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鎖定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是中國語言學家呂叔湘編著的語言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79年。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一書分引論、單位、分類、結構四大部分,共九十九個問題,涉及關於漢語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它以語法分析問題為綱,對學術界的疑難問題,如漢語的詞類問題、主語賓語問題、單句複句問題等,作了全面的分析;對一些基本理論特別是有關語法體系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經過研究所形成的見解。附註部分介紹了傳統語法、結構主義語法和轉換生成語法在語法分析上的長短得失,主張兼採各學派之長。 [1]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是作者從事漢語語法研究的經驗總結,在研究方向、語法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導作用,是一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語法著作。 [1] 
作品名稱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作    者
呂叔湘
類    別
語言學
首版時間
1979年
字    數
66000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內容簡介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一書共4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紹語法研究的原則和方法。作者主要採用傳統語法框架,同時較多吸收一些結構主義語法的方法,適當採用某些轉換生成語法的理論;第二章簡述各種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小句、句子等的特點;第三章按結構和功能分別對各種語法單位進行分類,其目的是為了講清語句結構;第四章主要講述句法結構,包括分析結構層次、結構關係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2]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作品目錄

一 引言
1 本書宗旨
2 實質性問題和名稱問題
3 術語
4—6 形態
7 意義
二 單位
8 單位:舊的和新的
9 語素和詞
10 語素:大小問題
11—12 異同問題
13 語素和漢字
14 語素和詞類
15 詞
16 有時是詞
17 有的義項是詞
18 語素分四種
19 —29 詞和短語
20 能不能單用
21 語法的詞和詞彙的詞
22 幾個語素的組合
23 有沒有專門意義
24 形名組合不完全自由
25—26 ‘短語詞’
27 能不能拆開
28 簡稱
29 省縮
30—32 主謂短語,小句,句子
33 小結
三 分類
34 分類目的
35 結構分類和功能分類
36—37 劃分詞類
38—39 大類小類
40—53 詞類
40 名詞
41 方位詞
42 量詞
43—47 動詞
43 動詞和形容詞
45 動詞和介詞
46 及物和不及物
47 趨向動詞,助動詞,是,有
48 副詞
49 代詞
50 介詞
51 連詞
52 助詞
53 詞類轉變
54 詞根
55—56 前綴,後綴,中綴
57—61 短語分類
58 的字短語
59 名詞性短語,動詞性短語
60 主謂短語
61 四字語
62—63 句子分類
四 結構
64—67 結構層次
68—70 結構關係
71—79 句子成分析法
72—74 句子成分和結構層次
75 句子成分和結構關係
76 句子成分和詞類分別
77 省略
78 倒裝
79 圖解和代號
80—96 句子成分
81—85 主語,賓語
86 補語
87 狀語
88 介系補語
89 述語
90 是字句
91 主謂短語作謂語
92 連動式
93—95 兼語式
96 動詞之後
97—99 句子的複雜化和多樣化
97 單句複句
98 句子的複雜化
99 句子格式的變化
附註 [3]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漢語語法學發展已經出現了複雜的情況,首先,從學校語法方面説,由統一漸趨分歧,人們在《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等系統》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增刪;其次,從研究方法上説,結構語法和轉換語法的理論和方法不斷運用於漢語語法研究中,不斷出現新的研究成果,漢語語法學有好的發展趨勢。然而伴隨着“文化大革命”的到來,這種形勢逐漸終止。在特殊的環境中,呂叔湘沒放棄語法研究,他堅持對語法研究領域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思考,在不斷總結中寫成了《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正如呂叔湘在該書的“前言”中説到的“説明漢語語法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何以成為問題,説明問題的來龍去脈,藉以活潑思想,減少執着,這是該書的主要用意。” [4]  [5]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作品思想

該書分引言、單位、分類、結構四部分。作者首先指出,漢語的語法分析之所以分歧很大,根本原因是漢語缺少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一般地講,語法分析的依據主要是形態和功能,意義只能起更小的作用。作者認為,語素的提法優於詞素。漢語的語素和漢字往往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但如果從語音、語義、字形三者的異同搭配看,情況就很複雜,可以有8種可能。漢語的詞在兩頭都有劃界問題,即詞和語素、詞和短語,這些劃分均非易事。作者還認為小句的提法優於分句,句子和短語不單是上下級問題,還有動態與靜態,使用與備用的區別。 [6] 
關於詞的分類,由於漢語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劃分詞類就不得不主要依靠功能,這就存在單一標準和多重標準問題。漢語中理想的單一標準往往找不着,多重標準的結果又總是參差不齊,這就給詞類的劃分帶來很大困難。作者批評了過去把詞類跟句子成分的關係固定下來的簡單化做法,主張按不同的情況分別對待。其大致有4種情況:(1)在一定的條件下,同類的詞都能這樣用,因而這種用法可以列入這類詞的功能之內;(2)語義的變化比較特殊,只是偶爾這樣用,沒有經常化,這算是臨時活用,不同於永久性的詞類轉變;(3)語義有明顯的變化,同類的詞不能隨意仿效,是詞類轉變;(4)語義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語法特點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改變到什麼程度就該認為詞類已經轉變,情況相當複雜,需要進一步研究。短語可按結構分類,也可按功能分類。句子一般只按結構分類,不按功能分類,作者認為句子其實也能按功能分類,即看該句子在一組句子裏的地位分為始發句、後讀句等。 [6]  [7] 
作者在結構部分指出,詞和短語的結構只要弄清楚其層次和關係就行了,而句子結構卻問題較多。作者評判了三種主要析句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和轉換生成派的分析法。認為層次分析法較好,因為層次是語言結構的基本屬性,但不能拋棄句子成分。關於句子成分,作者認為六大成分中其實只有主語和謂語是直接成分,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不是句子的成分,而是句子成分的成分。因此分析句子應該守住層次的原則:先把一個句子分成主語和謂語。這主語或謂語如果只有一個詞,不需要再分析;如果不止一個詞,就説這是一個什麼詞組(或者什麼結構),再進一步分下去,這是層次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結合,按層次分析,但是不拋棄句子成分。此外,作者還指出了傳統分析法的兩個缺點:一個是附加成分和連帶成分沒有加上去以前,兩個中心詞(主語和謂語)往往是講不通的;一個是以詞為句法單位,因此不得不把賓、補、定、狀都作為句子成分,但實際上一個句子成分常常是,甚至可以説更多的是短語。 [6]  [7] 
關於句子成分,書中主要討論了主語賓語的糾紛以及補語的問題。作者認為主語賓語問題的癥結在於位置先後和施受關係的矛盾,而要解決這個矛盾關鍵在於認清兩個事實:第一,從語義方面看,名詞和動詞之間,也就是事物和動作之間,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關係,決不限於施事和受事;第二,主語和賓語不是互相對待的兩種成分,主語是對謂語而言,是就句子的格局説的,賓語是對動詞而言,是就事物和動作的關係説的。由於主語和賓語不相對立、不相排斥,因而一個名詞可以在入句之前做動詞的賓語,入句之後成為句子的主語,可是它和動詞之間原有的語義關係並不因此而消失。不但是賓語可以分別為施事、受事、當事、工具等等,主語也可以分別為施事、受事、當事、工具等等。也就是説,一定程度上賓語和主語可以互相轉化。 [7] 
作者在書中還討論了主語和賓語的糾紛以及補語的問題。認為主賓糾紛的癥結在於位置先後和施受關係的矛盾。為了避免把賓語看成與主語對立的成分,作者建議把賓語改稱“補語”,原來所稱補語的成分,有的看成是複合動詞的一部分(走出來),有的劃歸狀語(好得很),有的仍歸補語(學三年)。作者還指出,單句和複句的劃分是漢語語法中的難點之一。它涉及三個因素:(1)只有一個主謂結構,還是有幾個主謂結構;(2)中間有沒有關聯語;(3)中間有沒有停頓。這三個因素正負交錯,能有8種情況,且主語有時不易確定,使問題更加複雜。作者認為,以往對單句複句的討論眼界還不夠寬闊,應該研究一下句子結構的複雜化和句子格式的多樣化問題。指出這項工作“可以説是在靜態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動態的研究,是不僅滿足於找出一些靜止的格式,而是要進一步觀察這些格式結合和變化的規律。怎樣用有限的格式去説明繁簡多方、變化無窮的語句,這應該是語法分析的最終目的,也應該是對於學習的人更為有用的工作。”另外,該書還揭示了一些漢語語法的比較深刻的特點。如漢語由於缺少發達的形態,許多語法現象是漸變而不是頓變,在語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種中間狀態,難於一刀切。指出語言單位有靜態、動態之分,詞有詞彙的詞和語法的詞之分,認為漢語詞彙的虛、實兩大分類既無明確的結論,也無太大實用意義。 [6]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作品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説,《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一書是作者從事語法研究工作的總結,而且代表了中國語法研究的水平,對中國漢語語法研究乃至語法理論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6]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出版信息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7年先以油印稿印發,廣泛徵求意見,經過修改,於1979年6月出版單行本,後收入《漢語語法論文集》,198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4]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作者簡介

呂叔湘(1904年12月—1998年4月),江蘇省丹陽市人,1926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外國語文系。1978年至1985年任《中國語文》雜誌主編,1980年至1985年任中國語言學會會長,第三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制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語法修辭講話》(與朱德熙合著)《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等。 [8] 
參考資料
  • 1.    王鳳主編. 簡明語文知識辭典[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06.第71頁
  • 2.    馬慶株主編. 二十世紀現代漢語語法論著指要[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07.第388頁
  • 3.    呂叔湘著.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9.06.目錄頁
  • 4.    董傑鋒著. 漢語語法學史概要[M].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8.08.第259頁
  • 5.    林玉山著. 漢語語法學史[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11.第245頁
  • 6.    本社社科編輯室組編本冊編著洪範,芝田. 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語言學[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2.10.第148-150頁
  • 7.    龔千炎著. 中國語法學史 修訂本[M].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7.10.第331-338頁
  • 8.    唐晶主編. 他們的國度 名人的圖書館情結[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0.第95頁