Bros.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Home Video Hellas (HVH)
(參考資料 [9] 

龍捲風影片評價

龍捲風
龍捲風(5張)
《龍捲風》中反映恐怖的大自然力量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使之具有高強度的震撼和驚懼作用,這無疑更容易帶來票房收入。影片中凌空飛舞的汽車動物、宛如雨下的斷木殘瓦,讓人感受到人類與自然對抗的堅強意志力;更吸引人的是,這次人類所對抗的不再是神乎奇技的電影特效,而是真正會奪走人命的龍捲風 [4] (《新快報》評)
人們天生喜歡冒險,追逐些彷彿遙不可及甚至危險的實物,那些就是夢想,該片正是滿足了觀眾想要冒險的夢想。雖然該片的真正明星是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腦特技,但海倫·亨特飾演的追逐颶風的科學家形象並沒有湮沒在特技之中,她所塑造的這個角色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龍捲風》作為大製作的災難片,以其逼真的特技場面和音響效果而震撼觀眾,對角色的塑造也同樣出色 [2] (CCTV6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