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死契約

(現代京劇)

鎖定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國家京劇院以1978年安徽省小崗村十八位農民立下生死狀,實施土地責任承包制的故事為原型,創排現代京劇《生死契約》。
該劇於2017年下半年立項,2018年8月2日正式建組。劇本創作階段,幾次召開專家論證會,編劇高明以及部分主創、主演先後五次前往小崗村進行實地採風。現代京劇《生死契約》劇本完成後,入選文化部2018年度劇本扶持工程” [1]  。該劇特邀導演陳蔚、唱腔設計謝振強、音樂作曲楊乃林等業界知名藝術家參與創作。選定了以馬翔飛魏積軍呂崑山李紅梅顧謙等國家一級演員為主要演員的演出陣容。於2018年9月24、25日參加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 [2-3]  ,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首演。
中文名
生死契約
首演時間
2018年9月24日
類    型
京劇

生死契約劇情簡介

1977年,塗中市龍陽縣顆粒無收,鄉親們不顧公社阻攔、接連逃村,一時間,“到哪能討到飯”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塗中市委秉承黨的指示精神,經暗中視察,深知鄉間水深火熱,不禁怒嘆萬千。隨後,在市委感召下,部分鄉親紛紛返鄉,楊東昌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回村當選小崗大隊隊長的楊東昌卻依然打不下糧,痛定思痛間,他與鄉親們終於明白,改變窮困的途徑就是“改革”,於是他們冒着殺頭、蹲班房的風險,採取了與當時環境極為悖逆、且只能暗中進行的“大包乾”。那一夜,十八個手印壯氣昂揚地按在草擬的契約上,就註定了這十八個漢子、這窮苦的小崗大隊即將走上的不凡之路。誰料,“大包乾”還是走漏了風聲,監獄大門只能無奈敞開。入夜,龍陽田野,楊東昌仰天相問,就在他百思不解地自我拷問中,一個聲音——那是一個遙遠而又無比親近的聲音,是温暖的中國共產黨的聲音,於黑夜中指引着他、指引着龍陽小崗、指引着中國億萬農民走向最終光明……

生死契約演職員表

編 劇 高 明
導 演 陳 蔚
副 導 演 呂崑山 王琳娜
作 曲 楊乃林(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唱腔設計 謝振強(中國戲曲學院)
音樂總監 李金平
指 揮 汪 珅
舞美設計 於躍剛
燈光設計 李竟成
服裝設計 蔣 典
化妝設計 鄭偉玲
道具設計 李繼勇
技 導 組 韓 宇 張 森 孫 亮 石 巖
劇中人 扮演者
楊東昌 -- 馬翔飛
廖書記 -- 魏積軍
陳蛐蛐 -- 呂崑山
段紅霞 -- 李紅梅 郭凡嘉
劉屹昭 -- 沙 浩
關老爹 -- 顧 謙
張庭樓 -- 黃 佳
馬德元 -- 張 雷
張大娘 -- 張 蘭
瘋寡婦 -- 鄭 菲

生死契約角色介紹

嚴東昌——老生
萬書記——花臉
陳蛐蛐——醜生(非小花臉)
段紅霞——青衣
張庭樓——生行
關老爹——花臉(架子)
馬德元——小花臉
另有:王屹昭、大壯、友江、立華、東平、李二嫂、張大娘、小四川、警衞員、眾鄉親、與會者、眾幹部等

生死契約幕後製作

“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間,該劇主創、主演已先後五次赴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蚌埠市高埂村、大孔村開展采風工作,此行是國家京劇院第六次深入故事發生地。為全面歷史地瞭解十八户村民簽訂“生死契約”這一驚天動地之舉,採風團先後參觀了大包乾紀念館、“當年農家”舊址,深入大包乾帶頭人家中採訪,並參觀沈浩紀念館與小崗村黨委進行聯學聯建。行程結束後,採風團全體成員積極撰寫採風心得,並圍繞劇中角色寫下人物小傳。” [4] 
“京劇《生死契約》是文化部劇本扶持工程的入圍作品,由國家京劇院青年編劇高明創作,陳蔚導演。京劇《生死契約》是對改革開放40週年的禮讚,亦是2018年度戲曲創作最值得關注的成果之一。”
“京劇《生死契約》藝術地重現了小崗村農民毅然集體按下紅手印,願意共同承擔分田單幹的風險這一當代中國發展進程中有重要歷史地位的事件。儘管這一題材若干年前也曾被搬上戲曲舞台,但是在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重述這段往事是需要體現當代人的認識與思考的,國家京劇院的《生死契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一目標。”
“編劇高明準確地把握了小崗村農民抉擇時所面臨的巨大風險,塑造了以楊東昌為代表的小崗村農民的羣像,同樣不可或缺的,還有紛紛到小崗村取經的各地幹部羣眾,他們的戲劇行動正體現了小崗村代表着當時人民羣眾普遍願望這一歷史真相。《生死契約》塑造的幹部形象也具有豐富性,從廖書記、張庭樓、馬德元到陳蛐蛐,他們構成了小崗村農民突破重重製度障礙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而導演的舞台處理,尤其是廖書記訪貧問苦時如屏風式的設計,讓當年農村的赤貧現象依次展現在舞台上,別具一格,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和情感衝擊力。”(引自《中國文藝評論》|傅謹:改革開放與戲曲的再出發)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