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逃亡埃及

鎖定
逃亡埃及,喬託·迪·邦多納的濕壁畫,畫中人物有着健壯而結實的身體,充滿世俗的人情意味。
中文名
逃亡埃及
外文名
The Flight Into Egypt
類    型
濕壁畫
作    者
喬託·迪·邦多納
創作時間
1305年
館藏地
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逃亡埃及創作者

喬託·迪·邦多納

逃亡埃及創作時間

1305年(文藝復興時期)

逃亡埃及創作媒材

濕壁畫

逃亡埃及作品尺寸

325 x 204釐米

逃亡埃及館藏地

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逃亡埃及作品介紹

《聖經》中説,東方三博士得知人類未來的救世主耶穌誕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後甚為恐懼,立即下令將耶穌誕生地的伯利恆地區所有男嬰全部殺死,藉以滅掉耶穌根除後患。上帝託夢於耶穌義父約瑟,趕快將聖母瑪利亞和剛出生的耶穌帶往鄰國埃及避難,喬託描繪的正是這一情節。在這幅畫中喬託完全拋棄了中世紀的清規戒律,畫中人物有着健壯而結實的身體,充滿世俗的人情意味。我們所見情景,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抱着孩子騎在驢背上,在丈夫引導下和同路人在鄉間山道上行進,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畫面。畫家把神請到了人間,將神變成人。
逃亡埃及 逃亡埃及

逃亡埃及喬託·迪·邦多納介紹

喬託·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 1267年-1337年)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師,被認定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在英文稱呼就如同中文一樣,只稱他為Giotto,喬託。藝術史家認為喬託應為他的真名,而非Ambrogio (Ambrogiotto) 或Angelo (Angiolotto)的縮寫。
喬託性格開朗、活潑、機智、幽默。他出生在佛羅倫薩附近韋斯皮亞諾的農村,父親是貧苦的農民。喬託從小上山放羊,後來在畫坊當過學徒和幫工。他是畫家契馬布埃的學生。少年時代的喬託非常喜歡畫畫。他一邊牧羊,一邊用石頭或小木棍在地上畫些自然景物或由放牧的那些小山羊。有一天,契馬布埃路過此地,見他正蹲在地上畫畫,發覺他天賦不凡,便讓他到佛羅倫薩跟着學畫。喬託進步很快,他不僅從古今名人的優秀作品中汲取養分,而且突破了中世紀繪畫缺乏藝術生命力的缺陷,創作了許多具有生活氣息的宗教畫。他並不喜歡僵硬的拜占庭繪畫風格﹝ltalo-Byzantine﹞,他認為宗教人物如聖母和耶穌,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特別加強了人物畫中的肌理和陰影感,也將過去平板的金或藍色背景改為透視畫法的一般風景。此突破獲得宗教界的喜好,使他大受歡迎。
喬託曾在佛羅倫薩、羅馬、巴多瓦、那不勒斯、米蘭、波倫亞、比薩、維羅納、費拉拉等地製作壁畫。他的作品富有立體感,並以自然景物代替中世紀繪畫貫用的金色及藍色背景。從1305年至1308年,喬託在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創作了一組壁畫,在教堂的左、中、右三面牆上一共繪有38幅連環畫,其內容是描繪聖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蹟。這些壁畫被譽為“14世紀意大利藝術的重要紀念碑”。所有壁畫至保存完好,參觀者絡繹不絕,這座教堂成為世界重要藝術寶庫之一。在阿累那教堂眾多的壁畫中,最著名的四幅是:《金門之會》、《逃亡埃及》、《猶大之吻》和《哀悼基督》,後兩幅是喬託最有名的傑作。1334年6月,喬託設計了佛羅倫薩大教堂的鐘樓,併為此樓設計了部分浮雕。當年,佛羅倫薩共和國政府授予他“藝術大師”稱號。喬託在藝術上開創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寫實主義的表現方法為控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喬託的繪畫影響意大利長達一個世紀之久。
歷史背景材料補充介紹:
喬託可説是聖弗朗西斯教派(St. Francis)的歷史畫家。聖弗朗西斯教派是1215年由基督教聖徒聖法蘭西(Sain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又譯為聖方濟)創立的一個宗派。教義以克苦自卑,同情弱者為主。十三世紀原是中古的黑暗時代告終、人類發現一線曙光的時代,是誕生但丁、培根、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時代。聖法蘭西在當時苦修佈道,説宗教並非只是一種應該崇奉的主義,而其神聖的傳説、壯麗的儀式、聖徒的行述、聖經的記載,都是對於人類心靈最親暱的情感的表現。以前人們所認識的宗教是可怕的,聖法蘭西卻使宗教成為大眾的親切的安慰者。他頌讚自然,頌讚生物。相傳他向鳥獸説教時,稱燕子為“我的燕姊”,稱樹木為“我的樹兄”。他説聖母是一個慈母,耶穌是一個嬌兒,正和世間一切的慈母愛子一樣。他要人們認識充滿着無邊的愛的宗教而皈依信服,奉為精神上的主宰。聖法蘭西這般仁慈博愛的教義,在藝術上純粹是出新的材料。顯然,過去的繪畫是不夠表現這種含着温柔與眼淚的情緒了。喬託的壁畫即是適應此種新的情緒而產生的新藝術。
喬託個人的歷史,很少確切的資料足資依據。相傳他是一個富有思想的聰慧之士,和但丁相契,在當時被認為非常博學的人。佛羅倫薩人委託喬託主持建造當地的鐘樓時,曾有下列一條決議案:
“在這諸如在其他的許多事業中一樣,世界上再不能找到比他更勝任的人。”
藝術革命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公式:當一種藝術漸趨呆滯死板,不能再行表現時代趨向的時候,必得要回返自然,相其汲取新藝術的靈感。
喬託是歷史上第一個將人物表情用繪畫來表述的!!
據説喬託是近世繪畫始祖契馬布埃(Cimabue)的學生。但他童年時已在荒僻的山野描繪過大自然。因此,他一出老師的工作室,便能擺脱傳統的成法而回到他從大自然所的教訓——單純與樸素上去。他的藝術,是表現聖法蘭西教義的藝術。他的簡潔的手法、無猜的心情,最足表彰聖法蘭西的純真樸素的愛的宗教。從今以後,那些懸在空中的聖徒與聖母,背後戴着一道沉重的金光,用貴重的彩石鑲嵌起來的圖像,再不能激動人們的心魂了。這時候,喬託在教堂的牆壁上,把法蘭西斯的動人的故事,可愛的聖母與耶穌,先知者與使徒,一組一組地描繪下來,都像當時記載這些宗教故事的傳略一樣,使十三四世紀的民眾感到為富麗的拜占庭繪畫所沒有的熱情與信仰。
喬託的素描與構圖同樣是單純、簡潔。這是喬託的特點。喬託全部作品,都具有單純而嚴肅的美。這種美與其他的美一樣,是一種和諧。現代美術師家貝朗遜(B.Befeason)曾這樣評價道:“繪畫之有熱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與神明的皈依者,自喬託始。這也是文藝復興繪畫所共有的精神。那麼,喬託之被視為文藝復興之先驅與佛羅倫薩畫派之始祖,無論從精神上或形式上來講,都是精當不過的評語了。
美術界但丁式的人物喬託是中世紀最後一位畫家,也是新時代第一位畫家。儘管他的繪畫主題仍然以宗教內容為主,儘管他的繪畫還帶有近似中世紀蠻族美術的稚氣,但在他的繪畫中卻潛藏着與宗教文化相對獨立的世俗精神和與蠻族美術相對獨立的客觀精神。實際上,這即是希臘、羅馬古典藝術中人本主義精神和“模仿説”的本質再現。從喬託的《寶座上的聖母》來看,雖然它的構圖佈局幾乎沒有超越中世紀畫家的慣例,但在他的畫中已看不到金碧輝煌的裝飾趣味和飄然若仙的人物羅列了;那堅實的體積,那縱深的空間反映了喬託的繪畫與中世紀繪畫的明顯差異,這種差異的關鍵並不在於技法,而在於觀念。喬託全新的藝術觀不僅在他的藝術中創造了質樸、清新、莊嚴、厚重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後人提供了一種研究和表達自然的藝術實驗方式。自喬託以後,西方藝術家才逐漸的認識到,只有可視的客觀物質世界,才是獲取真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逃亡埃及代表作

《金門相會》《猶大之吻》《哀悼耶穌》《逃亡埃及》
---------------------編輯出版同學(小陳)
在動畫"家庭教師"裏.彭格列I世名喬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