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佳的愛情

(俄羅斯作家伊凡·蒲寧創作的中篇小説)

鎖定
《米佳的愛情》是俄羅斯作家伊凡·蒲寧創作的中篇小説。蒲寧因《米佳的愛情》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 
《米佳的愛情》描寫了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米佳和戲劇學校學生卡嘉浪漫而痛苦的悲劇式愛情,卡嘉為了當名演員而投入校長的懷抱,對米佳忽冷忽熱,米佳心灰意懶,一度同視為卡嘉替身的女僕幽會,最後因絕望而開槍自殺。
作品名稱
米佳的愛情
作    者
【俄】伊凡·蒲寧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41000
發表時間
1924年或1925年
主要人物
米佳、卡嘉
榮    譽
諾貝爾文學獎

米佳的愛情內容簡介

熱戀中的男主人公米佳為嫉妒而痛苦,決定離開情人卡嘉,去鄉下反思一下他們的愛情。在故鄉的莊園,風景的變換沒有讓他淡忘卡嘉,反而讓他深陷情慾的牢籠,他孤獨地等待着卡嘉的來信。在莊園管家的慫恿下,他和莊園女工阿蓮卡發生了肉體關係。之後,卡嘉在一封遲來的信中拒絕了米佳的愛。最終米佳在絕望中飲彈身亡。 [2] 

米佳的愛情創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俄國國內的高壓政治狀況下,蒲寧被迫流亡異國。身在異國的他,仍很熱愛祖國,心中總少不了那份對故國天長地久的牽掛。1924年到1925年間,他推出了《米佳的愛情》。 [3] 

米佳的愛情人物介紹

米佳
米佳的愛情是純美的,但是,在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它不免被玷污、被異化了;永恆的大自然卻時時刻刻在撫慰着米佳的心靈。它不變地四季輪迴,它的燦爛、輝煌、寧靜,它的光彩奪目、魅力無邊,象徵着人類生命力的無窮無盡。但是,這個對照卻越發顯示出社會文化和人情世故的灰暗。米佳不能容忍這些。“最使他不堪忍受、驚駭的,莫過於兩性之間的那種可怕的、反常的、違揹人性的苟合,可他自己似乎僅僅在片刻之前就曾夥同那個剃光鬍子的紳士做這種苟合的事。從大廳裏傳來説話聲和笑聲。這些笑聲也是可怕的、反常的、違揹人性的,否則為什麼會對他這麼遙遠,為什麼要讓他忍受生活的粗暴、冷漠和無情……”他感覺到內心是如此苦痛,哪怕再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天,都難以忍受,“這疼痛是那樣強烈,那樣錐心泣血,那樣難以忍受,以致他不去想他要做的是件什麼事,不去考慮這件事會產生什麼後果,而只是渴望哪怕只讓他有一分鐘的時間擺脱這種疼痛也好,再也別待在他度過了今天這一天,並在不一會兒前還做了一場人間一切夢中,最可怕、最醜惡的夢的那個世界中了。”米佳意識到,在懵懂之際,他自己也參與了對純潔的愛情的褻瀆。他痛悔的,為之疼痛不已的,既有卡嘉的棄他而去,更有自己的片刻墮落以及夢中偷歡。這是多麼殘忍,米佳不能容忍他人的背情,也不能原諒自己的下賤。自殺的槍聲是對自己和社會背棄的雙重挑戰。 [1] 

米佳的愛情作品鑑賞

米佳的愛情作品主題

小説再現舊俄時代的社會生活,指出塵世“醜惡、黑暗,連地獄、墳墓都不如”,解釋貴族階級的沒落;筆法細膩,偏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並與自然景色的刻畫結合起來。但作品的基調陰鬱、低沉、反映出貴族階級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離開祖國後的孤獨、鬱悶、悽楚、悲觀的情緒。 [4] 

米佳的愛情藝術特色

作品描述了戀愛過程中米佳對卡嘉的肉慾依戀:“每次約會結束,卡嘉都跑到米佳的宿舍裏,兩人進行長時間的狂熱的親吻,最終才分開”,“每當米佳解開卡嘉的上衣,那少女的酥胸便秀美而聖潔地展現在米佳的面前……令人心顫的温柔將米佳帶入即將昏厥的極樂之中”。他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跨越最後的界限,米佳也極力掩飾自己越來越強烈的情慾訴求。
米佳回到鄉下,他的腦海裏時刻閃現着卡嘉的影子,最終禁不起管家的誘引,和莊園女工阿蓮卡發生了肉體關係。米佳也隨之陷入了極度的彷徨與苦悶之中,他懷疑卡嘉在肉體上背叛了自己,他自身也違背了忠貞的信條。隨之而來的卡嘉的一封遲到的分手信讓幻滅中的米佳毫不遲疑地選擇了飲彈之舉。
關於米佳對卡嘉的愛慾,作者把米佳那份熾熱的愛戀滲透於隨處可見的自然風景之中。當米佳回到鄉下,春天來臨之時,他認為“世界充滿了奇特……包含着生命與激情。那種奇特的東西就是卡嘉,或者更確切地説,是米佳從卡嘉那裏渴求得到的、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隨着時間的消逝,“卡賽的身影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融入了春天裏的一切美景之中,隨着花兒一同綻放,信着花園一道繁華,伴着天空一起變藍”。每一處景色描寫都鏡刻着米佳對卡嘉的那份執著的、熾熱的愛戀,他的靈魂已經與之相伴。即使是與阿蓮卡在一起,“他只是有肉體上的強烈慾望,卻沒有轉化為心靈上的渴求,也沒有產生幸福、狂喜和全身懶洋洋的快感”。 [2] 
在米佳的愛情悲劇中,作者既表現了年輕一代在愛情生活的追求上過於浪漫和虛幻,又反映了俄國社會城市生活的輕漂和農村生活的粗俗,文化批判的意味是深沉而濃重的。但由於作者自己的憂鬱心情所致,作品帶有極其濃厚的感傷主義色彩。所幸的是,作者較好地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才能,結構作品嚴謹而自然,運用筆法簡潔而抒情,心理刻畫生動傳神,景物描寫玲瓏剔透,從而以唯美主義的典型特徵,使《米佳的愛情》得以俄羅斯的風格再現了俄羅斯的風情。 [5] 

米佳的愛情作品評價

法國詩人亨利·福雷納埃:“蒲寧這部非凡的小説是出自擁有屠格涅夫和列夫·托爾斯泰的那個時代的俄國小説巨匠之筆。” [2] 
評論家斯捷布恩認為,蒲寧成功“挖掘了位於兩個世界之間的作為實體的、源於人的自然狀態的愛情悲劇”,它也正是米佳悲劇的實質所在。 [6] 
丹麥文學批評家勃蘭兑斯:“我讀了《米佳的愛情》的法譯本後,大為激動。我歎服於小説對愛情分析的細膩,我不能不表達我對小説的讚賞。” [1] 
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在《米佳的愛情》中,蒲寧以對心理的全面的嫺熟把握,來剖析年輕人的情感。在這種心理把握中,感官印象和心理狀態得到了出色處理,這是特別不可或缺的。” [7] 

米佳的愛情作者簡介

伊凡·蒲寧 伊凡·蒲寧
伊凡·蒲寧(Ivan Bunin,1870-1953)俄羅斯作家。生於俄國中部波羅涅日市一破落貴族世家。由於家境貧困,中學未畢業就步入社會。做過校對員、圖書館員、助理編輯等。曾受教於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等作家,併為高爾基主辦的知識出版社撰過稿。1909年被選為科學院名譽院士。十月革命爆發後,他持敵對立場,於1920年流亡國外,僑居法國直到去世。 [8] 
參考資料
  • 1.    田永強著,蒲寧傳=Ivan Bunin:A Biography[M],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01,第165-168頁
  • 2.    帕斯、弗洛伊德視野下《米佳的愛情》中米佳的戀愛心理分析 丁琰,DING Yan -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 2014年7期
  • 3.    劉青文主編.外國小説欣賞: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05:第211頁
  • 4.    陳孝全 翁義欽 劉安武主編.中外現代文學作品辭典: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489頁
  • 5.    白燁,於青主編. 世界情愛名著鑑賞辭典. 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第352頁
  • 6.    鄭體武主編.俄羅斯文學辭典·作家與作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01:第353頁
  • 7.    陳為人著,紅星照耀文壇[M],花城出版社,2015.01,第152頁
  • 8.    伊凡·蒲寧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