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追英雄的少年

鎖定
《追英雄的少年》是2017年5月1日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美煊。
書    名
追英雄的少年 [1] 
作    者
邱美煊
類    別
少兒小説
出版社
福建少兒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5月1日
頁    數
192 頁
定    價
1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膠訂
ISBN
9787539558998
邱美煊為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寫的長篇少兒英雄小説。2017年5月1日由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
12歲的男孩路生從小有着英雄夢,他和爸爸想響應號召參加紅軍,卻遭到家人的反對。鬱鬱寡歡的路生和小夥伴發生一系列的摩擦,也得到了紅軍的各種幫助。路生一家受到紅軍精神的感召,路生也終於明白了“英雄”的真正含義,親自把爸爸送去當紅軍……
本書由著名作家張勝友作序。
總 序 [1] 
2014年10月31日,在“新古田會議”上,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曾頗動感情地指出:“閩西是原中央蘇區所在地,對全國的解放、新中國的建立、黨的建設、軍隊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閩西,一方充盈着英雄傳奇的紅色土地。
早在五四運動前後,閩西就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開始探尋革命的真理。1926年,閩西成立了福建首箇中共農村黨支部,革命的火種開始在閩西大地燃起。1928年3月4日,後田暴動打響了福建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隨後平和暴動、蛟洋暴動、永定暴動相繼爆發,八閩大地有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有了第一塊紅色區域,有了第一支紅軍隊伍,閩西成為中國土地革命戰爭的重要發源地。
閩西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勢,為朱毛紅軍入閩獻上了一場盛大的奠基禮。1929年3月14日,紅四軍入閩,在長汀長嶺寨擊潰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擊斃少將旅長郭鳳鳴。長嶺寨大捷,是井岡山會師以來,朱毛紅軍取得的一次大勝利,整個閩西大地為之歡騰鼓舞。
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蘇維埃政權,閩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成了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接着,在毛澤東的根據地建設思想引領下,閩西蘇區開始了卓有成效的經濟文化建設,“紅色小上海”長汀名聞遐邇,寧化則被譽為“中央蘇區烏克蘭”。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勝利召開。會議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毛澤東重新當選為紅四軍前委書記。從此,古田會議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燈塔,指引着人民軍隊勇往直前,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1934年八九月間,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形勢異常危急。悲壯慘烈的松毛嶺保衞戰打了七天七夜,紅軍指戰員和蘇區羣眾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又一道屏障,為中革軍委部署戰略大轉移贏得了最後的寶貴時間。9月30日,中央紅軍第九軍團的將士們,齊聚於長汀縣南山鎮鍾屋村觀壽公祠門前的草坪上,向閩西根據地的父老鄉親們告別,然後兵分兩路,悲壯地踏上了充滿艱難險阻的漫漫長征路。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總兵力達8.6萬人,其中閩西籍子弟兵約2.6萬人,到達陝北時,閩西籍子弟兵只剩下2600多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長征途中每一華里都掩埋着一名閩西籍紅軍戰士的忠骨。
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守中央蘇區的紅二十四師和十幾個獨立團,總兵力不足1.6萬人,從此,在項英、陳毅等人的領導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三年南方游擊戰爭。廣大蘇區羣眾開展“保田運動”,使得土地革命時期的部分勝利果實,一直保留在廣大貧苦農民的手中。閩西,作為中國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區域和中國革命在南方的戰略支撐點,時刻準備着迎接全面革命勝利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説,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創造了與二萬五千里長徵同樣輝煌的奇蹟!
在閩西蘇區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中,從來不缺乏少年兒童的身影,他們加入少先隊、兒童團、游擊隊,甚至直接參加紅軍;他們站崗執勤、送情報、押解俘獲的敵人,甚至與敵人展開面對面的鬥爭;他們學知識、練體魄,在戰鬥中成長,留傳下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2016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出台《福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要求通過3至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設一批國家級紅色文化基地,創作一批優秀紅色文化精品,辦好一批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推出一批新型紅色旅遊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傳播平台。
作為紅土地的傳人,福建作家尤其是閩西作家,歷來重視挖掘和整理紅色革命歷史資源,並懷着滿腔熱情,訴諸文字,形成了以弘揚革命傳統為宗旨,以堅持革命戰爭史詩為主旋律,以戰爭年代英雄人物和史實為題材的文學流派——“紅土地文學”,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如張惟的《中央蘇區演義》《血色黎明》;沈世豪的《中國有個毛澤東》《走向輝煌》;鍾兆雲的《將軍與故土》《百戰將星劉亞樓》《葉飛傳》;廬弓的《秋白之死》;傅柒生的《軍魂》;董春水的《下廣東》……除此之外,散文方面有黃徵輝、吳浣、馬卡丹、陳碧珍、廖文茂、天一燕、郭鷹、董茂慧等;小説方面有練建安、季仙、唐寶洪、黃榮才等;傳記文學、報告文學方面有張永和、周大文、張耀清、鍾建紅、符維健等;詩歌方面有劉少雄、李迎春、餘小明、江熙、邱德昌等;電視劇方面有邱炳皓、林國良、孫國亮等,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抓住契機,策劃出版紅色少年小説系列共12冊,作家有老中青三代,代表着不同時代的人對戰爭年代的回望和思考;作品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直接描寫革命戰爭的,如詹鄞森、鄭宜焜的《好紅一片天》,有描寫隱蔽戰線的,如唐寶洪的《汀江覓渡》,有反映革命鬥爭中的婦女兒童羣體的,如季仙的《紅妹子》,有展現福建特有的客家文化、風土人情的,如練建安的《楓嶺寨》……
這是一套專門寫給當代青少年的紅色革命題材的小説,一大羣90年前的少年兒童英姿勃發地向我們走來,他們中有出身地主家庭的少共國際師戰士——範赤男;有為了當紅軍而女扮男裝的細狗;有將父親送上前線的書畫鋪學徒路生;有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客家少年羅號;有智取上杭城的機智少年阿喜;有唱着嘹亮山歌,參加擴紅運動的紅妹子……硝煙瀰漫,他們的身影還未走遠,我們彷彿還能看見美麗的客山客水,還能聽見隆隆的炮聲、喊殺聲。
如何向當代青少年讀者講述革命故事?如何通過文學作品,在當代青少年讀者的心中種下革命的種子?這是作家們遇到的一個大難題。因此,紅色少年小説的出版,是福建作家在這方面的一次有益嘗試,是福建作家在紅色題材兒童文學領域中的一次集體亮相,也是福建紅色文化在新形勢下綻放光彩的必由之路。
丁酉歲春於北京
目錄
一、長生叔失蹤了
二、長生叔回來了
三、長生叔的秘密
四、路生的小世界
五、紅軍來了
六、長生叔的秘密計劃
七、村裏又來了一支隊伍
八、路生成了小學徒
九、神秘人物
十、我送爸爸當紅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