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美國2012年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劇情動作電影)

鎖定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喬納森·諾蘭克里斯托弗·諾蘭等編劇,克里斯蒂安·貝爾安妮·海瑟薇湯姆·哈迪等主演的劇情動作電影,於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2012年8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1-2] 
該片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 [3]  講述了狡猾的竊賊貓女帶着不為人知的計劃歸來,同時出現了一個比她更危險的戴着面具的恐怖分子,並策劃着要在哥譚市實施一場異常詭異又可怕的襲擊,種種的一切迫使着布魯斯•韋恩不得不擺脱自我放逐的頹廢狀態,重新戴上頭套、披上斗篷進行對抗的故事。 [1] 
2013年,《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獲得MTV電影獎年度最佳電影提名、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電影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 [4]  截至2024年4月30日,《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全球票房累計10.84億美元 [3]  ,在中國大陸累計票房3.38億元。 [5] 
中文名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1] 
外文名
The Dark Knight Rises [1] 
其他譯名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 [1] 
蝙蝠俠前傳3 [1] 
夜神起義 [1] 
類    型
動作、犯罪、劇情、驚悚、科幻 [1] 
出品公司
華納兄弟公司 [2] 
製片地區
美國、英國 [2]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公司 [2] 
導    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2] 
編    劇
喬納森·諾蘭 [2] 
克里斯托弗·諾蘭 [2] 
大衞·S·高耶 [2] 
製片人
凱文·德·拉·諾伊 [6] 
喬丹·哥登堡 [6] 
本傑明·梅爾尼克 [6] 
克里斯托弗·諾蘭 [6] 
查爾斯·羅文 [6]  展開
主    演
克里斯蒂安·貝爾 [6] 
湯姆·哈迪 [6] 
安妮·海瑟薇 [6]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6] 
瑪麗昂·歌迪亞 [6]  展開
片    長
164 分鐘 [2] 
上映時間
2012年7月20日(美國) [2] 
票    房
10.84 億元 [3] 
對白語言
英語、阿拉伯語 [7] 
色    彩
彩色 [1] 
imdb編碼
tt1345836 [7] 
主要獎項
2012年好萊塢電影獎年度最佳電影攝影師、年度最佳女演員 [4] 
2013年AFI獎年度最佳電影 [4] 
2013年土星獎最佳女配角 [4] 
在線播放平台
愛奇藝 [8] 
騰訊視頻 [9]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情介紹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照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照(8張)
自從“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消失在了黑夜當中,已經過去整整8年的時間,而他也在一夜之間從一名英雄轉變成了一個不得不亡命天涯的逃亡者。這位被稱之為“黑暗騎士”的超級英雄雖然對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指責與羞辱嗤之以鼻,可是他也為此犧牲了他和警官吉姆·戈登(加里·奧德曼)為了實現“更美好的未來”的目標而做的一切努力。隨着謊言肆意地蔓延,在反罪行的登特法案的強行高壓之下,哥譚市的犯罪活動總算是被徹底地被瓦解和粉碎。但是,當一個狡猾、靈敏的飛賊“貓女”(安妮·海瑟薇)突然來到這座城市之後,曾經歌舞昇平的一切也被徹底地顛覆,她懷揣的顯然是一個不可告人的神秘計劃。同時,比她更危險的其實是“貝恩”(湯姆·哈迪)的現身,他是一個戴着面具的恐怖分子,策劃着要在哥譚市實施一場異常詭異又可怕的襲擊,也迫使着布魯斯·韋恩不得不擺脱自我放逐的頹廢狀態,重新戴上頭套、披上斗篷——可即使如此,卻很可能仍然不是貝恩的對手。 [1]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演職員表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演員表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職員表

製作人 凱文·德·拉·諾伊、克里斯托弗·諾蘭、查爾斯·羅文、Jordan Goldberg、Benjamin Melniker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副導演(助理) Udayan Baijal
編劇 克里斯托弗·諾蘭喬納森·諾蘭大衞·S·高耶鮑勃·凱恩
攝影 瓦雷·菲斯特
配樂 漢斯·季默
剪輯 Lee Smith
選角導演 John Papsidera、Toby Whale
配音導演 詹佳
藝術指導 內森·克勞利、Kevin Kavanaugh
美術設計 詹姆斯·漢姆比德吉
服裝設計 林迪·海明
視覺特效 Pete Bebb
佈景師 Paki Smith
展開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於 [6]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角色介紹

  • 哥潭市的花花公子和家族企業CEO,當欺詐、暴力、犯罪企圖玷污這座城市的時候,他會化身黑暗騎士蝙蝠俠。幼小時他目睹了自己的父母死在搶劫犯手下,從此拋棄了優渥的生活,環遊世界,接受“影武者”聯盟的特訓,併為自己配備了高科技武器,在夜晚獨自維護哥潭市的安寧。

  • 他是帶來死亡與憤怒的恐怖分子,是智力超羣體形彪悍的邪惡領袖,貝恩有着苦難的過去,這也造成了他扭曲的性格。貝恩的面具為他的神經系統源源不斷地提供“毒液”。在與蝙蝠俠的爭鬥中,他弄斷了蝙蝠俠的脊樑。

  • 又稱貓女,是一個身手敏捷的飛賊。儘管布魯斯·韋恩退隱江湖多年,哥譚市最具影響力的各界名流還是在被命名為哈維·丹特之日的那天,齊聚韋恩莊園舉行慈善救助晚會。這種機遇,對於飛賊貓女塞麗娜·凱爾來説是天賜良機,她伺機行動,佈下迷陣。貓女與布魯斯·韋恩的邂逅,給後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

  • 哥潭市警察局的局長,在哥潭市政界、警界沆瀣一氣的腐敗體制中,戈登局長潔身自好卻無能為力。蝙蝠俠橫空出世之後,他與蝙蝠俠攜手擔當起維護哥潭治安的大任。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於 [6-7]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音樂原聲

發行時間
作者
原聲曲目 [8]  [10] 
2012年07月17日
漢斯·季默
A Storm Is Coming
Despair
On Thin Ice
Fear Will Find You
Gotham's Reckoning
Why Do We Fall?
Mind If I Cut In
Death By Exile
Underground Army
Imagine The Fire
Born In Darkness
Necessary Evil
The Fire Rises
Rise
Nothing Out There
Bombers Over Ibiza (Junkie XL Remix)
The Shadows Betray You
The End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幕後製作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本創作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劇本,其靈感來源於漫畫《蝙蝠俠:騎士隕落》、《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和《蝙蝠俠:無人地帶》,它的背景設定在《蝙蝠俠:黑暗騎士》故事發生的八年後,隱居的布魯斯·韋恩因新敵人貝恩的出現而復出成為蝙蝠俠,並在核危機中拯救哥譚市。 [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角色選擇

克里斯托弗·諾蘭選擇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他所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中的蝙蝠俠, [3]  編劇大衞·S·高耶起初認為傑克·吉倫哈爾是飾演蝙蝠俠的人選,後來也被貝爾的試鏡征服。 [11]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拍攝《盜夢空間》時與湯姆·哈迪、瑪麗昂·歌迪亞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均有合作,本次執導《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再度邀請三位演員出演。 [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場地取景

該片開場的劫機戲,主要在卡丁頓拍攝;深井監獄,在印度齋蒲爾拍攝。 [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服裝道具

服裝設計師林迪·海明(Lindy Hemming)表示,貝恩的外套靈感來自瑞典陸軍夾克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連衣裙,這樣設計能夠讓貝恩看起來既獨裁又革命。 [12] 
美術總監內森·克勞利表示,蝙蝠俠的飛行器靈感源於鷂式噴氣戰鬥機和直升機,該飛行器正面窄小,內部有着相較摩托車更復雜和機械化的操縱裝置,前部有垂直起降噴射機,下方有起落架。 [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特效製作

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堅持運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並追求使用實物模型。 [3] 
為了讓貝恩的“野蠻”風格與蝙蝠俠的“隱身”戰鬥方法形成對比,音效團隊在製作貝恩與蝙蝠俠第一次相遇時片段,讓貝恩的腳步聲變得響亮而沉重,蝙蝠俠的腳步聲則幾乎任何聲音。 [12]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幕後花絮

  • 為拍攝《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飾演貝恩的湯姆·哈迪增重了三十磅,並研究了各種戰鬥風格。 [12]  同時在拍攝過程中穿7釐米的增高鞋,表現貝恩比貝爾、摩根·弗里曼和邁克爾·凱恩都高的形象。 [11]  在拍攝蝙蝠俠與貝恩的生死戰時,湯姆·哈迪表示由於現場過於混亂,在隨便挑了七個警察揍完後忽然找不到蝙蝠俠。 [3] 
  • 為了讓布魯斯·韋恩更符合《蝙蝠俠:黑暗騎士》八年後的形象,貝爾親自染了部分頭髮。 [11] 
  • 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海因茨球場拍攝時,動用了一萬兩千名羣眾演員,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天,但所有人都需要身着冬裝。 [3] 
  • 該片的配樂中加入了詠唱元素,為了獲得上千個人的聲音,劇組通過互聯網發佈徵集信息從而獲得合適的錄音。 [15] 
  • 克里斯托弗·諾蘭堅持使用實物拍攝,影片片頭的高空劫機鏡頭,是空中實拍士兵降落在飛機上,後與模型製作的飛機破碎的畫面相結合而完成。 [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配樂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配樂,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選擇和漢斯·季默再次合作。漢斯·季默因為電影包含了犧牲和奉獻的主題,在音樂上選擇了更加契合電影史詩氣質的管絃樂、電子樂以及一些人聲的吟唱;對於反派貝恩,他選擇將打擊樂與吶喊的聲音結合起來;對於貓女,他選擇運用一個黑暗的鋼琴旋律以及一些混合的電子音色;在深井監獄蝙蝠俠往上爬的片段中,他加入了詠唱元素。 [15]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相關公司

製作公司 [13] 
華納兄弟公司(美國)
DC娛樂公司(美國)
傳奇影業(美國)
Syncopy(美國)
DC Comics(美國)
發行公司 [13] 
華納兄弟公司(英國)
華納兄弟公司(新加坡)
華納兄弟公司(日本)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德國)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華納兄弟公司(阿根廷)
華納兄弟公司(巴西)
華納兄弟公司(法國)
華納兄弟公司(意大利)
20世紀福克斯公司(瑞典)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宣傳發行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2012年7月16日(紐約市,紐約)(首映)
澳大利亞
2012年7月17日(悉尼)(首映)
西班牙
2012年7月18日(馬德里)(首映)
英國
2012年7月18日(倫敦)(首映)
韓國
2012年7月19日(限量放映)
澳大利亞、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中國台灣
2012年7月19日
加拿大、丹麥、西班牙、芬蘭、英國、印度尼西亞、愛爾蘭、以色列、印度、荷蘭、美國
2012年7月20日
阿根廷
2012年7月24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
瑞士
2012年7月25日(法語區)
比利時、法國、冰島、摩洛哥、挪威、瑞典、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2012年7月25日
瑞士
2012年7月26日(德語區)
阿根廷、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玻利維亞、智利、捷克共和國、德國、格魯吉亞、克羅地亞、匈牙利、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秘魯、塞爾維亞、俄羅斯、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烏克蘭、烏拉圭
2012年7月26日
奧地利、保加利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愛沙尼亞、日本、立陶宛、拉脱維亞、墨西哥、尼日利亞、巴拿馬、波蘭、巴拉圭、羅馬尼亞、土耳其、委內瑞拉、越南、南非
2012年7月27日
馬其頓共和國
2012年7月27日(斯科普里)
葡萄牙
2012年8月2日
亞美尼亞
2012年8月10日
埃及
2012年8月15日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黎巴嫩
2012年8月16日
埃及
2012年8月17日
巴林、科威特
2012年8月18日
巴基斯坦
2012年8月20日
希臘
2012年8月21日
中國大陸
2012年8月27日
瑞士
2012年8月29日(意大利語區)
意大利
2012年8月29日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於 [1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票房信息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全球票房累計10.84億美元。 [3]  該片於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首周票房1.61億美元,成為當週票房冠軍。 [17]  於2012年8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首日票房2679.7萬,首周票房2.03億。截至2024年4月30日,該片在中國大陸累計票房3.38億。 [5]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影片特色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主題寓意

該片彰顯了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為布魯斯·韋恩這個角色注入了更多的現實化、人性化的特點,在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過去的痛苦時,蝙蝠俠也會恐懼和痛苦,也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此外,影片融入了社會學的元素,如極權主義等。 [16]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敍事手法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採用三幕結構,第一幕講述米蘭達、貓女等新角色的出場,以及貝恩佔領城市、打斷蝙蝠俠的腰並將其囚禁;第二幕闡述貝恩在哥譚市建立新秩序並設置核彈,以及蝙蝠俠爬出監獄的高牆;第三幕則是蝙蝠俠回到哥譚、解救城市的核彈危機。 [18]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視覺風格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影片中採用了暗色調的風格、高對比度的畫面和陰影處理,大量的實景拍攝凸顯動作場面的真實感,廣角鏡頭和大畫幅拍攝也營造出宏大的視覺效果。 [19]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獲獎記錄

獎項
名稱
獲獎方
結果
第6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Paul J. Franklin, Andrew Lockley ,Chris Corbould,Pete Bebb
提名
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
克里斯托弗·諾蘭《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提名
第22屆MTV電影獎
年度最佳電影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提名
最佳打鬥場面
克里斯蒂安·貝爾,湯姆·哈迪
最佳反派
湯姆·哈迪
最佳反派
瑪麗昂·歌迪亞
最佳英雄角色
安妮·海瑟薇
最佳英雄角色
克里斯蒂安·貝爾
最佳無上裝表演
克里斯蒂安·貝爾
第39屆土星獎
最佳女配角
安妮·海瑟薇
獲獎
最佳動作/冒險電影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提名
最佳男主角
克里斯蒂安·貝爾
最佳男配角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最佳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最佳音樂
漢斯·季默
第55屆格萊美獎
視覺媒體最佳配樂
漢斯·季默
提名
第15屆青少年選擇獎
最佳動作電影女演員
安妮·海瑟薇
獲獎
最佳動作電影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提名
最佳動作電影男演員
克里斯蒂安·貝爾
最佳電影反派
湯姆·哈迪
最佳搶戲電影男星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於 [4]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影片評價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人數
統計時間
1905電影網 [1] 
5.9/10
3.2萬
2024年4月30日
時光網 [2] 
8.7/10
2.9萬
2024年4月30日
豆瓣 [7] 
8.9/10
75.4萬
2024年4月30日
IMDb [14] 
8.4/10
180萬
2024年4月30日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專業評價

正面評價
宏大但又可信,已經是一個足夠出色的完結篇了。唯一的遺憾可能是,諾蘭沒有能在本片中再奉上一部如希斯·萊傑一般攝人心魄的表演。(《紐約時報》 評) [16] 
《黑暗騎士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諾蘭神話”,不僅是在主題上選擇了PAIN(痛苦)為基礎,還通過快速剪輯等技巧使得影片成為了一場視聽的盛宴,如開場時的貝恩從特工手裏搶走帕維博士的那一幕,十分的緊張刺激,又如球場上橄欖球比賽而遭遇貝恩的襲擊那一幕,小孩子的唱美國國歌的那種神聖感,與隨之而來的大爆炸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非常的震撼。(《新京報》 評) [16] 
正如諾蘭所説,“偉大的故事都應該有動人的結局”,結局高能催淚彈反應,果然讓諾蘭不負諾言,大格局完美、小設置出彩,他給了蝙蝠俠三部曲一個應得的史詩般終結。(1905電影網 評) [22] 
這是一部強勁、讓人沉醉、值得再馬上重看一遍的電影。(《洛杉磯時報》 評) [23] 
作為自己蝙蝠俠系列的終章,諾蘭給了這部超級英雄電影一個史詩式的氣質,也算給自己筆下的英雄一個華麗麗的退場,有了前作反派小丑的珠玉在前,諾蘭在這部影片中把重點分散在了反派貝恩、“貓女”賽琳娜和“羅賓”約翰身上,依舊是滅城危機,還是那些個可憎的面目,仍然是惶惶不安的人心,套路大同小異,可是情感飽和度卻遠遠超過觀眾的負載,淚點笑點的混合出現讓人感慨釋放的結局就是過癮。(1905電影網 評) [24] 
負面評價
雖然這是三部曲中最具野心的一部,但仍然沒有《黑暗騎士》那樣令人着迷,情節有時候有些混亂,大反派缺乏足夠的威懾力,並且最後一小時有些過於倉促。(《今日美國》 評) [16] 
《黑暗騎士崛起》並不是完美之作,拋開湯姆·哈迪的表演不如《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的絕唱不説,因為高潮戲時側重於蝙蝠俠與貝恩之間在市政廳裏的肉搏,使得影片缺乏如《俠影之謎》的極速行駛在高鐵上的生死決戰的緊張感,也缺乏《黑暗騎士》裏小丑追警車裏的哈維·丹特的那一段的緊張,反而接近於普通人的打鬥。 [16]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相關事件

2012年7月20日凌晨,美國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的一家電影院發生了一起槍擊事件,共有約50名受害者。當時正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首映,首映現場的觀眾在槍擊瞬間甚至都不能分辨是電影中的槍聲,還是現實中的槍聲。 [3]  當天,奧巴馬下令全美降半旗6天,向槍擊案死難者致哀。 [20]  因為此次突然發生的首映式槍擊案,華納兄弟特地取消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在法國巴黎的首映式。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