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影史話

(英國2011年馬克·卡曾斯執導的15集紀錄片)

鎖定
《電影史話》是馬克·卡曾斯執導,維姆·文德斯、斯坦利·多南等主演的紀錄片,共15集,長達900分鐘,展現了近120年的世界電影史及近千部電影作品,於2011年出品 [1] 
中文名
電影史話
外文名
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
類    型
紀錄片
導    演
馬克·卡曾斯
集    數
15 集
對白語言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出品時間
2011年
單集片長
60分鐘
IMDb
tt2044056

電影史話劇情簡介

每集1小時,共15集,長達900分鐘的關於電影藝術的紀錄片,製作於2011年。這部紀錄片由英國電影評論家、被稱為“電影販毒者”的馬克·卡曾斯,根據自己撰寫的著作拍攝而成,攝製期長達5年,跨越六大洲,展現了近120年的世界電影史及近千部電影作品。影片用電影化的方式講述了電影史,探索電影人的創作如何被特定歷史事件影響,而電影人之間又是怎樣互相啓發的。
電影史話 電影史話
前兩集,主要是講早起電影的誕生和發展,還有好萊塢的崛起。講的很全面,還採訪了一些電影工作者,如斯坦利·多南,羅伯特·唐尼,格斯·範·桑特,簡·坎皮恩,克萊爾·丹尼斯。片中大量穿插不少經典老片的片段進行講解,同時還有現代世界的一些取景。前兩集裏出現了《卡薩布蘭卡》,《長屋紳士錄》,《虎膽忠魂》,《我略知她一二》,《出租車司機》,《月球旅行記》,《2001太空漫遊》,《西部往事》,《隨心所欲》,《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路上的靈魂》,《公民凱恩》,《巴格達竊賊》,《亂世佳人》,《雨中曲》,《馬耳他之鷹》,《攝影師》,《將軍號》,《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日落大道》,《大獨裁者》,《熱情似火》,《北方的納努克》,《黑房子》,《聖女貞德蒙難記》,《狗鎮》等等 [1] 

電影史話分集劇情

    第1集 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1895年到1918年間,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電影,電影是繼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説到票房,電影業要我們相信金錢推動了電影的發展。售票、市場營銷、造勢宣傳、首映式、紅地毯……其實不是這些。金錢推動不了電影的發展,商人們不知道人們心中的秘密或電影的魅力。金錢無法推動電影的發展,而是視覺創業,更多精彩,盡在本期節目。(《電影史話》 20140303 第一集 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上))2

    1895年到1918年間,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電影,電影是繼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連續性和平行剪接被髮明出來後不久,另一種卓越的剪輯技術誕生了——“反打鏡頭”效果,這一新的自由使電影與舞台截然分開,甚至成為了電影的核心。明星制意味着心理學成為電影的驅動力,尤其是美國電影。從1907到1910年出現了很多為勞動階層而建的小型電影院,在美國它們被成為“鎳幣戲院”。更多精彩,盡在本期節目。(《電影史話》 20140304 第一集 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下))3


    第2集 美國電影的輝煌與第一批叛逆者

    電影已成為今天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但是推動電影發展的不是票房或演藝圈,而是激情和創新。我們將從《雨中曲》導演斯坦利·多南、世界最著名演員阿米特巴·巴強等人身上找尋促進電影發展的動力是什麼。 (《電影史話》 20140305 第二集 美國電影的輝煌與第一批叛逆者(上))4

    十九世紀末,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閃亮登場開始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恰似夢幻。電影已成為今天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但是推動電影發展的不是票房或演藝圈,而是激情和創新。本期《電影史話》讓我們一起踏上世界之旅,親自去找尋促進電影發展的動力。 (《電影史話》 20140306 第二集 美國電影的輝煌與第一批叛逆者(下))5


    第3集 世界上標新立異的偉大電影導演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早期是電影的鼎盛時期,娛樂片大放異彩,然而,世界上一些具有反判精神的導演開始向其發起挑戰,使電影更加精神。早期電影的革新者都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導演,他們摒棄主流電影中的夢幻,流光溢彩,甚至化妝,但這只是打破那些年浪漫模式的開始。後來全球範圍內又出現了七批電影革新者,他們看到了二十世紀新的藝術形式。對二十年代傳統影片發起第二個挑戰是恩斯特-劉別謙,《牡蠣公主》中的一個場景表現了劉別謙嘲笑和顛覆的風格。世界上標新立異的偉大電影導演還有很多,他們都為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電影史話》 20140307 第三集 世界上標新立異的偉大電影導演(上))6

    本期《電影史話》讓我們一起踏上世界之旅,親自去找尋促進電影發展的動力。 (《電影史話》 20140308 第三集 世界上標新立異的偉大電影導演(下))7


    第4集 美國類型片和歐洲電影的輝煌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大蕭條時代來臨,電影界也在這時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有聲電影誕生了。但是在當時由於技術原因,電影裏的影像是很不像話的,聲音和影像很不協調。戲劇導演魯賓-馬莫利安大膽創新,《愛我在今宵》用比喻性的聲音替代真實的聲音,擺脱了以往刻板的錄音效果,給電影帶來新的風格。此後的30年代,恐怖片、黑幫片也風靡一時,出現很多優秀的電影《科學怪人》、《切膚之愛》、《人民公敵》等等。 (《電影史話》 20140310 第四集 美國類型片和歐洲電影的輝煌(上))8

    1935年法國有將近五十萬人失業,政治不穩定,後來納粹開進巴黎,電影業本身也不穩定了。卡內-普列維電影通常被稱為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霧碼頭》是其標誌性影片之一。在當時《天堂的孩子們》不能揭示當時的現實,所以它不得不逃避現實。希特勒和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讓裏芬斯塔爾拍一部納粹黨大會的影片,結果拍了《意志的勝利》,用神話般的表達方式來拍希特勒和納粹黨。 (《電影史話》 20140311 第四集 美國類型片和歐洲電影的輝煌(下))9


    第5集 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

    1939年,在意大利的廢墟上誕生了一個新的電影術語——新現實主義,這是一種源自戰爭創傷的電影拍攝形式,經典影片有《羅馬 不設防的城市》、《關山飛渡》等等。上個世紀40年代,當時電影潮流一直是用長焦鏡頭來營造淺景深的美化效果,而後來深焦攝影的出現可以使同一場景中離鏡頭很近和很遠的演員都能拍得很清晰。電影界關於大景深和深焦攝影的兩種技術手段所營造的視覺觀念,令全世界電影人激動不已。 (《電影史話》 20140312 第五集 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上))10

    錯綜複雜的情節創立了一種新風尚,此時風靡的黑色電影與三十年代的那些黑幫片是密切聯繫的,代表作品有《搭車人》、《雙重賠償》等,而悲觀主義的情緒某種程度上源自三十年代法國的詩意現實主義,這影響了四十年代的美國電影,代表作有《母狗》、《血紅街道》,黑色電影整體變得嚴肅起來。黑色電影的影響遍佈全球,但黑色電影並沒有擊碎浪漫電影的華麗。電影新的道德嚴肅性,它的現實主義和大景深場景,在50年代風靡全球,波及到印度,非洲,南美洲,日本,電影人的新大陸將會出現,新的創新與技術。電影得第一次全球化即將來到。(《電影史話》 20140313 第五集 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下))11


    第6集 膨脹的故事 世界電影的發泄

    20世紀50年代,寬銀幕彩色電影流行,電影正在發泄着憋了許久的情緒,要想到達這個情緒化時代的中心,你需要從埃及開始。電影總是時代最好的鏡子,它折射出這種壓抑。50年代成了情節劇的時代,此時的埃及就已經形成了模式化的電影製作,富有創意的非洲電影就此誕生,《開羅車站》就是其中的經典,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焦躁不安、壓抑和被埋藏的憤怒。在50年代,印度似乎就是為電影而存在,這個以歌舞穿插為基本特徵的民族電影,為後來寶萊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電影史話》 20140314 第六集 膨脹的故事 世界電影的發泄(上))12

    電影已成為今天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但是推動電影發展的不是票房或演藝圈,而是激情和創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西方世界知道薩蒂亞吉特-雷伊、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但對拉美的瞭解卻是一片空白,這是西方世界的損失,因為在巴西和墨西哥,電影業正在快速崛起。巴西曾在拉美電影中獨佔鰲頭,其創新電影之一就是1930年拍攝的影片《極限》。同樣的,好萊塢也正在用自己的創新推動着世界電影的發展。本期節目將踏上世界之旅,去找尋促進電影發展的動力。(《電影史話》 20140315 第六集 膨脹的故事 世界電影的發泄(下))13


    第7集 新電影的衝擊 西歐現代電影

    本期《電影史話》走進1957——1964的電影時代,瞭解英格瑪·伯格曼、羅貝爾·佈列松、雅克·塔蒂、費德里科·費里尼等傳奇性的導演,解密新電影的衝擊和西歐現代電影的發展。(《電影史話》 20140317 第七集 新電影的衝擊 西歐現代電影(上))14

    電影已成為今天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但是推動電影發展的不是票房或演藝圈,而是激情和創新,本期帶領大家踏上世界之旅,親自去找尋促進電影發展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我們將從《雨中曲》導演斯坦利·多南、澳大利亞導演簡·坎皮恩、演員香川京子、世界最著名演員阿米特巴·巴強等人身上發現。(《電影史話》 20140318 第七集 新電影的衝擊 西歐現代電影(下))15


    第8集 新浪潮席捲全球

    電影已成為今天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但是推動電影發展的不是票房和演藝圈,而是激情和創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電影事業開始進入全球化,環顧當時的世界,從東歐到日本到美國乃至全球,電影藝術的發展快速而璀璨,各種不同形式的新電影浪潮席捲全球。(《電影史話》 20140319 第八集 新浪潮席捲全球 (上))16

    電影在19世紀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閃亮登場,並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發展至今電影已經成為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而推動電影發展的永遠都是激情和創新。本期節目將周遊世界,去發現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之美,還有大膽的新美國電影《精神病患者》和《逍遙騎士》。 (《電影史話》 20140320 第八集 新浪潮席捲全球(下))17


    第9集 新美國電影

    六十年代,美國電影從如日中天走向衰敗,這十年,隨着馬爾科姆·艾克斯、吉米·亨德里克斯、詹尼斯·喬普林及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莎朗·塔特和他們朋友的死而終結。四百所大學抗議越南戰爭,電影方面,好萊塢片廠制也走向結束。隨着七十年代的開始,電影學校引入的歐洲理念和對電影史的重視,諷刺電影、異類電影、趨同電影等新美國電影在七十年代大放光芒。(《電影史話》 20140321 第九集 新美國電影(上))18

    新美國電影充滿了諷刺和大膽的風格,這是老學校教出的新真理,感覺這像是70年代最好的電影盛宴,但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流派,這些流派是令人興奮的,激進的和有自制力的。本集繼續回顧1967年-1979年新美國電影,查爾斯·伯內特《殺羊人》、恩斯特·劉別謙《街角的商店》、伍迪·艾倫《安妮·霍爾》、查理·卓別林《城市之光》等。(《電影史話》 20140322 第九集 新美國電影(下))19


    第10集 七十年代的激進導演們和各國的民族電影(上)

    本期節目從電影導演斯坦利-多南、簡-坎皮恩、演員香川京子等開始本次尋找之旅。(《電影史話》 20140324 第十集 七十年代的激進導演們和各國的民族電影(上))20

    七十年代從澳大利亞到日本,那個年代最激進的電影人將電影用作“錘子”而不是“鏡子”,他們想用開拓性的紀錄片來重塑日本的民族認知;而在同一時期西非的塞內加爾,全新的激進電影拓展出了新的世界,有學者還專門撰寫文章對電影作為商品進行憤怒的批判,他們宣稱這一集大成的媒介應該用來向貧困和壓迫進行鬥爭。 (《電影史話》 20140325 第十集 七十年代的激進導演們和各國的民族電影(下))21


    第11集 70年代和其後流行電影的創新

    電影迷遍佈全世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聽説過70年代那些票房極高的電影,比如《大白鯊》、《星球大戰》、《驅魔人》、香港李小龍的電影和印度巨片《復仇的火焰》,這些都是世界極具盛名的娛樂片,但是它們依然極具創意。本期節目將帶您一起去看寶萊塢最佳電影《復仇的火焰》,一起去感受電影《星球大戰》的魅力。 (《電影史話》 20140326 第十一集 70年代和其後流行電影的創新(上))22

    本期《電影史話》踏上世界之旅,找尋70年代和其後流行電影的創新,欣賞寶萊塢最佳電影《復仇的火焰》,同時感受電影《星球大戰》的魅力。(《電影史話》 20140327 第十一集 70年代和其後流行電影的創新(下))23


    第12集 全球電影創作與反抗

    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的保守派思想家都在講述關於生命和愛的虛假故事,最具創造力的電影人對這些謊言予以迴應,這是他們講述的八十年代那些訴説真相的故事。那個時候的中國正面對新的開放局面,以前的電影都是關於愛國主義或英雄模範的題材,而第五代導演們向這樣的主題發起挑戰,他們製作出了一批關於個體心理的電影。八十年代的東歐、非洲導演也在做着一些創作和革新。 (《電影史話》 20140328 第十二集 全球電影創作與反抗(上))24

    本期《電影史話》講述20世紀80年代電影發展,從大衞-林奇的《藍絲絨》、《象人》等之中發現電影的不同尋常。(《電影史話》 20140329 第十二集 全球電影創作與反抗(下))

    

    25


    第13集 數字時代來臨前膠片電影的最後時光

    本期節目找尋1990-1998數字時代來臨前膠片電影的最後時光,薩米拉麥馬巴夫的《蘋果》;王家衞的《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塜本晉也《鐵男》深受大衞柯南伯格影響。(《電影史話》 20140331 第十三集 數字時代來臨前膠片電影的最後時光(上))26

    本期節目找尋1990-1998數字時代來臨前膠片電影的最後時光,塚本晉也的《鐵男2》、中田秀夫的《午夜兇鈴》、馬修-卡索維茨的《怒火青春》……如果説伊朗導演崇拜現實,日本導演恐懼現實,那麼在哥本哈根,導演們對此作了革命性的宣言,他們想要回到電影拍攝的根本,回到人性,同虛幻電影保持距離。(《電影史話》 20140401 第十三集 數字時代來臨前膠片電影的最後時光(下))27


    第14集 數字電影之初現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失去了真實性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電腦成為電影製作的中心,電影不再是賽璐璐膠片上鹵化銀顆粒中的影像,而變成了一行行零和一的數字信息。1921年年輕的電工費洛-泰勒-法恩斯沃思正在耕田,他看着一道道壟溝,忽然想到可以通過一行行快速掃描的圖像信息組成一幅圖象。如今,斯皮爾伯格拍攝的恐龍我們逼真到我們幾乎可以聞到它呼出的氣味。範-桑特的代表作《大象》是關於年輕人的墮落,九十年代,沒有哪部電影與電影史的關係比這部更復雜,拍攝採用的是當時已經不流行的四比三畫幅,範-桑特用穩定器跟拍年輕人,片中幾乎沒有對話,對暴力沒有解釋。 (《電影史話》 20140402 第十四集 數字電影之初現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失去了真實性(上))28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電腦成為電影製作的中心,電影不再是賽璐璐膠片上鹵化銀顆粒中的影像,而變成了一行行零和一的數字信息。本期節目介紹了馬修-巴尼的《懸絲3》、保羅-範霍文的《星河戰隊》、簡-坎皮恩的《鋼琴課》。通過他們的電影可以看到他們的追求是比生活更美好、更偉大。舊千年的末尾,數字電影的初期《電影史話》充滿了活力與反思。 (《電影史話》 20140403 第十四集 數字電影之初現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失去了真實性(下))29


    第15集 電影的迴歸和電影的未來

    21世紀來了,電影留下了他的身影,大自然的風光依舊,而城市則更為迷人,近年來創新電影有了很大發展,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編輯手段的改進。慢電影這樣的藝術電影,開始展露頭角。但實際上,二十一世紀的電影還是要表現電影最初的內涵。現實與夢想的衝突,電影的迴歸和創新,構成新世紀的電影世界。(《電影史話》 20140404 第十五集 電影的迴歸和電影的未來(上))30

    十九世紀末, 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閃亮登場,進入人們的生活。電影已成為今天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娛樂業,但推動電影發展的不是票房或演藝圈,而是激情和創新。在新千年,電影也用新方式把現實和夢幻結合起來,使其界限變得模糊,相互間更加接近。 (《電影史話》 20140405 第十五集 電影的迴歸和電影的未來(下))31


演職員表
導演: 馬克·卡曾斯
編劇: 馬克·卡曾斯
主演: 維姆·文德斯 / 斯坦利·多南 / 羅伯特·湯 / 克萊爾·德尼 / 阿米達普·巴強 / 格斯·範·桑特 /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 大衞·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