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餅賦

鎖定
《餅賦》是西晉束皙創作的賦,介紹了餅的美味。
中文名
餅賦
作    者
西晉束皙
賦篇名。西晉束皙作。見《束廣微集》。晉人將水煮、籠蒸、火烤、油炸的麪食總稱為餅。賦中所云曼(饅)頭、“牢丸(若今糰子、包子)”、“豚耳、狗舌之屬(若今油炸‘貓耳朵’、油酥‘牛舌餅’一類)”、“薄壯”、“起溲”、“湯餅(若今湯麪、扢搭湯、片兒湯一類)”皆屬餅類。晉初,餅為食物尚不久,故多有以餅為文者(如傅玄《七謨》、庾闡《惡餅賦》等)。賦寫餅之為食,“皆用之有時”,所謂春宜用曼頭,夏宜用薄壯,秋宜用起溲,冬宜用湯餅,而四時適用者唯牢丸。賦中着重寫牢丸製作過程,突出其選料之精與出籠色、香之美。為研究我國麪食起源提供了資料。 [1] 
全文:
《禮》仲春之月,天子食麥。而朝事之籩,煮麥為麷。《內則》諸饌不説餅。然則雖雲食麥而未有餅。餅之作也,其來近矣。
若夫安乾粔籹之倫,豚耳狗舌之屬。釰帶案盛,餢飳髓燭。或名生於里巷,或法出乎殊俗。三春之初,陰陽交際。寒氣既消,温不至熱。於時享宴,則曼頭宜設。吳回司方,純陽布畼。服絺飲水,隨陰而涼。此時為餅,莫若薄壯。商風既厲,大火西移。鳥獸氄毛,樹木疏枝。餚饌尚温,則起溲可施。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然皆用之有時,所適者便。苟錯其次,則不能斯善。其可以通冬達夏,終歲常施。四時從用,無所不宜。唯牢丸乎?
爾乃重籮之麮,塵飛雪白;膠黏筋䵑,䐧溔柔澤。肉則羊膀豕肋,脂膚相半,臠如蜿首,珠連礫散。姜株葱本,蓬切瓜判,辛桂剉末,椒蘭是畔,和鹽漉豉,攬和樛亂。於是火盛湯湧,猛氣蒸作,攘衣振掌,握搦拊搏。面彌離於指端,手縈迴而交錯。紛紛馺馺,星分雹落。籠無迸肉,餅無流面,姝媮咧敕,薄而不綻,巂巂和和,䑋色外見,弱如春綿,白如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失涎於下風,童僕空嚼而斜眄。擎器者呧唇,立侍者乾咽。
爾乃濯以玄醢,鈔以象箸。伸要虎丈,叩膝偏據。槃案財投而輒盡,庖人蔘潭而促遽。手未及換,增禮復至。唇齒既調,口習咽利。三籠之後,轉更有次。
參考資料
  • 1.    餅賦  .江西成人高考網.2012-8-30[引用日期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