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謀殺烏托邦

鎖定
《謀殺烏托邦》是2017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端木松。
中文名
謀殺烏托邦
作    者
端木松
類    別
懸疑推理
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7年12月
頁    數
316 頁
定    價
46 元
開    本
145*210 1/32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41147982 [1] 

謀殺烏托邦內容簡介

西都市副市長蹊蹺墜樓身亡,線索指向地產老闆和兩位美國藝術家,當警方接近他們的時候,一方車禍身亡,一方竟主動投案,由此引出了駭人聽聞的國際間諜案……更令警方感到的棘手的是,副市長秘書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當着警察之面一擊刺殺,刺客當場自戕,解開謎題的最後一條線索被人掐斷,山斷水阻,何去何從?警方沮喪之際,二十年前的滅門案無意間浮出水面,無疑,副市長被殺只不過是巨大陰謀的冰山一角。嫌疑人窮盡十多年時間,費盡心血,機關算盡,用五個人的生命和若干人的命運為代價,鋪就了一條通往勃勃野心的道路。這裏面既有催眠師般的心理陷阱,也有魔術師般的物理陷阱,讓人不知不覺就落入了他的術中,被他操控而無法察覺,其瘋狂和出人意表的程度,即便是面對波羅、金田一耕助那樣出神入化水準的偵探,智力超常的嫌疑人也有一較高下的覺悟和信心。
端木松所著推理小説,咪咕閲讀幻想文大賽獲獎作品。本書詭計之精妙,線索之複雜,反應社會現象之深刻,創作技巧之老道,在國產推理小説中堪稱罕見。
作者系諜戰小説之父麥家的弟子,五年磨一劍,創作了這本故事複雜到“百花不落地”的驚豔作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謀殺烏托邦小説特點

作為推理小説來説,此書稿佈局宏大,推理嚴密。作者受日系推理影響較深,從中很明顯可以看到松本清張島田莊司的影子。即: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剖析宗於松本,詭計的精妙、匪夷所思,則頗有島田的風味。
本書在一個又一個的謎團中,畫卷層層展開,建築房產、情報間諜、官場政治、國際組織紛紛登場。最後來自香港的神探破解迷局,但罪犯卻逃之夭夭,留下懸念(這一點,作者承認借鑑了《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對高遠遙一的處理)。作者表現出很大的野心,安置了多條線索,情節設置十分複雜,懸念迭起,同時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文筆亦老道優美,故事性和可讀性兼而得之。

謀殺烏托邦序言節選

《謀殺烏托邦》大概寫了4、5個案件,這4、5個案件又共同組成了整部小説的核心案件——這當然是最值得稱道的,幕後兇手窮盡十年功夫,環環相扣,滴水不漏,佈下了驚天騙局。但我更想談一談開篇就拋出的官員墜樓案,他在技術上的處理,讓我輕易就聯想到了博爾赫斯那一篇並不太引人注目的書評《艾勒裏·奎因<路半旅店>》,他在文中如揭秘魔術師技巧般指出:
小説家對一個秘密常常提出一種通俗的説明,然後給讀者提出一個聰明的答案使其恍然大悟。艾勒裏·奎因就像其他人一樣,先提出一個沒有什麼意思的解釋(對應本書,便是自殺説),然後故意露出一種非常漂亮的解答(本書,空間交換説),讀者會喜歡上這個答案,最後進行反駁並且發現第三個答案(本書,時間謎底),這是正確答案,總是不如第二個答案那樣奇特,但畢竟是不可預見的,令人滿意的。
閲讀本書的讀者,倘若對推理小説的技術並不熟絡,極有可能就被狡黠老道的作者引入到他精心佈置的迷宮中去,看似錦繡大道,其實海市蜃樓。譬如與官員墜樓案糾纏一起的美國博物館寶石失竊案,作者的目的與其呈現出來的花招大相庭徑,如果讀者中有李逵一樣暴脾氣的人物,在小説最後揭秘答案時,他恐怕會生出一肚皮的無名火,只有將這戲弄人的作者毒打一頓,方能出此惡氣。
在我為數眾多的推理小説閲讀經歷中,似乎沒有哪位野心勃勃的作者,像王希(作者本名)這樣,唯恐情節不夠繁複,在已然花團錦簇的畫布上,不留餘地地塗抹,搞出類似於乾隆朝瓷器“百花不落地”的形狀來。這樣的藝術主張在審美上見仁見智,但起碼是複雜的,具有個性和特色的。有些讀者也許並不喜歡,至少很難輕視或者鄙夷。(摘自小説代序,作者為諜戰小説之父麥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